走进文本语言中去:阅读教学走向深入的主要途径
执教者:袁庆国
观察者:陈树元
课堂回放
《老王》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文章。(学生朗读)
师:下面请看大屏幕,想一想,你会怎么读这几句话,为什么这样读?
1.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2.后来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3.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学生试读)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读第一句。(学生朗读)
师:你好像忽略了 “哥哥”和“侄儿”后面的逗号了。现在你把这两个逗号“复原”上,再朗读一遍。(学生再读)
师:两次朗读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加上逗号,感觉强调了“死了”和“没出息”,从而更能突出他没有什么亲人。
师:你的感觉不错。逗号在一般情况下会使两边的意思都得到加强。下面我们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再来体会体会这句话。假如我是老王,你是杨绛,你问我答,我们把这句话还原成一段对话。
杨:老王,你家里有什么亲人啊?
王:有个哥哥。(老师停顿,示意学生说)
杨:那不错啊,哥俩有个照应。
王:死了。
杨:哦,那还有其他亲人吗?
王:有两个侄儿。(教师再次停顿,示意学生说)
杨:两个侄儿怎么样,能帮你吗?
王:没出息。
杨:那还有其他亲人吗?
王:没有了。
师:好,通过这个对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个哥哥,让人心一热;死了,心一冷。有两个侄儿,又让人心一暖;没出息,让人心一下子凉了半截。两个逗号,让语句蕴含的情感有了起伏。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感受?
生:“此外就没什么亲人”这句话在前面两句的铺垫下,感情变得很深厚,更突出了老王的孤苦。
师:好,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学生再读,效果很好)
师:下面哪位同学来读读第二句。(学生朗读)
师:“他说”后面依然有个逗号。为什么在这儿加个逗号呢?
生:表示停顿,强调住那儿好长时间了。
师:刚学就能致用,为师甚慰。(学生笑)下面我们结合相关文段来读读,对这个逗号或许有更深的理解。(学生朗读)
师:问他那里是不是他的家,而老王却没有直接回答“是”或“不是”,好像所答非所问?
生:老王觉得那里不能算作他的“家”。
师:为什么不能算作“家”呢?
生:因为“家”应该有亲人,有温暖,而老王孤苦一人,谈不上“家”。
师:再看“他说”后面的这个逗号,你能体会出老王当时是怎样的心理吗?
生:听到家这个字,老王心里咯噔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在时间上有个停顿,所以用了个逗号。
生:我觉得还隐含着老王对于温暖的家庭生活的向往。
师:那个塌败的小屋只是一个临时的住所,不是老王心目中那个温暖的“家”。这也许是老王一生的痛苦。
师:下面我们结合原文再来读第三句。(找学生读)
师:“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这句话哪几个字应该重读。
生:钱先生应该重读,因为他和钱先生他们家关系很好,所以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送其他人看病就要钱。
生:我认为“看病”应该重读,因为老王认为送人家看病,还收人家车钱,是不应该的。
师:我认为你分析得对,这里体现了老王本质的善良,老王认为送人看病就不应该收钱。你再来读读这段文字。(学生读)
师:下面结合我们刚才的分析,再读1至7段,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老王的生活和性格。
(学生再读,教师巡视,不时有学生来问某些句子的读法)
生:生活——孤苦;性格——善良。(教师板书)
师:下面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以老王为主语,同时用上“孤苦”“善良”这两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生:老王虽然生活很孤苦,但心地特别善良。
生:孤苦无依的老王,在生活异常艰难的时候,依然保持着善良的本性。
师:大家说得很深刻。人,有善良的品性,很普遍。但在自己的生活朝不保夕的时候,在生命挣扎的最后时候,仍然念念不忘别人的好,这种善良更值得我们敬仰。
师:我们再读下面一段文字。
4.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了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同学朗读)
师:“我也不懂,没多问”。既然不懂,就应该多问问。作者为什么没多问呢?
生:作者所关心的是老王这个人,老李讲的是老王丧礼的新奇,两个人没有共同语言,所以没多问。
师:老李是不是很关心老王呢?
生:不是。
师:那你再来读读这两句对话,注意说话人的语气。(学生再读)
师:我们想想在同老李的这段对话中,作者有怎样的内心感受?
生:作者一定很难受。
生:想到老王最后一次到作者家的情景,她会因为怠慢了老王而自责。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感觉到这句“我也不懂,没多问”文字背后真是意味深长。所以读的时候语速要慢,要低沉些。
师:下面结合刚才的分析,结合文章后面几段,你觉得杨绛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作者富有同情心。(教师板书)
师:大家再来速读一下课文,看看你还有哪些语句不太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