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教材研究封建礼教的三重矛盾和悲剧的四层深度——《祝福》解读» 正文

封建礼教的三重矛盾和悲剧的四层深度——《祝福》解读

[12-26 15:38:02]   来源:http://www.suxue6.com  教材研究   阅读:8279

概要:封建礼教的三重矛盾和悲剧的四层深度——《祝福》解读孙绍振 (本文据在东南大学演讲的录音记录整理) 现在,先讲我认为鲁迅写得最成功的一种死亡。你们想将会是哪一种呢?(众:阿Q!)你们想想,我是不是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呢?我提示一下,如果,我同意阿Q的死亡最精彩,我今天还会不会来作这个讲座?大老远的,一千多公里呀。我的真实想法是,阿Q的死亡是相当成功的,但是还不是最成功的,因为阿Q的死亡的写法是有缺点的,什么缺点?现在不能讲。我先讲一个写得最成功的死亡——祥林嫂的死亡。 从哪里提出问题呢?问题提得不对头,不是地方,就失败了一半。问题要提得好,一是要新颖,就是从人家忽略了,没有感觉的地方开始。二是深刻,有很深邃的潜在量,有从表层通向深层的可能。像是中医讲的穴位一样,一点深刺,全身震动。 我从两个地方。 第一个,是鲁迅的早期著名小说《狂人日记》。为什么说是早期,而不说,第一篇小说呢?这有讲究。因为它不是第一篇,这一点,现在也不方便讲,后面会讲到。——你们印象中的《狂人日记》里面的关键语句,那就是关于“吃人”的:“反正我晚上睡不着,打开中国历史来看,满篇...
封建礼教的三重矛盾和悲剧的四层深度——《祝福》解读,标签:教材研究资料,http://www.suxue6.com

封建礼教的三重矛盾和悲剧的四层深度——《祝福》解读

孙绍振

(本文据在东南大学演讲的录音记录整理)

    现在,先讲我认为鲁迅写得最成功的一种死亡。你们想将会是哪一种呢?(众:阿Q!)你们想想,我是不是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呢?我提示一下,如果,我同意阿Q的死亡最精彩,我今天还会不会来作这个讲座?大老远的,一千多公里呀。我的真实想法是,阿Q的死亡是相当成功的,但是还不是最成功的,因为阿Q的死亡的写法是有缺点的,什么缺点?现在不能讲。我先讲一个写得最成功的死亡——祥林嫂的死亡。

    从哪里提出问题呢?问题提得不对头,不是地方,就失败了一半。问题要提得好,一是要新颖,就是从人家忽略了,没有感觉的地方开始。二是深刻,有很深邃的潜在量,有从表层通向深层的可能。像是中医讲的穴位一样,一点深刺,全身震动。

    我从两个地方。

    第一个,是鲁迅的早期著名小说《狂人日记》。为什么说是早期,而不说,第一篇小说呢?这有讲究。因为它不是第一篇,这一点,现在也不方便讲,后面会讲到。——你们印象中的《狂人日记》里面的关键语句,那就是关于“吃人”的:“反正我晚上睡不着,打开中国历史来看,满篇都是仁义道德,实际上字里行间都写满了‘吃人’、‘吃人’”。这里,有一个矛盾,一方面,这是小说的思想光华所在,甚至可以说,历史价值所在。不管读过《狂人日记》没有,只要是读过中国现代史,都会知道这句铭言。但这只是从思想的价值而言的,从艺术上来说呢?就有值得怀疑之处。因为,《狂人日记》所说的“吃人”是象征的,象征,只是一种思想,带着很强的抽象性,而不是感性形象,而作品中的“吃人”,恰恰是狂人的错觉,误解。比如,怀疑他医生叫他好好养病,是要把他养胖了吃,自己也曾经和哥哥一直吃过妹妹的肉,甚至陌生女人骂孩子,也造成了被吃的恐惧,等等,几乎所有的“吃人”的恐怖,都来自狂人的幻觉。这些不足以支持中国历史全是“吃人”的结论。我的意思是说,作品的思想和作的感性形象之间并不相称。或者说,从艺术上来说,这篇小说,主题并没有完成,思想的渲泄和生形象的构成之间还有比较大的距离。

