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教材研究《祝福》主题的多元双向对立» 正文

《祝福》主题的多元双向对立

[10-05 22:00:23]   来源:http://www.suxue6.com  教材研究   阅读:8308

概要:《祝福》主题的多元双向对立庄照岗(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广东 东莞 523808)《祝福》作为鲁迅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种种弊病,揭露批判中国病态社会下种种“国民性”的一片经典之作,向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思考,有关其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探讨亦是数不胜数。但正如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所说的:“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包含着多重的,甚至是开掘不尽的意义的,……文学的本性决定了对它的理解、阐释必然是多元的,甚至是无穷无尽的,而且随着阅读对象、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经典性的作品更是常读常新,每一次新的感悟都会带来新的发现的喜悦,文学阅读的魅力也就在于此。”①因此,在重新执教《祝福》时,我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即《祝福》的主题不仅是多元的,而且包含着双向对立。第一、 变与不变的双向对立在《祝福》中,作者着重强调的是“不变”,而“变”则是隐性的,不明显的,它隐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时时与“不变”如影相随。其实,作者描写处处“不变”的场景,背后都有 “变”的影子、“变”的符号在跳动。“不变”主要体现在开头祝福场景的描写部分,作者在多处提到“不变”:写到鲁四老爷,说“他比先前并没...
《祝福》主题的多元双向对立,标签:教材研究资料,http://www.suxue6.com

《祝福》主题的多元双向对立

庄照岗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广东 东莞 523808)

《祝福》作为鲁迅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种种弊病,揭露批判中国病态社会下种种“国民性”的一片经典之作,向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思考,有关其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探讨亦是数不胜数。但正如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所说的:“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包含着多重的,甚至是开掘不尽的意义的,……文学的本性决定了对它的理解、阐释必然是多元的,甚至是无穷无尽的,而且随着阅读对象、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经典性的作品更是常读常新,每一次新的感悟都会带来新的发现的喜悦,文学阅读的魅力也就在于此。”①因此,在重新执教《祝福》时,我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即《祝福》的主题不仅是多元的,而且包含着双向对立。

第一、 变与不变的双向对立

在《祝福》中,作者着重强调的是“不变”,而“变”则是隐性的,不明显的,它隐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时时与“不变”如影相随。其实,作者描写处处“不变”的场景,背后都有 “变”的影子、“变”的符号在跳动。

“不变”主要体现在开头祝福场景的描写部分,作者在多处提到“不变”:写到鲁四老爷,说“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多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大骂其新党”;提到去看几个本家和朋友说“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在忙,都在准备着‘祝福’”;写到“福礼”则是“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那“变”的是什么呢?是时间,是岁月,是历史的滚滚洪流,时间除了在人们的头上多添几根白发之外,似乎对人们的思想与心理没有造成任何的影响。此外,改变的还有“天”,此时是一九二四年二月七日,已是中华民国十四年了,可除了年号的变更之外,民国似乎没有在鲁镇烙下任何痕迹,反而惹得鲁四“大骂其新党”。可以说作者在这种变与不变的双向对立中似乎想告诉我们:改变的都是形式,都是表面的标签,而不变的是实质,是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与观念。作者在这幅开阔、生动的鲁镇年底祝福风俗画里让我们看到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世态风情:风俗习惯依旧,阶级关系依旧, 人们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对农村的统治依旧,国民愚昧的灵魂依旧。如此看来,变与不变的双向对立为《祝福》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出场提供了一个宏大的社会背景,也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第二、希望与绝望的双向对立

希望与绝望的双向对立是说《祝福》主题中既包含着希望,又体现着绝望,既有一次次满怀希望的追求,又有一次次的打击后的失望乃至绝望。而且这种希望与绝望的双向对立在主人公祥林嫂身上表现的尤其明显。

祥林嫂是是一个生命力极强的女人,像沙漠中的胡杨一样坚强的活着,非常努力的活着,她对外在要求极低,又逆来顺受;在鲁四老爷家做工,面对鲁四的残酷的压榨,依然“整天的做”,“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可“她反满足,口角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所以我相信任何外在的伤痛都打垮不了她,即使被当做物品买卖,反抗撞得头破血流,丈夫死去,儿子被狼叼走,地狱里会被锯成两截等这些一次次的打击不仅没有让祥林嫂倒下反而让她更加坚强,因为她内心有强大的希望:那就是活着,争取做人的起码尊严。而最后让这棵经历风雪洗礼的胡杨倒下的根本原因则是希望的破灭,而非所谓的死亡的恐惧,对地狱魂灵的畏避。当她按照柳妈的建议去土地庙捐了门槛之后,在新的祝福到来之时,“她便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可见,捐门槛又给了她希望和力量,她觉得自己是正常人了,她已经赎了罪了,可四婶的一声断喝:“你放着吧,祥林嫂!”就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惊醒了祥林嫂的最后“美梦”,如最后一根稻草一般压垮了她本已直起的脊梁。从此之后她“眼神窈陷”、“胆怯”、“怕暗夜”、“怕黑影”、“”怕见人、“总是惴惴的”、“呆坐着”、“木偶人”、“记性尤其坏”,这一切的一切都向我们昭示着支撑祥林嫂活下去的最后一根心灵支柱轰然倒塌。所以说祥林嫂的一生是希望与绝望的痛苦抗争,她一生徘徊在希望与绝望之间,最后还是没能走出绝望的阴影。

第三、 逃避与追问的双向对立

在《祝福》中,“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既是祥林嫂一生悲剧命运的见证者,也是受封建文化统治的鲁镇人们生存现状的反思者,更是一个不敢直面矛盾与困难的逃避者。而祥林嫂则是一个对“我”灵魂进行拷问的追问者。

[1] [2]  下一页


Tag:教材研究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 - 教材研究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