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教材研究向《核舟记》学习精巧的构思» 正文

向《核舟记》学习精巧的构思

[12-26 15:37:0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教材研究   阅读:8646

概要:向《核舟记》学习精巧的构思河北省辛集市南吕村中学 位静 《核舟记》这篇文章的主旨,我们都是把它定位在“赞颂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上。雕刻者技艺确实是高超,是奇巧。但雕刻之前的构思更是精巧。 假如让我们写一篇《大苏泛赤壁》的文章,这应该很容易,只需用你的笔告诉读者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就可以。但雕刻就不同了,它是静止的,没有具体的文字告诉你更多信息。这就需要创作者另辟蹊径,能让观赏者通过实物来意会。《大苏泛赤壁》这件作品就做到了这一点。 首先,如何让人知道舟中的人物是苏轼而不是别人。雕刻着抓住了史书中记载的苏轼的特点:“峨冠而多髯”,另外,史书记载,苏轼被贬到黄州时结交了两位好朋友——黄庭坚和佛印。佛印是个和尚,因而,舟中这位袒胸露乳,挂着念珠,有出家人洒脱的人就是他了。黄庭坚也擅长书画,能和苏轼亲密地共看一幅书画卷子的应该是黄庭坚了。 其二,如何让人知道游览的地点是赤壁,而不是别的地方。这更是雕刻的难点。创作者巧妙地选取了苏轼的诗,一句是《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一句是《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将它们分别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观赏者就能从中想象...
向《核舟记》学习精巧的构思,标签:教材研究资料,http://www.suxue6.com

向《核舟记》学习精巧的构思

河北省辛集市南吕村中学 位静

 《核舟记》这篇文章的主旨,我们都是把它定位在“赞颂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上。雕刻者技艺确实是高超,是奇巧。但雕刻之前的构思更是精巧。

 假如让我们写一篇《大苏泛赤壁》的文章,这应该很容易,只需用你的笔告诉读者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就可以。但雕刻就不同了,它是静止的,没有具体的文字告诉你更多信息。这就需要创作者另辟蹊径,能让观赏者通过实物来意会。《大苏泛赤壁》这件作品就做到了这一点。

 首先,如何让人知道舟中的人物是苏轼而不是别人。雕刻着抓住了史书中记载的苏轼的特点:“峨冠而多髯”,另外,史书记载,苏轼被贬到黄州时结交了两位好朋友——黄庭坚和佛印。佛印是个和尚,因而,舟中这位袒胸露乳,挂着念珠,有出家人洒脱的人就是他了。黄庭坚也擅长书画,能和苏轼亲密地共看一幅书画卷子的应该是黄庭坚了。

 其二,如何让人知道游览的地点是赤壁,而不是别的地方。这更是雕刻的难点。创作者巧妙地选取了苏轼的诗,一句是《赤壁赋》中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一句是《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将它们分别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观赏者就能从中想象出游览的地点是赤壁。

 其三,如何让人知道这是泛舟,而不是静坐在船上。雕刻者在船尾设计了一根船桨,又有两个舟子分居左右,一人扳着脚趾随意而坐,一人在听茶水是否烧开了。由此,我们可以想见舟中人的随意悠闲。

 一个动态的事件就这样通过雕刻者精巧的构思浓缩在这小小的桃核中,成就了一个珍品。其实不只是雕刻,任何一种艺术,有了超出常人的构思,再加上精心创作,往往能取得神奇的效果:建筑上讲究曲径通幽,绘画上,不是有“深山藏古寺”、“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经典故事吗?写作上,也有侧面描写或者说间接描写。当我们不能直接表现某个人物时,就可以通过其他人的所见所述表现出来;当我们无法表现某个事物时,就可以通过和它相关的事物表现出来。就像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说过的那样:“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我们的中学课本上也有很多采用了这种写法:《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长久不来酒店的原因是被一个客人冷漠地说出来的,我们从他的嘴中知道了孔乙己的遭遇;《陌上桑》中,罗敷的美貌是通过行者、少年、耕者的神态动作表现出来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中,结尾一部分作者没有评论一句话,只是通过这些死难者的留言,活画出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对亲人的牵挂,对生的留恋,这样反而更能激起人们对战争的痛恨……。

 知道了这种写法,我们就可以试着用在作文中,它会使文章显得有波澜,引人入胜,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使它显得血肉丰满,生动感人。别人看了我们的文章,也会称赞:构思真实奇妙啊!


Tag:教材研究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 - 教材研究
《向《核舟记》学习精巧的构思》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