    从艺术上来说,这个经典小说有不成熟之处。

    什么样的小说,才能算是完成了“吃人”的主题的呢?我觉得应该是六年以后,在《祝福》里,在祥林嫂的悲剧中。虽然《祝福》中没有“吃人”这样的字眼,但是,祥林嫂的形象显示,她是被封建礼教的观念,对女人,对寡妇的成见、偏见“吃”掉的。她的悲剧的特点是没有凶手,如果有说凶手,就是一种观念。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契机。

    第二个,有人说,鲁迅在日本“弃医从文”并不像他在《呐喊自序》里讲的那样冠冕堂皇,是在上细菌课的之前,在新闻短片中,看到一个中国人为俄国人做探子,被日本人抓去枪毙,而麻木的围观的恰恰是中国人。这使他受到严重的刺激,因此想到到“愚弱的国民“,也就是愚昧的、没有觉悟的国民,身体再健康,也只能做两种人,一是杀头的对象,也就是示众的材料,二是围观的看客。因此中国的问题不是身体的问题,而是脑袋问题。有人说,这不一定是老实话。有人甚至提出怀疑,日本细菌学课程之前,有没有放映过新闻短片,都还是个问题。

    他们说,问题出在,鲁迅成绩不太好,有点混不下去了。仙台医学专科学校——一个大专水平的学校,鲁迅的成绩单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就看过,最好的分数是伦理学,讲道德人心的,属于文科性质,是80分,其它的成绩都是七十几、六十几分、其中《解剖学》,就是藤野先生教的。鲁迅在《藤野先生》中说,这位先生特别喜欢他,特地替他改笔记,还给他打过高分,以至于引起了周围日本学生的怀疑,“是不是露题了,偏爱中国学生”?看来,鲁迅的记忆可能有误。成绩单,两个学期的解剖学,第一个学期60分,第二学期59分,平均59.5分。这个藤野先生也真是的,够古板的了,这么喜欢的一个学生,就那一分也不饶他。我没有研究过教师心理学,我当教师,我的学生,如果我觉得他有天分,有前途,或者人格高贵,那就不是59分了,随便加它个10分,就是79――80分了呀!不知道这个日本人是个怎么回事?!就是这样位先生,临走的时候,还拿一张照片送给他,还要写什么“惜别”,给人打59·5分还惜别个什么劲呢?所以有人就说鲁迅是因为不及格,混不下去了。我研究了一下,好像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呢?按照学校的规定,两门功课不及格才要留级,鲁迅只有一门,还可以升级,无非要补考一下。再往细里研究,鲁迅成绩的排名怎么样呢?全年段160多人,鲁迅考了八十多名,一个中国人,才到日本,用日文考试,在全班是中间可能偏上一点,还算过得去的嘛!要混是可以混下去的。可以相信鲁迅不是为了59.5分而退学,而是实在有感于疗救中国的国民性,是当务之急。所以他后来也不去念大学了,就跑到章太炎那里去学文字学,同时自己拼命自修西方小说,翻译西方小说。

    五四期间,妇女婚姻题材很普遍,许多人写封建礼教、仁义道德“吃人”但是成为经典的,能进入我们大学、中学课本,不断改编为戏曲、电影的,就有《祝福》,当然,经典是各种各样的,有些经典只有历史价值,在当时很重要,很有贡献,但是,今天读起来,却索然无味。为什么,它的思想、形式和产生的那个时代,联系得太紧密了,离开了那个时代,后代人,读起来,就十分隔膜。像五四时期风靡一时的郭沫若的《女神》,其中绝多数的作品,当代青年是读不下去的。而《祝福》却是另外一种经典,不但有历史的价值,而且有当代阅读的价值。为什么?因为,它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生命力在哪里呢?

关键是它的主题“吃人”,比之《狂人日记》要深刻而丰富。

    全篇没有吃人这样的字眼,但是,其人物的命运的每一曲折,引起的周围的反应,显示了:一个人被逼死,没有凶手,凶手是一种广泛认同的关于寡妇的观念。这种观念堂而皇之,神圣不可侵犯,但是,却是荒谬而野蛮,完全是一种不合逻辑的成见。

[1] [2] [3] [4]  下一页


Tag:教材研究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 - 教材研究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