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阅读教学《苏州园林》教案» 正文

《苏州园林》教案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阅读教学   阅读:8832

概要:沈鸿鑫:实际上他这个文学活动跟这个园林关系也很密切。 主持人:是不是也是我们想象那样,像很多古人一样,在这个园林里吟诗作画。 沈鸿鑫:因为他当时跟一些同学搞了一些诗社,这个诗社叫放社,它的活动有时候就在园林里,就在拙政园开诗会,或者你写诗,我写诗,大家来讨论诗文。有一次,那是1913年,他的一个同学叫顾颉刚,暑假回到诗社来,叶圣陶就陪顾颉刚一起去玩拙政园,叶圣陶先生写了一首诗叫做《游拙政园》,很小的时候就在园林里边开始文学活动,他恐怕最早写的诗也是在这个园林里边写的,都是受这个园林影响,所以他跟园林确实是有一个不解的情结。 花木在苏州园林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花木把园林的春夏秋冬连接在一起。花开的季节,清新的绿,明丽的黄,娇艳的粉,绚烂的红,五彩缤纷点缀着园林。花木是园林的生命,是自然的象征。叶圣陶先生爱园林,更爱园林中的花木。他神往于自然界,欣赏那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色彩。商金林:圣陶先生对树木,对花草就特别地有一种感情,一种喜欢,那么我们可以给你讲一点事情,1923年的时候,叶圣陶先生就搬到上海去了,到了上海,他就不习惯上海这个地方,像鸽子笼,看不到一点绿色,看...
《苏州园林》教案,标签:阅读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沈鸿鑫:实际上他这个文学活动跟这个园林关系也很密切。

主持人:是不是也是我们想象那样,像很多古人一样,在这个园林里吟诗作画。

沈鸿鑫:因为他当时跟一些同学搞了一些诗社,这个诗社叫放社,它的活动有时候就在园林里,就在拙政园开诗会,或者你写诗,我写诗,大家来讨论诗文。有一次,那是1913年,他的一个同学叫顾颉刚,暑假回到诗社来,叶圣陶就陪顾颉刚一起去玩拙政园,叶圣陶先生写了一首诗叫做《游拙政园》,很小的时候就在园林里边开始文学活动,他恐怕最早写的诗也是在这个园林里边写的,都是受这个园林影响,所以他跟园林确实是有一个不解的情结。

花木在苏州园林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花木把园林的春夏秋冬连接在一起。花开的季节,清新的绿,明丽的黄,娇艳的粉,绚烂的红,五彩缤纷点缀着园林。花木是园林的生命,是自然的象征。叶圣陶先生爱园林,更爱园林中的花木。他神往于自然界,欣赏那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色彩。

商金林:圣陶先生对树木,对花草就特别地有一种感情,一种喜欢,那么我们可以给你讲一点事情,1923年的时候,叶圣陶先生就搬到上海去了,到了上海,他就不习惯上海这个地方,像鸽子笼,看不到一点绿色,看不到一只蝴蝶,尤其是秋天听不到虫声,这个生活太枯燥了,那么他怎么办,他请人把他们家的院子改成了一个花园。他们家的院子是个水泥地,上海叫水门汀,上海就是这个石库门房子,他这个石库门开进去,就是一个天井,天井呢是水泥的,是水泥的不好种花了,他请人把这个水泥刨了,请人从很远的地方运来土,在院子里种了很多花草,那么一.二八以后,让日本人把他的房子炸掉了,他又搬了家,他又这样把院子里的水泥凿了,请人弄了土,种了很多花,而且还种了一棵柳树,这棵柳树是从江湾拉来的,上海的江湾,很远的地方拉来的,所以他院子里一年四季都要有花,让它们自由发展,1935年之后,他又回到苏州,在苏州盖了房子,又搬回去,那么苏州的房子花相当多,我可以念一点花给你听听:好啊,好啊,很珍贵的,在苏州种了十多种花木,有刺槐,有梧桐,有碧桃,有银桂,有石榴,有广玉兰,还有一种海棠很特别,叫做贴梗海棠,贴梗海棠的花是深红的,有蓝一般的光泽,反正还有很多,反正我的院子里头是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后来就是北京的故居,北京的故居当然也很漂亮,院子里有一个特别大的海棠,那恐怕有上百年了,特别大,现在还在,他在的时候,每年就是海棠开花的时候,他一定请老朋友们,像王伯祥、顾颉刚、章元善、俞平伯,后来冰心,都要来赏花,它是每年的惯例。

