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阅读教学小说与戏剧教学刍议» 正文

小说与戏剧教学刍议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阅读教学   阅读:8963

概要: 四、探究作品主题注意多元性在经典性的文学作品中,与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相联系,其主题也是复杂、多元的。在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对小说、戏剧的主题概括存在简单化、单一化的倾向,认为所谓主题就只能是一个,是教师或参考书提供的那一个。在很多时候,由于教材编者和教师等都受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其它有关主题的说法不能并存,排斥了主题的多元化,这样实际上把文学作品的魅力与丰富性给消解了。其实,大多文学作品的主题从来都不是唯一的、固定的,而且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时代性的新解释,因为作品所用艺术方式或艺术形象本身的复杂性是主题的多元化的源泉,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去看,都会有新的发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作品意蕴的多元性进行探讨,这是作品艺术魅力、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而不能简单化处理。如人们对鲁迅小说《阿Q正传》主题的理解就是这样:“无论是20年代的启蒙主义思潮,还是三四十年代的民族救亡思潮,阿Q也就自然成为‘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50年代至70年代末”,“阿Q被视为‘落后的农民’(或农民)”。“80年代初的思想解放运动中”,“阿Q...
小说与戏剧教学刍议,标签:阅读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四、探究作品主题注意多元性

在经典性的文学作品中,与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相联系,其主题也是复杂、多元的。在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对小说、戏剧的主题概括存在简单化、单一化的倾向,认为所谓主题就只能是一个,是教师或参考书提供的那一个。在很多时候,由于教材编者和教师等都受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其它有关主题的说法不能并存,排斥了主题的多元化,这样实际上把文学作品的魅力与丰富性给消解了。其实,大多文学作品的主题从来都不是唯一的、固定的,而且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时代性的新解释,因为作品所用艺术方式或艺术形象本身的复杂性是主题的多元化的源泉,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去看,都会有新的发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作品意蕴的多元性进行探讨,这是作品艺术魅力、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而不能简单化处理。如人们对鲁迅小说《阿Q正传》主题的理解就是这样:“无论是20年代的启蒙主义思潮,还是三四十年代的民族救亡思潮,阿Q也就自然成为‘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50年代至70年代末”,“阿Q被视为‘落后的农民’(或农民)”。“80年代初的思想解放运动中”,“阿Q就再一次地被确认为‘国民性弱点’的典型。”“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做出了另一种分析:阿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着人的一切生存困境”。“鲁迅正是对这一生存状态的正视,而揭示了人类精神现象的一个侧面,从而使自己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与价值。”(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8-49页)“比如阿Q的悲剧命运里,就有道不尽的‘思想’,就大的方面讲有:(1)中国国民的痼疾,(2)辛亥革命失败的深刻的历史教训,(3)对辛亥革命时期历史面貌的描绘,中国农村各阶层状况的分析,(4)农民革命的必然性和盲动性,‘阿Q相’触及灵魂的作用,(6)作家思想家的睿智、人道的情怀和爱国的赤诚等等。沈雁冰(茅盾)甚至认为,它还有全人类的意义。”(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同上)尽管钱理群先生和童庆炳先生从人物形象出发概括小说主题,互有交叉,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两人的意思有相同的地方,只是钱先生从时代发展的纵向进行了归纳,童先生从人物形象、小说文本的本体横向出发进行了总结,但都道出了小说主题的多元化特点。在教学时,这些虽不是作品主题多元化仅有的“标准答案”,只是提醒我们,理解作品需要多元化的思想与眼光,这样既符合学生作为读者的接受心理与期待视野,也符合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的艺术作品的实际。

五、小说、戏剧教学应该注意的其它问题

首先,注意小说、戏剧教学中的特殊文本体式的教学。小说、戏剧都有人物、情节、环境等文学要素,但也有特殊情形,尤其是小说。如沈从文的小说有散文化色彩,情节性不是很强;而孙犁的小说语言有诗化倾向,被称为“诗体小说”,这些都是很明显的特点,体现了小说创作中的创造性,这也是语文教学中应该强调,让学生体会的。但无论怎么变化、创新,人物、语言、环境等其它文学要素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根据文本体式的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这教学原则不变。

其次,关注小说、戏剧教学中引入的新理论对语文教学的意义。随着西方文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接受美学、叙述学、文本细读等理论也应用到现在小说教学、戏剧中。如叙述视角或叙述者、结构等艺术形式,就很受一些语文教师的关注,因为这些艺术形式对于作品的独特贡献,对小说、戏剧教学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新式理论,服务语文教学,还是今后小说、戏剧教学中应该继续研究的方面。

再次,注意小说、戏剧教学中常规做法与创新的关系。应该说,小说、戏剧教学有其常规的做法,这样便于教学中的操作,也便于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学习,有利于教学实践知识的传播,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接受。另一方面,教学方式方法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断地创新过程中。在小说、戏剧教学的人物形象鉴赏时,常规做法是由主角到配角进行教学鉴赏,而有人就提出新的教学思路,即由配角到主角进行教学鉴赏。在鲁迅小说《药》一般先从鉴赏双线交织的线索、情节结构入手,但有人就提出也可以由华小栓的几次“咳嗽”进行切入。这些都是对常规做法的一种突破,是不错的创意,值得注意和借鉴。但无论是常规做法还是创新方式,教学内容应该是一致的,都要体现文本特点,有利于教师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

上一页  [1] [2] 


Tag: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
《小说与戏剧教学刍议》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