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阅读教学通过三个“但”解读鲁迅的《雪》» 正文

通过三个“但”解读鲁迅的《雪》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阅读教学   阅读:8128

概要:通过三个“但”解读鲁迅的《雪》钟卫平《雪》这篇散文诗向来被认为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虽然如此,但它仍是一篇借景抒情和运用象征手法来写的散文诗,作者把深沉的思想情感隐藏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所以使学生读起来有点困难。每次给学生讲解《雪》时,总感觉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很难把握,通过反复阅读和查阅相关资料,我发现可以通过文中的三个“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深沉的思想情感。首先,要让学生理清鲁迅在《雪》中的行文思路,作者的思路是跳跃的,从眼前“朔方的雪”想到“暖国的雨”,从“雨”联想到“江南的雪”,从“雪”联想到“雪野”,从“雪野”联想到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从雪罗汉的褪尽回到眼前“朔方的雪”,从眼前的实景联想到“朔方的雪”的旋转和升腾。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留给读者广阔的理解空间。其次,要让学生细读品味描写南北方雪的语段,让学生抓住文中对雪的描写来捕捉文章的象征含义。“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之至了”,表现在比喻、色彩的描绘、错觉和趣事之中。比喻为“隐约者的青春的消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让人感受到“江南的雪”是春的使者,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色彩的描绘为“血红”“白...
通过三个“但”解读鲁迅的《雪》,标签:阅读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通过三个“但”解读鲁迅的《雪》

钟卫平

《雪》这篇散文诗向来被认为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虽然如此,但它仍是一篇借景抒情和运用象征手法来写的散文诗,作者把深沉的思想情感隐藏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所以使学生读起来有点困难。每次给学生讲解《雪》时,总感觉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很难把握,通过反复阅读和查阅相关资料,我发现可以通过文中的三个“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深沉的思想情感。

首先,要让学生理清鲁迅在《雪》中的行文思路,作者的思路是跳跃的,从眼前“朔方的雪”想到“暖国的雨”,从“雨”联想到“江南的雪”,从“雪”联想到“雪野”,从“雪野”联想到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从雪罗汉的褪尽回到眼前“朔方的雪”,从眼前的实景联想到“朔方的雪”的旋转和升腾。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留给读者广阔的理解空间。

其次,要让学生细读品味描写南北方雪的语段,让学生抓住文中对雪的描写来捕捉文章的象征含义。“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之至了”,表现在比喻、色彩的描绘、错觉和趣事之中。比喻为“隐约者的青春的消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让人感受到“江南的雪”是春的使者,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色彩的描绘为“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冷绿”;错觉为“记不真切”“仿佛”,以虚写和前面的实写相映衬,把“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表现得十分充分;趣事为塑雪罗汉,表现了“江南的雪”带给孩子纯真自然的快乐。“江南的雪”是静态的,是和作者的故乡及童年联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可以探知作者是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而朔方的雪是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和孤独的,“如粉如沙”“蓬勃地奋飞”“旋转”“升腾”“闪烁”,是动态的,这很容易使我们感到“朔方的雪”充满顽强的意志和斗争精神,是斗士的形象。

最后让学生通过比较二者的形象来探知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笔者认为可以让学生通过三个“但”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江南的雪带给作者的是故乡童年的美好回忆,是美好的象征,当问到学生作者会流露出什么样的情感,很多学生都会回答向往和怀念美好的童年。这只是浅层次的理解,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反复读江南雪部分两个“但”字后面的语句来感知鲁迅的情怀。通过反复读和品味“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定得他们嗡嗡地闹着”的语句,让学生抓住“仿佛看见”“也听得”和前文中的“确乎没有”“是否”“记不真切”这些词语来感知作者的内心活动,学生会发现第一个“但”不单是一种以虚写实的写法,更是作者对自己家乡美好景象的一种惆怅。而第二个“但”是在塑雪罗汉后写孩子来访问时出现的,这些语句中,可让学生抓住“孤独”“消释”“褪尽”来把握鲁迅童年的美好生活是短暂易逝的,探知作者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江南的雪打上了童年的烙印,所以带给作者的是美好的快乐的回忆,作者看到朔方的雪就必然会想到自己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

而这童年的美好生活如梦幻一般,对现在的作者而言转瞬即逝,让人读了有些伤感,这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作者的情感并不是颓废的,作者把自己的思绪再次引到现实之中。从第三个“但”可以看出,这是作者思绪的回归,是作者情感的升华,是作者冰冷中火热的情感的喷发。现实是残酷的,要理解“朔方的雪”就必须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来理解。作者所处的时期正处在“五四运动”后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作者面对“实在黑暗得可以”的北京,实在需要“蓬勃地奋飞”的“闪闪地旋转升腾”的“朔方的雪”,这正如作者旺盛而不可抑止的力量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通过反复读和品味其描绘的动词,来感知作者在冰冷的“朔方的雪”中隐藏的火热的情怀,作者称此时的雪为“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三个“但”在文中充分表露出鲁迅先生的情感倾向,我们只要引导学生把握住三个“但”,就能走进作者冰冷而火热的情怀。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第二中学)


Tag: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
《通过三个“但”解读鲁迅的《雪》》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