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阅读教学让爱国不再是空洞的口号——《最后一课》教学后记» 正文

让爱国不再是空洞的口号——《最后一课》教学后记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阅读教学   阅读:8652

概要:让爱国不再是空洞的口号——《最后一课》教学后记徐志耀我在设计整个单元的教学时把《黄河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及《土地的誓言》视为一个整体,因此把《最后一课》提到了本单元的开头。在设计这一课时我颇费了些思量,我觉得最主要的难点在于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而这特别容易上成政治思想课。本课又是一篇老课文,课文的描写重点(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早已被挖掘尽了,学生们如果上课还是听到一些宣传口号和他们早已从各类参考书上熟悉的内容,他们是不会有兴趣听这一课的。基于上面的思考,我决定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贯穿这样一个思路——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建立在具体的情感上的,而表达具体的情感必须借助详细的描写。我设计这一课的基本思路就是引导学生先明白为什么祖国值得自豪,再探究主人公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爱。通过这一思路,让爱国的情感变得不再抽象,而有了具体的内容。去年,锁中的蒋国银老师也曾经向我们介绍过他对这篇课文的设计,他以改变为主要的切入口,让学生们去比较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改变,由此来贯穿全文。我感觉这个思路很新颖,并且可以通过这种改变来展现爱国的具体内涵。但是我觉...
让爱国不再是空洞的口号——《最后一课》教学后记,标签:阅读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让爱国不再是空洞的口号——《最后一课》教学后记

徐志耀

我在设计整个单元的教学时把《黄河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及《土地的誓言》视为一个整体,因此把《最后一课》提到了本单元的开头。在设计这一课时我颇费了些思量,我觉得最主要的难点在于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而这特别容易上成政治思想课。本课又是一篇老课文,课文的描写重点(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早已被挖掘尽了,学生们如果上课还是听到一些宣传口号和他们早已从各类参考书上熟悉的内容,他们是不会有兴趣听这一课的。

基于上面的思考,我决定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贯穿这样一个思路——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建立在具体的情感上的,而表达具体的情感必须借助详细的描写。我设计这一课的基本思路就是引导学生先明白为什么祖国值得自豪,再探究主人公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爱。通过这一思路,让爱国的情感变得不再抽象,而有了具体的内容。

去年,锁中的蒋国银老师也曾经向我们介绍过他对这篇课文的设计,他以改变为主要的切入口,让学生们去比较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改变,由此来贯穿全文。我感觉这个思路很新颖,并且可以通过这种改变来展现爱国的具体内涵。但是我觉得只有真正了解了历史的背景,并且使学生的情感与之发生共鸣,才能真正明确改变发生的原因。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在教学设计上增加了一些内容:在上课开始时,我补充了普法战争的背景。我特别强调了法国在欧洲的地位,把法国从路易十四时代的欧陆霸主,到拿破仑的横扫欧洲大陆,再到拿破仑三世时期重登欧洲大陆霸主的辉煌历程做了简要说明。我强调了两点:先将当时的欧洲地图与今天的欧洲地图做了比较,让学生明确法国在欧洲的重要作用;再简单介绍了凡尔赛宫作为路易十四霸业的代表给法国人带来的骄傲,以及它作为德皇加冕场所给法国人带来的耻辱。通过这段背景介绍,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法国人对祖国的情感。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掌握了全文的结构并从整体上了解了全文内容之后,我抓住了两个词来解读课文:一是“异常”,让学生找出这节课与以往的不同之处,由此感受这节课特殊的氛围;二是“改变”,让学生们比较小弗朗士与韩麦尔先生所发生的巨大改变,进而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分析关键语句。在这个过程中,我同样也穿插了一些相关的史料让学生进行对比。例如在分析有关语言的名句:“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时,我就介绍了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台湾与朝鲜后强迫当地的人民取日本名字,说日语的史实,让学生感受到如果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永远霸占这些土地的野心。同时我也举了《四世同堂》中的一个小故事,就是书中的人力车夫与一个企图白坐车的日本兵打架,将他打倒在地时那个日本兵用生硬的中文说出了“我是中国人”。我特别介绍了祁瑞宣对这事的评价:“十多年前,九一八事变时他才十多岁,起日本名字,说日本话,最后就成了那样。”车夫说:“如果日本人继续占领这里,咱们的孩子是不是也会变成那样。”这些事例可以说从反面证明了语言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而人民只要不忘记自己的母语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语言就可以把人民团结起来,把同一民族的人们团结在一起,最终推翻敌人的统治,因此作者把语言比作“钥匙”。我之后引用了都德之后法国另一位著名的诗人米斯特拉尔的一句名言:“如果他们掌握自己的语言,——就掌握打开自己锁链的钥匙。”说出这话的韩麦尔先生也就从一个平庸的小学老师变成了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爱国者。而在分析文章末尾的细节描写时,我特别强调了与文章前面内容的对比。此时的韩麦尔先生与平日里徒劳地用铁戒尺敲着桌子的老师相比,形象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变得“无比高大”。而他的语言与上课时相比,又变得很少。这一切都表明了小弗朗士与韩麦尔先生内心正经历着巨大的情感震撼。我将另一种翻译“尽可能大地写了两个大字”与课文“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两种翻译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从而更真切地感受到爱国激情的爆发。