苏州园林极多,我幼时常去玩儿的有五六处,去的最多的是拙政园。并非是有什么不得审美观众点和艺术素养,只觉得一进拙政园,眼前样样色色挺舒服挺有味,其乐无比。大概同学们也是这么个情形,所以每逢假日,几个同学一碰头,彼此心照不宣,就往拙政园玩儿去了。

叶圣陶最喜爱的园林要数拙政园、沧浪亭、网师园、天平山这几处。他不但自己喜欢,而且还向朋友们介绍,让更多的人认识苏州园林,让更多的人喜爱苏州园林。在苏州的时候,他经常邀请朋友来苏州园林游玩,我们在他的照片中发现了一张他与沈从文一家去天平山的照片。

主持人:这幅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

商金林:1935年,沈从文从上海到苏州,知道圣陶先生搬到苏州来了,他就拜访叶圣陶先生。这个照片是极其珍贵的。到了30年代更多了,那么后来就是朱自清来的最多了。

沈鸿鑫: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叶圣陶先生一生都热爱和眷恋着她。他对苏州园林的深厚情感,集中地体现在他对园林的细致观察,和对园林魅力的品位上。他描写园林的精巧、淡雅,他赞赏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花木的映衬,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

沈鸿鑫:叶先生他非常热爱这个园林,另外他也非常熟悉这个园林,他从小就是在这里面长大的,它里面的一草一木,他很多地方都能背得出来的,他说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他都背得出来,他在1981年的时候,还是1984年的时候,他写了一篇就是那个拙政园的邮票发行,那时候他已经90岁了吧。

当时他写介绍这几张邮票的画面,还是如数家珍,写得非常清楚,这说明他这个脑子里面非常熟悉了,因为熟悉园林,又热爱园林,所以他对园林的评论可以说是非常精辟,非常精当的。

商金林:那么叶老他谈这个苏州园林,他有几句话,他这个文章首先就是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是不应该错过的,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那么他说,苏州园林有很多好的方面,苏州园林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说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图,你不管从哪个点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幅很精美的画图,那么我们中国人的这种传统的东西,往往讲究对称,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但苏州园林不是,苏州园林是讲究不对称,尊重自然的规律,尊重它的规律,给人家非常的自然,但是也有不是说在自然当中又有精神的创造,又有精神的营造,所以它的每个园林都有每一个园林的特点,是一种人工与自然的那种完美的结合,讲究层次,讲究这个韵味,讲究意境,讲究每个园林有每个园林的特点,那么圣陶先生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他说这个苏州园林除了我们常说的借景,要借景,主要这个苏州园林有很多花墙,花墙是用很多瓦把它镂空了的,产生一种隔的样子,一种隔的效果,隔的效果当然是造成一种境外,还有境,给你一种好像就是一种遐想,一种回味的感觉,他特别赞扬这个苏州园林里边种了很多的花草,有一些很不起眼的草,使我们感觉到这个整个的园林是充满了这个生机的,好像我们这个园林什么时候都是活的,我们可以闻到泥土芳香,闻到草和花的芳香的,这个的确很重要,这是苏州园林的特色。

苏州的园林文化滋养了一代文化大师叶圣陶先生,那种园林韵味深深影响着他。人杰地灵,互为映衬。对于故土的恩情和眷恋,叶圣陶先生用自己的笔给予了回报。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苏州园林的评价中有这样一句话,“咫尺之内再造乾坤”,叶圣陶先生的文学作品其实也是这样一种风格。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
《《苏州园林》教案》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