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古诗词学习古诗文教学让学生唱主角,走进文本深处------《黔之驴》学案设计» 正文

让学生唱主角,走进文本深处------《黔之驴》学案设计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古诗文教学   阅读:8132

概要: 一、学习目标1.会翻译本文并记住重点实词与虚词。2.体会作者生动细致的描写。3.了解寓言这一文体的特点。明白本则寓言的寓意。二、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①《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②《黔之驴》选自___ _ ,作者___ _____ ,字______ ____代文学家,因是河东人,世称﹝ ﹞。因是官至柳州刺史,又称( )。③唐朝______、___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 2、注音。 好事者 远遁 窥 之 虎大骇 稍近益狎 以为且噬己也 3.重点词语A..一词多义 1、以为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 )...
让学生唱主角,走进文本深处------《黔之驴》学案设计,标签:古诗文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一、学习目标

1.会翻译本文并记住重点实词与虚词。

2.体会作者生动细致的描写。

3.了解寓言这一文体的特点。明白本则寓言的寓意。

二、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

①《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

②《黔之驴》选自___     _ ,作者___ _____ ,字______  ____代文学家,因是河东人,世称﹝       ﹞。因是官至柳州刺史,又称(            )。

③唐朝______、___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

2、注音。

   好事者           远遁            窥 之             虎大骇          

   稍近益狎                   以为且己也              

3.重点词语

A..一词多义

    1、以为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      )      B.以为且噬己也 (    )

    2、然    A.慭慭然 ,莫相知。 (     )    B.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3、之      A.黔之驴 (        )                 B. 虎见之 (         )

B. 词类活用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              2、驴不胜怒,蹄之       蹄:

C. 重点词语解释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               2、至则无可用          则:

    3、稍出近之              稍:                4、以为且噬已也       且:        噬:

5、觉无异能者           能:                 6、益习其声           益:

D.句子翻译

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                              

课堂活动

【活动一】:讲故事

要求:生动形象、有创造、语言流畅

 

【活动二】:说形象

  你对故事中的老虎和驴,印象最深是什么?说说自己的发现。(提示用文中的语言做证明)

 

 

 

【活动四】:对话亭

    想象最后,驴子被吃之前与老虎对话:     

驴(         )说                                                                        

                                                                                    

虎(        )说                                                                            

                                                                                   

【活动三】:谈收获

1、老虎的角度得到启示:

 

2、驴子的角度得到启示:

 

 

课堂作业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明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欲食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无能为者也。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见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注释】①阖:关闭。②逡巡:因顾忌而行动迟缓的样子。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虎大骇,远   遁:          (2)驴不胜怒,之   蹄:       

(3)异国来贡狮猫   适:         (4)扉急视  启: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文:                         

(2)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译文:                         

3.填空。

(1)【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乙】文中“                 ”这句话可见鼠害之重。(用文段中的原句填空,

(2)甲乙两文都没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的方法不尽相同:【甲】文侧重对虎的     描写;【乙】文侧重对猫的          描写。

4.从驴或猫的身上你得到了说明启示?

                                                         

课后拓展

柳宗元的《三戒》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再读《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畋:读音tián, 打猎    麋:读音mí ,一种小型鹿类   怛:读音dá ,吓唬   偃:读音yǎn  ,互相碰撞翻滚 啖:读音dàn,吃,这里解释为舔 习:常常    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临江之人(   )      2.自是日抱就犬(     )    3.习示之(    )

4.然时啖其舌(    )  5.麋至死不悟(     )    6.走欲与为戏(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 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2.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3.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

 

(三)本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①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②,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又禁僮③勿击鼠。仓廪庖厨④,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衣⑤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⑥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日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注释 :①拘忌:拘束和禁忌。②值子:值,碰到。子,农历的子年。③僮:未成年的仆人。

④仓廪庖厨:仓廪,粮仓。庖厨,厨房。⑤衣:衣架。⑥累累:一个接一个。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畜猫犬(    )2.悉以恣鼠不问(  )3.某氏室无完器(    )4.假五、六猫(      )

(二)翻译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2.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3. 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日乃已。

 

(三)这则寓言故事中的“永某氏之鼠”比喻什么样的人?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Tag: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古诗词学习 - 古诗文教学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