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形象鉴赏题重点指导
【考点解密】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三种。高考主要考查对形象意蕴的把握:形象的特征,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形象的典型意义等。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就是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中有关季节、时令、地域、场景等景物的描写,来把握景物形象承载的主观感情,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解答古诗形象鉴赏题,应注意以下三点:
1.由形入神,感知诗歌形象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扣住诗歌文本中对形象外在特征的描写,进而体会其内在的精神气质,玩味“象”中之“意”,体会“景”中之“情”。要认真品读诗中有关形象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细节等方面的描写,从对形象具体描写的赏析中充分感知其形与神的特点。
2.抓住关键,把握诗歌形象的意蕴。鉴赏诗歌形象,要紧紧抓住诗歌中写景抒情、体物传神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来探寻形象包孕的丰富意蕴。要反复吟咏诗中绘形传神的形容词、动词、副词、拟声词、数量词等,玩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韵味。
3.知人论世,求索诗歌形象的深刻内涵。简而言之,知人,就是了解作者的生平概况、思想主张、艺术旨趣等;论世,就是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写作该诗的缘起等。只有知人论世,才可以获得对诗歌形象的深刻感受与理解。
【真题演练1】(2012年高考天津卷,节选)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问题: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解题指津】
这是一首咏物诗。野菊形象寄寓了诗人的人格理想,达到了景物特征和诗人精神品格的完美统一,这是咏物诗的重要特点。诗人笔下的“野菊”不附庸风雅,既不甘作“骚人”的“糗粮”,更不媚俗,不会凑重阳插菊的热闹。野菊的性格特征是“在野”(不为官)而超凡脱俗,或曰孤芳自赏。尽管“无人”欣赏却绝不改“幽色”,不减“妙香”,这里的“幽色”、“妙香”被赋予坚守高洁品格的象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颔联是提挈本诗的关键,抓住颔联就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志趣追求。再者,首尾两联提到的屈原与陶潜。也是野菊形象的重要陪衬,因为野菊不仅不甘作“骚人”的“糗粮”,更嘲笑得宠的“东篱”,因此野菊的超凡脱俗又在屈原、陶潜之上了。分析本诗的野菊形象可诗中有关野菊生长环、外在特点(花色、花香)、内在精神等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①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②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真题演练2】(2012年高考湖北卷,节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问题: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概括诗歌人物形象主要特点的能力。题干中要求“作简要分析”。答题时要仔细分析诗句对人物行为的叙述描写,揣摩其中表现的人物的精神气质,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本诗首联说,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肥膘来,说明人没有贪污腐败,非常清廉。颔联是说,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也是为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颈联写寒风透衣,说明其衣衫单薄简朴;尾联写他栖身边远角落,深居简出,向往宁静,清远脱俗。纵观全诗,所表现的人物的主要特点应该是“清正廉洁”。表述答案时,应按要求先指出其主要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作出简要的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二、古诗开放赏析题重点指导
【考点解密】
古诗开放赏析题是一种允许考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诗歌文本的主旨、艺术手法、语言风格、遣词造句等进行解读阐释的具有探究性质的主观题。由于该题型答案的不唯一性,试题留给考生一定范围的自由阐释空间,考生可以见仁见智,依据文本内容与形式,作出个性化的解读,也因此,这类开放题相比那些答题指向单一而明确的简答题,具有较高难度。
解答古诗开放赏析题,应注意以下三点:
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问题指向。考生审读题干,要注意题干中有关赏析切入点的提示,弄清设问的文本区间(哪一联,哪一句,哪一个字词,或者是全诗),设问的指向角度(主旨蕴含、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答案组织的相关要求(语言形式、字数限制等)。
⒉深入阅读,选准角度具体作答。考生阅读文本,要注意在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深入阅读,根据题干中答问指向的范围选定一个恰当的角度(能言之有据,言之成理的角度)来进行具体分析,捕捉并筛选信息,深入挖掘、探究。
⒊锤炼语言,言之有物有据有序。考生组织答案,要注意扣紧文本,从作品本身出发,结合作品的相关注解、作者的生平与时代背景等,作出合理的阐释。力求言之有物,即观点阐述要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旁逸斜出,不架空、游离文本。力求言之有据,即充分结合文本中的具体诗句与相关背景等来作出恰当的判断、推理与评价;力求言之有序,即理由的阐述要合乎一定的因果逻辑顺序,条理分明。
【真题演练1】(2012年高考广东卷,节选)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 杭 四 月
[元]白 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问题: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解题指津】本题重点考查古诗运用艺术手法来写景的技巧,题干中提示“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指出其中一种”,这既给考生解读阐释提供可较宽广的空间,同时又在答案组织上作了量与质的限制。考生回答时应首先确定“颔联”的诗句“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指出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从本联看,它运用了对比(映衬)、渲染或意象并列等表现手法。分析时,要指出诗句中的意象是如何构成对比(映衬),如何进行渲染,各有怎样的效果;意象并置的特点与包含的情感内涵等。概言之,答案表述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参考答案】(1)使用对比(映衬)手法。(1分)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上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明亮丽。(2分)⑵使用渲染手法。(1分)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2分)(也可答衬托、烘托、名词排列(意象排列)、对偶、白描、寓情于景等。)
