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古诗词学习古诗文教学《兰亭集序》生命观解读» 正文

《兰亭集序》生命观解读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古诗文教学   阅读:8165

概要:《兰亭集序》生命观解读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今天参加《兰亭集序》的同课异构活动,执教的两位老师都梳理了情感变化的主线,这就是“乐——痛——悲”,但缺少对王羲之生命观的深层解读。我们先来看《兰亭集序》中有关王羲之生命观的语段: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这两段话,包含的主观点是“死生亦大”。为什么? 一、人生苦短、生命不居 1、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具体说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2、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之过隙尽管人们取舍不同...
《兰亭集序》生命观解读,标签:古诗文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兰亭集序》生命观解读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今天参加《兰亭集序》的同课异构活动,执教的两位老师都梳理了情感变化的主线,这就是“乐——痛——悲”,但缺少对王羲之生命观的深层解读。

我们先来看《兰亭集序》中有关王羲之生命观的语段: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两段话,包含的主观点是“死生亦大”。为什么?

  一、人生苦短、生命不居

  1、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

具体说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

2、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之过隙

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

3、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

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最终要归于寂灭。由此说来,生命是何其宝贵!人生多么值得眷恋!

二、“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具体说来,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王羲之这样说,针对的是东晋一些文人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行动无为,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看重,他是想以此来启发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谓“名士”,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

王羲之的生命观表面看,是感伤的,充满悲叹,而文字底层或者说内心流露出的是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就序文来看,王羲之将兰亭集会中的魏晋文人留下来的《兰亭诗》聚在一起,形成诗集,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以启示来者。其本身就是对生命的珍惜和文学的重视,是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自然美的表现。我们再跳出序文来看看:

一看魏晋文人时风:

一是爱好玄学清谈,一是悦情山水。在他们看来,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世俗的荣辱、得失、成败,而在于精神的超越升华,对世界对生命的彻底把握。

二看王羲之人生表现:

[1] [2]  下一页


Tag: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古诗词学习 - 古诗文教学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