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初探
龚 静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泛阅读,有利于写作,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因此,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老师们布置的作业多,学生反映没有时间读书。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在教室或家里,随时翻阅书籍,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读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能够自觉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时在文中进行圈点勾画,做批注,好的句子、段落、篇章,要求学生摘抄,感受较深的地方要求写成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定期让学生们交流,互相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每周两节的阅读课中,老师都要带头阅读,带头做读书笔记,发挥榜样的作用。在阅读课上,老师还要指导学生做笔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深入钻研,独立思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鉴赏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方法。当今社会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期,信息量大,一个人绝不可能对所有文章都详加研究。因此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中紧要处和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
2.摘录与随感相结合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或片段摘录下来,消化后,学以致用。新课标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具有探究性阅读和创新性阅读的能力。特别是阅读完名著之后,要思收获,谈体会,发表见解和主张。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先设置好“篇目”“作者介绍”“文笔精华”“读后感悟”等栏目,在阅读过后填写。
3.交流与讨论相结合
每星期的两节阅读课快结束时,我总是留十来分钟,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养成思考的习惯。
三、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读中外名著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也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优秀的报刊如《中学生博览》《读者》《课堂内外》《小小说选刊》《中学生阅读》等,这些读物中,有的接近生活,有的可以开阔视野……它们都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
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去分析并解决在课外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市十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