【真题演练2】(2011年高考语文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问题: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7分)
答: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多角度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的课改理念,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灵动的思维空间。准确解答这类融合了探究能力的试题,首先要选准作答角度,如思想主旨、语言风格、描写特色、修辞运用等;其次要熟知相关术语,结合具体诗句阐释。本诗赏析角度是多样的: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与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参考答案】
示例一:(思想内容角度)本诗描写暮春 “西园”景色,表现了诗人诗意葱茏的田园生活情趣,寄托了他对生活的热爱。首句选取西园的典型意象——绿池、芳草、晴波,展现出西园的美丽景观;次句自然承接,既是对首句的概括,又揭示了春色满园的由来;三四句继续紧扣诗题,推进一层,点出时令,描写菜畦和蝴蝶。这两句在前文的基础上显出变化,画面由静而动,并用拟人手法,把众多蝴蝶翩跹菜园的场景写活了,整首诗因此而充满盎然情趣。
示例二:(语言风格角度)这首绝句,以自然、本色、清新、活泼的语言,描摹西园景观,表达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诗题为《春暮西园》,诗作以典型意象——绿池、芳草、晴波、菜畦、蝴蝶等——入诗,紧扣诗题,描写自然,无雕琢斧凿之感。园景清新,语言也清新,以清新之语绘清新之景,可谓相得益彰。尤其是末二句,用拟人手法表现蝴蝶纷聚菜园的情景,活泼生动,生趣盎然。
示例三:(表达技巧角度)本诗表现的是诗人田园生活的乐趣。这种生活情趣的成功表达,得益于作者恰到好处的表达技巧。一是起承转合的结构艺术。全诗四句:首句“起”,点题取象;次句“承”,扣合诗题,交代由来;三四句“转”“合”,仍紧扣诗题,选取典型意象,化静为动,表现“西园”的盎然生机,透露出作者积极、惬意的生活态度。二是通篇采用白描手法,撷取“西园”的典型意象——绿池、芳草、晴波、菜畦、蝴蝶等——来表现暮春明丽生动的田园风光;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示例四:(从炼字的角度)本诗语言朴素、自然,用平常的词汇简洁地勾勒出景物特征。“满”字形象地写出万道阳光注入池塘的明媚景观,映衬出绿水粼粼、芳草芊芊的盎然景象;“满”字也点染出暮春的特点,说明阳光肆虐的盛夏将至。“过”字写出了春天的流逝,宣告了以雨水淅沥为特点的春天将退出舞台;但明媚的春色并没有因为雨水的消停而减去,而是呈现了新的景观。“知”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作者的猜测,想象,饶有情趣。
古诗形象题、开放赏析题强化训练
⒈阅读下列一首诗,回答问题。
野老①
【唐】杜甫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②?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①此诗写于上元元年(760),当时杜甫刚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②琴台是成都的一个名胜,相传为司马相如
⑴诗中的“野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⑵本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⒉阅读下列一首诗,回答问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唐】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何相公:即魏博节度使何进滔。
⑴本诗中刻画的何相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⑵简要赏析颈联两句。
3.阅读下列一首诗,回答问题。
金钱花
【唐】罗 隐
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
【注】劚:掘,砍。
⑴本诗一、二句描绘出金钱花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赏析。
⑵本诗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列一首诗,回答问题。
新仆
【清】吴嘉纪
语少身初贱,魂伤家骤离。饥寒今已免,力役竟忘疲。
长者亲难惬,新名答尚疑。犹然是人子,过小莫轻笞。
⑴本诗所刻画的新仆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⑵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5.阅读下列一首诗,回答问题。
白菊
【清】屈大均
冬深方吐蕊,不欲向高秋。摇落当青岁,芬芳及白头。
雪将佳色映,冰使落英留。寒绝无人见,梅花共一丘。
⑴本诗刻画了怎样的白菊形象?请简要概括。
⑵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列一首诗,回答问题。
官舍竹
【宋】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年,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淳化二年(991),诗人因为徐玄铉雪诬,抗疏论道安告奸不实,受小人之谤,遂解知制诰职,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商州是个人穷地僻的小郡,团练副使只是个虚衔,实则无事可干。
⑴本诗刻画的官舍竹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⑵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⒎阅读下列一首诗,回答问题。
村豪
【宋】梅尧臣
日击收田鼓①,时称大有年②。烂倾新酿酒,包载下江船。
女髻银钗满,童袍毳氎③鲜。里胥休借问,不信有官奴。
【注】①收田鼓:秋收时土豪打鼓催唤佃农劳动。②大有年:丰年。③毳:细软的皮毛。氎:丝布。
⑴本诗刻画的村豪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⑵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⒏阅读下列一首诗,回答问题。
梅
【清】沈家圻
冰霜磨炼后,忽放几枝新。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自然空色相,谁与斗精神。野客闲相对,如逢世外人。
⑴本诗颔联与颈联刻画了怎样的梅的形象?