记得蒋老师在向我们介绍他的教学设计时强调这是为小学老师所上的示范课,主要是为初中小学的衔接提供一些范例,当时小学老师就认为这堂课读的东西少了一些。我感觉这篇课文并不适应通篇全读,但对于一些具有很强的情感色彩的语段,的确是可以多读的。特别是上面提到的第20、21节及课文的最后一段24至最后一节。但在这里我不仅要求学生认真来读,还要求他们与前文上课前的内容进行比较,由此来发现小弗朗士与韩麦尔先生所发生的巨大转变。我为学生的朗读营造氛围,因而联系了汶川地震,我让他们想象一个原本和谐美好的家庭在突如其来的灾难袭来时,一切都失去了,对他们心灵的打击是什么样的。而此刻侵略者就要剥夺他们说自己语言的权利,而且是人为的剥夺,这种痛苦又是什么样的?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能在朗读时更好地体会这种痛苦的情感。

在教学的结尾,我补充了对《最后一课》这篇文章的评价。我在上课开始时就指出本文在法国鲜为人知,但在中国却影响深远,1912年就被译为中文,而且几乎在当时就被选入教材。而至于原因如何,我留下一个悬念,直到教学的结尾再来揭示。我先问学生为什么这篇文章在中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学生们有些困惑。我就补充了中国的近代史,帮助他们了解了中国近百年来的耻辱历史。于是他们就明白了中国人有着与文中的小弗朗士与韩麦尔先生一样的亡国之痛,因此也希望以此来激励自己。而本文之所以在法国鲜为人知,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本文所说的故事其实并不存在,因为阿尔萨斯与洛林的通行语就是德语,这也是普鲁士要求法国割让两地的主要原因。这两地原本就是德意志的一部分,不过在法国称霸欧洲时,德意志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存在,两地归并法国正是路易十四霸权的一个表现,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都德民族主义者的立场与认识。我介绍了都德的另一部作品《小间谍》,讲述一位因为牵挂自己的独生子而不愿加入国民自卫军的看门人,得知自己的儿子无意中成为了普鲁士人的间谍后,只是擦拭了久已不用的枪,拿起了敌人给孩子的金币,说了一句:“我去还给他们”,便加入了向前线开拔的人流中,没有人再见过他。我觉得这个故事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我还向学生简介了莫泊桑的相关作品,并推荐学生去阅读。

通过上面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通过资料的补充与情感的牵引我希望可以让学生们对爱国这一主题的认识更具体一些,更形象一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由此,再让学生们用自己的笔来书写他们对祖国的感情时,就会更加真实一些,从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这就是我的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Tag: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