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阅读教学走出自我暗示的阴影——《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叙事» 正文

走出自我暗示的阴影——《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叙事

[12-26 16:13:29]   来源:http://www.suxue6.com  阅读教学   阅读:8223

概要:走出自我暗示的阴影——《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叙事作者:李云东《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一事一议的文章,作者在一个偶然发生的遇险事件中完成了性格的转变,可谓是人生中的一个逆转。这个故事有其特殊性,它只对特定的人物有作用。学生在看完全文后,这样对我说:如果我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我一定会自己慢慢地爬下来。这说明,学生对“我”的所做所为感到不解,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一个高要求——既然情节无法吸引人了,就要独辟蹊径。学生普遍认为,“我”虽身体孱弱,但还不至于达到这样可怜兮兮的程度,之所以这样弱,可能和“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这句话有关系。学生很聪明,因为这句话映射出了“我”懦弱的原因,那就是心理障碍。这篇文章如果仅仅把主题定位为“把困难分解开,一步一步地解决困难,最后战胜困难”,教学上就毫无挑战性,如果能通过文本层层细读,可能会有新的发现。我发现,“我”先前的懦弱完全是自我心理的暗示造成的,其后战胜困难的原因,也是在外力介入后的心理调整的结果。最后,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能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复述原文;2、通过文本分析“我”惧怕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心理因素;3...
走出自我暗示的阴影——《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叙事,标签:阅读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走出自我暗示的阴影——《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叙事

作者:李云东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一事一议的文章,作者在一个偶然发生的遇险事件中完成了性格的转变,可谓是人生中的一个逆转。这个故事有其特殊性,它只对特定的人物有作用。学生在看完全文后,这样对我说:如果我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我一定会自己慢慢地爬下来。

这说明,学生对“我”的所做所为感到不解,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一个高要求——既然情节无法吸引人了,就要独辟蹊径。

学生普遍认为,“我”虽身体孱弱,但还不至于达到这样可怜兮兮的程度,之所以这样弱,可能和“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这句话有关系。

学生很聪明,因为这句话映射出了“我”懦弱的原因,那就是心理障碍。

这篇文章如果仅仅把主题定位为“把困难分解开,一步一步地解决困难,最后战胜困难”,教学上就毫无挑战性,如果能通过文本层层细读,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我发现,“我”先前的懦弱完全是自我心理的暗示造成的,其后战胜困难的原因,也是在外力介入后的心理调整的结果。

最后,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能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复述原文;

2、通过文本分析“我”惧怕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心理因素;

3、明白文章给我们的启示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先让学生关上书,玩了一个找错误的游戏,我说一些和文本有关的句子,让学生找到错误。

1、这个故事发生在英国的费城。

2、那天,我和六个小朋友玩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3、我们所爬的悬崖有20米高,爬到一半我就不敢爬了,以至于陷入了“上

不去,下不来”的困境。

4、父亲发现“物品”长久不回家,出来找我,找了好久,才找到我的。

后父亲爬上悬崖把“我”抱了下来。

5、这个故事是先抒情议论,再讲故事。

6、某班排练上演父亲指导“我”爬下悬崖,扮演“我”的学生这样说:“我

不下去!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这里学生反应很好,原文是“下不去”,这里是“不下去”,一字之差,义谬千里)

学生边听边笑,很快找到了错误,我让学生打开书本,让学生根据文本复述故事,值得注意的,学生很“仔细”,拖泥带水,这里教师根据学生答案做出了订正。

以后,我带学生分析文本。

“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我带着学生分析,这几个段落中对自己的心理变化的描绘,不是并列式,而是递进式的。“只有”一词说明,这段悬崖其实并不是无法攀越的,不管是处于什么原因的考虑,“我”终究是爬了,但是在爬前或是在爬的过程中,自己始终有个心理暗示——“我”不行,就这样,自己把自己打败啦!所以,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困难面前,不能自我进行心理的示弱,否则就会自己吓自己,成为绝对的失败者。

我们接着分析。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自己只想着失败后的结果,自己把失败的结果想的极为可怕,这种心理暗示是很阴暗的,可能是长期养成的习惯和思维定势。

我们来看看当外力介入后自己的心理变化。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看吧,“我”在享受成功的快乐,我知道学生分析“探”和“踩”字能不能互换,学生也很麻利地回答出了,这两个字不难分析,我的意图是要学生关注文本细节,并告诉他们,文章的写作要符合人物的心理,要符合生活基本逻辑。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让学生划出“我”战胜困难时候心理变化的词语,学生也很轻松地完成了此环节的教学任务,我指导学生注意一句话“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不要想着失败后的可怕,而是要享受生命中成功的喜悦。同时,把困难分解开,一步一步地解决困难,最后战胜困难。

最终,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完成。(此叙事省略了对父亲的形象分析)

有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不讲义气”的小朋友,进行了一番道义教育,而课后的练习也有此方向上的指导,这说明编者收录此文的目的,可能还想让本文承担一定的德育功能,这个我也不反对,初一学生应该受到一些良好的道德教育。


Tag: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