⑵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⒐阅读下列一首诗,回答问题。
促织①
【清】洪咨夔
一点光分草际萤,缲车②未了纬车③鸣。催科知要先期办,风露饥肠织到明。
【注】①促织:蟋蟀别名。②缲车:缫丝用具,有轮旋转以收丝。③纬车:即纺车。
⑴三、四两句是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促织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⑵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⒑阅读下列一首诗,回答问题。
阮郎归 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①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薰风:东南风,和风,指歌唱承平的曲子。薰,和煦。据《史记》载,上古时舜帝做诬弦琴,以歌《南风》。相传其词为:“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⑴本词上阕是怎样写夏日环境的寂静的?请简要分析。
⑵本词刻画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⒒阅读下列一首诗,回答问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问题: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
⒓阅读下列一首诗,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唐】杜甫
熟知茅檐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问题:明代王嗣奭《杜臆》评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在他看来,本诗表达的是“不可人意”的心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说理由。
⒔阅读下列一首诗,回答问题。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馆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问题:关于本诗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认为意在言外,婉而多讽;请说说你的看法。
⒕阅读下列一首诗,回答问题。
即事
【宋】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问题: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古诗形象题、开放赏析题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⒈⑴诗中的“野老”是一个因遭时局动荡而流寓异乡,为国家残破、生灵涂炭而担忧,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深感无奈、痛苦的形象。
⑵本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江岸回曲,柴门迎江而设,野老(诗人)在篱墙边怅望——澄碧的江谭上,渔民们正欢快地下网捕鱼;一艘艘商船正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这幅画面充满野趣,抒发了此时诗人的闲适心情。
⒉⑴本诗中刻画的何相公是一个骁勇的骑士形象,他当众显露猎射飞雁的矫健灵活的身手,英姿飒爽,豪迈刚健。⑵颈联两句描写骑士抽箭控弓的动作场景。前一句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着一“抽”字,手势的利落可知,加之“背手”而“抽”,又可见身段之灵巧;后一句用“翻身”“控”生动展现了射手臂力强健的架势,突出其身姿之健美。
⒊⑴第一句写出了金钱花的名称、形态、香气,其中“绕树芳”三字传神地写出了金钱花美丽柔弱的身姿与沁人心脾的芬芳;第二句写丛丛簇簇的金钱花迎着阳光开放的鲜艳清丽、娇美动人的景象,就像情投意合的伴侣,卿卿我我,亲密无间,给人以悦目怡心、美不胜收之感;“依依相伴”一语以比拟手法写出金钱花的楚楚动人、可亲可爱的形象。
⑵这两句意思是说:金钱花如此娇柔迷人,如果它真的是金钱可以收藏的话,那些豪门权贵就会毫不怜惜地把它全部掘尽砍光了!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剥削者残酷无情、贪得无厌的本性的痛恨。
⒋⑴①充满感伤与忧郁;从“语少”“魂伤”可以见出。②勤勉知足,从“饥寒今已免,力役竟忘疲”可以见出。③心存戒备,忐忑不安;从“亲难惬”“答尚疑”可以见出。
⑵尾联意思是说:“彼虽是仆,亦血肉之躯,且年小体单,岂可动辄鞭笞。”诗人希望新主人有仁者情怀,能善待新仆,表达了诗人对新仆的同情与怜悯之情,
