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阅读教学美的颂歌——《蝈蝈与蛐蛐》教学设计» 正文

美的颂歌——《蝈蝈与蛐蛐》教学设计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阅读教学   阅读:8584

概要:让每一位读者去体会这份自然的生命之美,激发每一位读者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美,就是诗人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我设计:教学思路:诗歌的美来自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语言和诗歌的精神。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语言,最终达到把握诗歌精神的目标。而对于诗歌意象的把握应当成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因为诗人正是通过对意象的描绘表现出他对于美的永恒追求。只有真正了理解了诗歌中意象的含义,才能真正领会诗人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追寻生活中的美。教学目标:通过诵读、品味、分析诗歌体会诗人对美的追求,感受平凡生活中的生命之美。教学重点:学会诵读、品味、分析等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表现出的对生命之美的不懈追求,感受诗人执着寻美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灿烂的星!我祈求象你那样坚定——/但我不愿意高悬夜空,独自/辉映,并且永恒地睁着眼睛,/象自然间耐心的、不眠的隐士,/不断望着海涛,那大地的神父,/用圣水冲洗人所卜居的岸沿,/或者注视飘飞的白雪,象面幕,/灿烂、轻盈,覆盖着洼地和高山——”1821,一位年轻的诗人永远闭上了他的双眼。他那炽热的...
美的颂歌——《蝈蝈与蛐蛐》教学设计,标签:阅读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让每一位读者去体会这份自然的生命之美,激发每一位读者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美,就是诗人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我设计:

教学思路:

诗歌的美来自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语言和诗歌的精神。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语言,最终达到把握诗歌精神的目标。而对于诗歌意象的把握应当成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因为诗人正是通过对意象的描绘表现出他对于美的永恒追求。只有真正了理解了诗歌中意象的含义,才能真正领会诗人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追寻生活中的美。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品味、分析诗歌体会诗人对美的追求,感受平凡生活中的生命之美。

教学重点:

学会诵读、品味、分析等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表现出的对生命之美的不懈追求,感受诗人执着寻美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灿烂的星!我祈求象你那样坚定——/但我不愿意高悬夜空,独自/辉映,并且永恒地睁着眼睛,/象自然间耐心的、不眠的隐士,/不断望着海涛,那大地的神父,/用圣水冲洗人所卜居的岸沿,/或者注视飘飞的白雪,象面幕,/灿烂、轻盈,覆盖着洼地和高山——”1821,一位年轻的诗人永远闭上了他的双眼。他那炽热的心脏仅仅跳动了26年,但他的声音却最终覆盖了洼地、高山和大海。他用自己的生命这个世界上不断地寻找,寻找爱情、寻找真理、寻找美。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希望化成一颗灿烂的星星,在夜空中辉映,去点亮那通向光明与美的道路。这就是约翰·济慈,一位早夭的天才,一位永不疲倦的寻找者,他渴望用诗给人们以安慰,并提高他们的思想。今天我们学习的《蝈蝈与蛐蛐》一诗选自他出版于1817的第一部诗集,从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他追寻的脚步。让我们走进诗篇,紧跟诗人追寻的脚步,寻找美的华章。

二、整体感知,把握意象。

本诗是一首译诗,语言的差距使我们不能直接去体会诗人的情感,但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翻译来弥补这一缺憾。现在请大家自己朗读课文和课后的另一篇译文,用几个词组归纳一下诗中出现的意象。(可配图范读课文,学生自读课后翻译)

提示:

1、意象是诗中出现的具体形象。

2、归纳时应表现出意象的具体特征。例如:            的夏天,           的蝈蝈歌声等。

归纳:

炎热的夏天,寂静阴凉的树林,遍布的草地和树篱,欢快的蝈蝈歌声,寂静的冬天,温暖的炉火,高昂的蛐蛐歌声

在这些意象中,诗人描绘的主角是什么?(蝈蝈与蛐蛐)诗人将它们置于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夏天与冬季)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季节作为诗歌的背景?为什么要选择蝈蝈与蛐蛐作为描写的重点呢?这就是我们即将去思考的主要内容。

二、分析背景,感受情感:

本诗从体裁上说,是一首十四行诗,这种体裁类似于我国的律诗,一般是由三节四行诗与两行对句组成。两种译文均保留了诗歌原有的体裁,而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诗歌的结构非常清晰地分为两个部分(两节四行诗为一部分,一节四行诗与两行对句为一部分),在两个部分的开头均有诗人的抒情。在课后的译文中,两处抒情的翻译没有太大的区别,“绵绵无尽期”与“绵绵永不息”的含义是相同的,但在课文中却有着不同。我想问大家,“从来不会死亡”与“从来没有停息”这两句可以仅互换位置吗?请大家自读诗句,找出与“死亡”“停息”对应的词语。

提示:

1、“死亡”与“昏晕”对应,暗示盛夏的炎热。

2、 “停息”与“宁静”对应,暗示寒冬的死寂。

归纳:

诗人用“死亡”“停息”表现出环境的严酷,但在这严酷的环境中,我们能否读出令人欣喜的内容呢?

提示:

1、“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盛夏的豪华”“可喜的草丛”。

2、诗人用“豪华”一词表现他对于夏日的感受,对照不同的译文,“那是蝈蝈在领喝,在奢华的夏日/它的欢乐永远消耗不尽”(飞白)“原是蝈蝈歌,欢乐渠为首/仲夏多繁茂,泛若不系舟/享之不能尽,歌来不知愁”(孟光裕)“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课文),比较“豪华”一词与“繁茂”“奢华”的不同之处,体会其含义。(表现了炽热的阳光下万物争相生长的景象,“豪华”更突出了蝈蝈歌唱时为这盛大的景象所陶醉,表现出自豪感。)

3、“逐渐升高的暖气”“弹起了/蛐蛐的歌儿”“昏昏欲睡”

4、“逐渐升高的暖气”让寒冷的冬天变得温馨和谐,自然会让人们可以安祥地进入梦乡。为什么人们会在梦中憧憬那生机盎然的夏季?(是蛐蛐的歌声响起,让人们联想到了蝈蝈的鸣叫,联系起了冬日与夏日)

归纳:

请大家先自读课文,突出表现环境的词语,用不同的语气与节奏表达不同环境给人的不同感受,体现出夏季的活力与冬季的温馨。再请同学来范读。

请大家思考一下,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季节作为诗歌的背景?(衬托出蝈蝈与蛐蛐歌声的珍贵。)如果我们将诗歌两部分的顺序调换一下可以吗?(诗人描写的夏季的活力是诗歌的重点内容,冬季的描写是夏季活力的延伸)

集中体现诗人思想的是他对蝈蝈与蛐蛐的描写,这也就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三、分析形象,把握主题:

课文中的描写让我想到《蝉》一课中所描写的蝉,“知道么?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蝈蝈同样在烈日下引吭高歌,而蛐蛐在严冬中依然继续弹奏它生命的乐曲。它们为什么而演奏?它们所演奏的“大地的诗歌”又是什么?我们就要去看看诗人是如何描绘它笔下的蝈蝈与蛐蛐的形象呢?

细细品味诗句,找出诗人描绘蝈蝈与蛐蛐的主要词语(特别是动词),联系环境描写与抒情句,体会其含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
《美的颂歌——《蝈蝈与蛐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