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阅读教学巧引学生读名著» 正文

巧引学生读名著

[12-26 16:14:39]   来源:http://www.suxue6.com  阅读教学   阅读:8239

概要:巧引学生读名著贵州省福泉市福泉中学 戴青摘要:名家名著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因而中学生初读时不可能理解得深透。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妨从五个方面降低名著阅读的难度:一、巧介作家,走进名著;二、从标题、开头或结尾入手;三、抓住作品的语言特色;四、了解作品的风格流派;五、利用媒体造势,“悦读”名著关键词:作家语言流派媒体作家冰心说她少年时读《红楼梦》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她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以及“一个朝代和一个家族的兴亡盛衰”的滋味。可见,名著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初读时不可能理解得深透。文化、学识的丰富,要靠逐渐积累。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知道读名著可以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文学水平,但只有少数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了读名著。这些名著中有的是几千年前的中国作品,有的是几个世纪前的外国作品,而且它们都不是专门为青少年写的,这些作品的时代、内容和中学生的生活、思想之间必然有距离,学生难以接受这些作品。怎样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妨采...
巧引学生读名著,标签:阅读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巧引学生读名著

贵州省福泉市福泉中学 戴青

摘要:名家名著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因而中学生初读时不可能理解得深透。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妨从五个方面降低名著阅读的难度:一、巧介作家,走进名著;二、从标题、开头或结尾入手;三、抓住作品的语言特色;四、了解作品的风格流派;五、利用媒体造势,“悦读”名著

关键词:作家语言流派媒体

作家冰心说她少年时读《红楼梦》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她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以及“一个朝代和一个家族的兴亡盛衰”的滋味。可见,名著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初读时不可能理解得深透。文化、学识的丰富,要靠逐渐积累。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知道读名著可以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文学水平,但只有少数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了读名著。

这些名著中有的是几千年前的中国作品,有的是几个世纪前的外国作品,而且它们都不是专门为青少年写的,这些作品的时代、内容和中学生的生活、思想之间必然有距离,学生难以接受这些作品。怎样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妨采取如下策略引导学生读名著:

一、巧介作家,走进名著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要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开展有效的阅读对话。只有通过了解作家,走进他们的生活,才能走进他们的作品。

在推荐学生阅读泰戈尔的《新月集》和《飞鸟集》时,可以先介绍作者:泰戈尔留给世人的,是一位白胡子老人的印象。他不用化妆,就可以扮演给孩子们送礼物的圣诞老人。直到他很老了,仍然能够用童心来创作。“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哈哈的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泰戈尔的诗就像安徒生的童话一样,具有一种不可测的魔力——它会使人脱胎换骨,使人沉浸于其中而忘却了灾难、痛苦、战争以及邪恶。因此他的诗在印度是“家弦户诵”的。学生听了这段简要的评论后,会激起了他们读原作的欲望。

又如对鲁迅的作品,多数学生产生排斥心理。鲁迅自己也曾说过:“我的文章,未有阅历的人实在不见得看得懂。”对此,可借鉴钱理群教授的方法,从“作为人的鲁迅”出发,这样评价鲁迅——鲁迅很平凡。只是一个儿子,一个丈夫,一个父亲。只是一个半途而废的医生,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一个专栏作家(最早的自由撰稿人)。一个爱国者,一个思想者,一个写作者。——从而让学生感受鲁迅的丰富、真诚、情趣和作品中语文的魅力,得到学生的回应之后,才适时地开始讲“作为思想精神战士的鲁迅”。这其中既有“读什么”的回答,也有对“怎么读”的思考。

二、从标题、开头或结尾入手

著名作家萨特说:“阅读时,你在预测,也在等待。你预测句子的末尾,预测下一页书。你等待它们来证明你的预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从标题、开头或结尾入手,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来猜测作品中蕴涵的意思或内容的能力。

世界名著《红与黑》中的“红”、“黑”是什么意思呢?历来就有不同的解释,有说“红”代表红色军装,“黑”代表教士黑袍;有说“红”指法国大革命的英雄时代,“黑”是复辟时代的象征;有的说“红”指反抗复辟的叛逆者于连,“黑”指反动教会以及贵族势力。对这种种说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学生自己去读《红与黑》,作出自己的判断。

读《红楼梦》可以抓住全书的前五回,这是全书的总纲,尤其是第三回,是作者精心结构的一篇文字,在全书中占重要地位,它为全书情节发展展示了两条线索:一向社会政治生活纵深拓展,二向贾府的家庭深入。

读《老人与海》从结尾句“老人正在做梦,梦见了狮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小说的寓意,人与外界力量的搏斗中虽难免失败,但勇敢的品质永存,老人失掉了捕到的鱼,但仍不失为这场海上恶战的胜利者。

三、抓住作品的语言特色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有些作品可抓住语言特色来进行阅读,比如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

阿成的《棋王》一文,写得很精彩,和主人公王一生的棋品一样,《棋王》通篇散发出中国文学特具的墨香,每个字都直取文化的深层。品读时抓住平白朴实的语言。比如王一生一个人和九个人下盲棋,他一个坐在中间一把椅上,“眼睛虚望着”这一个“虚”字用到了实地,将多少表情术语一网打尽。“他一个人空空地场中央,谁也不看,静静的像一块铁。”这比喻物也是常见的“铁”,用这实物比喻难以言传的气氛,这气氛就变得可视可闻的了。后文写王一生获胜后一时难以恢复常态,作者只用一些短句,如“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椿,似无所见,似无所闻”。毫不渲染,十分克制,然而读者已经窥见棋王瘦弱的外表下的巨人般高大的形象,深深为之感动。

又如钱钟书的《围城》,《齐人物论》曾这样评价:如果说《管锥编》为钱钟书加了冕,那么《围城》就是这顶学问王冠上的宝石。《围城》中一个个结实饱满,因作家自身内涵而生发开来的场景、细节,构成了最精彩最吸引人之处。小说中写人的心态与外貌,语言简洁明快。尤其是修辞手法的使用密度之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小说写船到香港,方鸿渐与鲍小姐上岸吃西餐,一段生动的比喻让人忍俊不禁: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象海军陆战,已登陆好几天;肉象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钱钟书在小说中的比喻确实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且看还有这样一段:讲师比普通丫头,教授比夫人,副教授呢,等于如夫人。教授成为名教授,也有两个阶段:第一是讲义当著作,第二是著作当讲义。好比初学的理发匠先把傻子和穷人的头作为练习本领的实验品,所以讲义在课堂上试用没出乱子,就作为著作出版;出版以后,当然是指定教本。这段文字作者通过几个富有幽默感的比喻,把讲师、副教授、教授在大学的地位揭示了出来。后者把教授、名教授的两个阶段揭示地如此令人深省。导读时可让学生将这些收集、整理在读书笔记中,再加以揣摩,以指导自己的写作。

[1] [2]  下一页


Tag: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
《巧引学生读名著》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