⒌⑴①不畏深冬严寒;②洁白芬芳;③坚贞纯洁,傲气凛然。⑵本诗通过描写冬菊斗冰傲雪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具有白菊一样的坚贞孤傲的高尚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士的赞美。
⒍⑴不与群芳争艳,独守坚贞,清高孤洁。⑵本诗抒发了诗人遭贬谪后的复杂的思想情感:①遭小人谤讪的牢骚不平与自我宽解,②身处窘境却贞洁不渝,甘守清欢。
⒎⑴沾沾自喜、恬不知耻地剥夺佃农的劳动果实;狂欢享乐、飞扬跋扈,毫无顾忌地鱼肉人民。⑵本诗表达了诗人对饱受盘剥的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对贪婪骄矜、为富不仁的豪霸地主的疾恶之情。
⒏⑴生气勃勃、铁骨铮铮地独立于江山之间;敢为百花之先,迎霜破雪,在天地之间开辟出一个春天来,有开创天地的英雄风姿;清幽淡雅,超脱尘世、心无挂碍,独有无与匹敌的自然之美。⑵尾联“野客闲相对,如逢世外人”中的“野客”是诗人自称,他面对这高尚脱俗的梅花,仿佛遇见了世外高人,一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诗人自名为野客,表明了他自己已无意于名利场中的角逐,他以闲云野鹤般的心情来欣赏超凡脱俗的梅花,正可以见出他对梅花般高洁操守的向往。
⒐⑴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这两句意思是说蟋蟀也仿佛知道交官的租税应早早备办好,于是它伴着织机的鸣声,沐着风露,忍着饥肠,促织到天明,写出了促织隐忍、勤勉的特点。
⑵本诗运用比喻(或象征)手法,以促织比织妇,着力描写织妇的艰辛劳苦,抒发了诗人对织妇的怜悯之情。
⒑⑴本词上阕写夏日环境的寂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上阕用新蝉停止鸣叫、《南风》曲轻柔和缓,水沉烟阵阵飘散,棋声惊醒梦中人等意象,写出了环境的幽静,映衬出悠闲恬淡的生活情调。⑵本词通过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生活描写,勾勒出恬静、自然、清新、美丽的和谐生活画面,表现了女主人公单纯率真的性格以及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无比热爱。
⒒答题角度:⑴多用烘托、渲染之法,笔致轻巧空灵:诗人写庭院,落墨在深深庭院,以夏席清凉来衬托;写榴花之明艳,则施以帷帘,由“透”字可见出花的耀人眼目;写绿树之茂盛,从清荫看出;写黄莺,从啼声听得;如此多方烘托、渲染,营造了一种清邃幽远的意境。⑵结构自然工巧:诗写昼寝,前三句实际上是入睡前的情景,但直至末句才以“梦觉”字挑明,并续写觉后之情景。看似不续,其实前三句清幽朦胧的气氛句句都是铺垫,而“日当午”一语更先埋下昼寝的伏线,待末句挑明,便觉悄然入梦,骤然而醒,全诗结构张弛有致,避免了平直的毛病。
⒓⑴同意。本诗写茅檐低矮狭窄,燕子频频飞入,筑巢衔泥点污琴书甚至因追捕飞虫而碰着人了。以江燕频频进扰使主人难以容身而倍感烦扰、心绪不宁的状态,表现了杜甫远客孤居的落魄、愁苦。⑵不同意。本诗写诗人虽为远客,孤居于低矮茅斋,但又江燕时常造访,与人相亲相近,倒也让让暂且不觉太过寂寞,本诗聚焦于江燕的活动,从一个侧面写出了诗人随遇而安、宁静自适的心态。
⒔⑴本诗的主旨是赞美音乐。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写实;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生虚,虚实相生,突出了乐曲的轻悠、柔靡、空灵、曼妙的特点。⑵本诗的主旨是讽刺花卿专制擅权、僭越礼法,犯上作乱,诗人采用双关的手法,以“天上”代指天子所居的皇宫;以“人间”代指皇宫之外;说乐曲只应“天上有”,则“人间”本是无所闻的;然而锦城此处不仅得闻,而且“日纷纷”,可见用乐之人的嚣张跋扈,诗人正是以这种双关笔法来讽刺敬定僭窃之妄行。
⒕赏析本诗的角度可以从情感内涵、炼字炼句、情景关系、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择一作具体分析。答案示例:⑴(炼字炼句角度)本诗造语平淡,语言洗练,善于炼字炼句。颔联以“纵横”、“高下”为对,工稳恰切,而且经纬交织,构成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一道河水曲折流过,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自由宁静的气氛溢于言表。句中“纵”与“横”、“高”与“下”,本身又各自相对;且又以“一”与“数”相对,运用数词,使画面清晰可辨;由此可见诗人的炼字之工。颈联仍用对偶,以“鸡鸣”、“犬吠”写乡村荒野之幽静,侧面写出村民的悠闲恬适,意象鲜明,意境清幽。⑵(情感内涵)本诗描写春末或夏初山村午景,选取暖径、积草、晴山、繁花、河川、村落、鸡鸣、犬吠等典型意象,营造了一幅静穆悠远的桃源图。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安谧、悠闲恬淡的隐逸生活的向往。前六句绘景,造语平淡,而欣羡之情溢于言表;后二句抒写远足感受,直陈胸臆——对桃源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