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古诗词学习古诗文教学《兰亭集序》之美,美在“一往情深”» 正文

《兰亭集序》之美,美在“一往情深”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古诗文教学   阅读:8972

概要:《兰亭集序》之美,美在“一往情深”魏建宽一重读了宗白华先生的《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华厦美学》、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胡晓明先生的《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之后,再读《晋书?王羲之传》,我不由得感慨《兰亭集序》之美,美就美在四个字“一往情深”!人至中年的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明末清初的大才子金圣叹会称王羲之为“古今第一情种”(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九)!然后,我又不得不对余秋雨先生对《兰亭集序》的解读感到困惑,他于《光耀千古的324个字》一文中竟然会写下这样对《兰亭集序》的评语——历代文人天天默写《兰亭序》,只默写它的书法,却很少在意它的内容,其实它的内容倒是不错,我顺便介绍几句。王羲之开头交代了他们相聚的时间、地点、风景,然后抒发了一段人生的议论。如果用白话文翻译一下,大致意思是这样的:“人的一生,有两种要求,对内实现抱负,对外寄托山水。这两方面无所谓好坏,却都会遇到是安静还是躁动的问题。想要安静,不大喜大悲,就要选择一个意念。常见的意念是说生死是同一件事,长寿和短命是同一件事,而我选择的意念是把古...
《兰亭集序》之美,美在“一往情深”,标签:古诗文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兰亭集序》之美,美在“一往情深”

魏建宽

重读了宗白华先生的《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华厦美学》、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胡晓明先生的《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之后,再读《晋书?王羲之传》,我不由得感慨《兰亭集序》之美,美就美在四个字“一往情深”!

人至中年的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明末清初的大才子金圣叹会称王羲之为“古今第一情种”(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九)!

然后,我又不得不对余秋雨先生对《兰亭集序》的解读感到困惑,他于《光耀千古的324个字》一文中竟然会写下这样对《兰亭集序》的评语——

历代文人天天默写《兰亭序》,只默写它的书法,却很少在意它的内容,其实它的内容倒是不错,我顺便介绍几句。

王羲之开头交代了他们相聚的时间、地点、风景,然后抒发了一段人生的议论。如果用白话文翻译一下,大致意思是这样的:“人的一生,有两种要求,对内实现抱负,对外寄托山水。这两方面无所谓好坏,却都会遇到是安静还是躁动的问题。想要安静,不大喜大悲,就要选择一个意念。常见的意念是说生死是同一件事,长寿和短命是同一件事,而我选择的意念是把古人、今人、后人看成是同一件事。这么一想,今天的聚会也有意思了,我们把诗写在一起,后人看到,时间就会像眼下的流水一样贯穿起来。”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第210-211页。)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能理解为“对内实现抱负”吗?“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又能理解为仅仅是“对外寄托山水”吗?“这两方面无所谓好坏,却都会遇到是安静还是躁动的问题”,与王羲之原文“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八字前后文的逻辑关联能相对接吗?

是不是余秋雨先生的误读了《兰亭集序》?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当代作家张炜谈阅读的文字——

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读者,严格讲来,他阅读的往往不是作品,而是作家本身。他整个的阅读目的,概括起来无非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清晰地透过一行行文字,望到那个独一无二、又陌生又熟悉的、无比亲切的高大身影。

当我们为一篇作品激动的时候,这种激动往往处在较浅近的印象中,而且这种激动不会持续太久。而当我们去为整个作家激动的时候,那将是深深的、难以磨灭的一次经历。“人”的丰碑在心中耸立起来,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可是在社会上泛泛的读书生活里,我们很难看到那些试图去理解和寻找作家的人——即便在创作界,这种读者也是凤毛麟角。每逢想到这些,我们就觉得似乎不配在茂密的书林里行走,不配享受前人留下的绿荫,我们都是些目光短浅的可怜的人。

(摘自张炜《葡萄园畅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1版第72-73页。)

正是为了不做张炜所说的“不配享受前人留下的绿荫的人”,为了不做“目光短浅的可怜的人”,我翻开了李泽厚、宗白华先生的书,翻开了《世说新语》,翻开了《资治通鉴》,试着去做一个“理解和寻找作家的人”,试着去靠近王羲之那个“高大的背影”。——因为张炜先生说,只有“能够读出作者的神采和目光的,才算是一个合格的读者”!

首先,读《兰亭集序》我们必须明白,兰亭雅会是由谁召集的。史册没有记载,但由《晋书?王羲之传》我们知道,当时王羲之正担任会稽内史。“内史”是什么官职?“内史”为王国的地方行政长官。当时的会稽王是谁呢?正是后来继位成为简文帝的司马昱。王羲之出生于公元303年,司马昱比王羲之年少十多岁,朝廷将会稽内史一职授与王羲之,无疑是倚重王羲之,认为王羲之有辅佐会稽王的才能。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当时兰亭集会,王羲之或许正是受托于会稽王担任雅会东道主的。

兰亭集会,与会的贵宾有谢安、孙绰、支遁等人。此时的王羲之已经年届五十。谢安比王羲之年少十八岁,当时正隐居会稽;孙绰比王羲之年少十一岁,时任王羲之的右军长史;僧人支遁也比王羲之年少十一岁。与会四十一人,王羲之应该是最年长的。中国有“尊长”的传统,加上王羲之文采斐然,书法独步一时,又是东道主,给《兰亭诗集》作序还真是非王羲之莫属。

[1] [2] [3] [4]  下一页


Tag: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古诗词学习 - 古诗文教学
  • 上一篇:古诗不能被歪读
  •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