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古诗词学习古诗文教学《论语别裁》辨误一则» 正文

《论语别裁》辨误一则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古诗文教学   阅读:8997

概要:郑义广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是笔者非常喜欢的一本《论语》著作。然而最近在细读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也存在着白璧之微瑕,比如下面这段话:当时汉高祖和项羽作战,要陈平对项羽做情报工作,而且用反间计,给了陈平五十镒黄金作经费。这时有人向汉高祖挑拨,说陈平盗嫂,是最靠不住的人。汉高祖对这个话听进去了。在陈平出去办事之前,来辞行请示的时候,提起盗嫂的事,陈平听了以后,立即把黄金退还汉高祖,表示不去了。他说你要我办的是国家大事,我盗不盗嫂和你国家大事有什么关系?实际上陈平根本没有哥哥,当然没有嫂嫂,而是别人捏造的,但是他不去辩白这一套,这就是有才干的人的态度。汉高祖非常聪明,马上表示歉意,仍然请陈平去完成任务,这也是高祖英明之处。(《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年3月第3版 P486)根据《史记·陈丞相世家》和《汉书·张陈王周传》的相关记载,这段话至少有三处与史实不合之处。一、陈平纵反间计时,刘邦“乃出黄金四万斤予平,恣所为,不问出入”,而非上文说的“五十镒”。我们知道,古代一镒为二十四两(一说二十两),这样的话,五十镒也才一千二百两,汉代“十六两为斤”...
《论语别裁》辨误一则,标签:古诗文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郑义广

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是笔者非常喜欢的一本《论语》著作。然而最近在细读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也存在着白璧之微瑕,比如下面这段话:

当时汉高祖和项羽作战,要陈平对项羽做情报工作,而且用反间计,给了陈平五十镒黄金作经费。这时有人向汉高祖挑拨,说陈平盗嫂,是最靠不住的人。汉高祖对这个话听进去了。在陈平出去办事之前,来辞行请示的时候,提起盗嫂的事,陈平听了以后,立即把黄金退还汉高祖,表示不去了。他说你要我办的是国家大事,我盗不盗嫂和你国家大事有什么关系?实际上陈平根本没有哥哥,当然没有嫂嫂,而是别人捏造的,但是他不去辩白这一套,这就是有才干的人的态度。汉高祖非常聪明,马上表示歉意,仍然请陈平去完成任务,这也是高祖英明之处。

(《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年3月第3版 P486)

根据《史记·陈丞相世家》和《汉书·张陈王周传》的相关记载,这段话至少有三处与史实不合之处。

一、陈平纵反间计时,刘邦“乃出黄金四万斤予平,恣所为,不问出入”,而非上文说的“五十镒”。我们知道,古代一镒为二十四两(一说二十两),这样的话,五十镒也才一千二百两,汉代“十六两为斤”(《汉书·律历志》),折算下来,仅有七十五斤而已。这与四万斤相比,不啻九牛之一毛,如此少的经费怎么能够布下一张巨大的间谍网络,完成离间项羽君臣的计划呢?

二、众将“检举”陈平盗嫂受金是在他刚刚投奔刘邦之后发生的事情。当时陈平从项羽阵营中逃出来,通过魏无知的引荐,与刘邦会面,一番谈话之后便被授予都尉一职,并“使为参乘,典护军”,很受信重,引起周勃、灌婴等一直追随刘邦的将领的不满,他们便罗织材料,揭发陈平“盗嫂受金”,人品恶劣,不堪大用。好在刘邦听取了魏无知的建议,任人唯能,不仅没有撤陈平的职,反而加封他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那些人这才不敢再说话。陈平纵反间计则是楚汉战争后期的事情,并没有受到刘邦其他大臣的阻挠,计划实施的过程也非常顺利,可以说与“盗嫂受金”风波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三、南怀瑾先生说:“实际上陈平根本没有哥哥,当然没有嫂嫂,而是别人捏造的。”其实《史记·陈丞相世家》开篇谈得就是陈平年轻时与其兄长、嫂子一起生活的事情,文段不长,兹引如下:“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覈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从中可以看出,陈平不仅有哥哥,而且对自己还非常之好。

怀瑾先生说陈平没有兄长,不知是否另有所本,不敢妄揣。不过《史记》中确实有一个本无兄长却被别人诬为“盗嫂”的西汉大臣的故事:

塞侯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惭,以此称为长者。文帝称举,稍迁至太中大夫。朝廷见,人或毁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独无奈其善盗嫂何也!”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也。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此处直不疑在受到同僚“盗嫂”的谗毁时明言自己“没有哥哥”,而且就像南怀瑾先生在书中说的那样,他也“不去辩白这一套”(“终不自明也”)。从陈平和直不疑受皇帝赏识而官至高位、同被诋毁以及应对的方式来看,都十分相似。据此,笔者以为,可能是学问淹博的南怀瑾先生在授课、著书的时候引用典故信手拈来,没有细查原著,从而把陈平与直不疑的故事混为了一谈。


Tag: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古诗词学习 - 古诗文教学
《《论语别裁》辨误一则》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