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阅读教学《劝学》的另一种上法» 正文

《劝学》的另一种上法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阅读教学   阅读:8470

概要:第三是探究“荀子在此文中是怎样勉励人们'学不可以已`,并且必须是`善学'的”这一问题。《劝学》围绕“学不可以已” 层层推进,前后呼应,不仅强调要重视学习,擅长“假于物”,讲求积累、坚持、专一,而且始终劝勉学习者必须成为“善学者”。如文中“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中,就强调“輮”的作用,说明即使原来“不善”之人,只要善于“輮”就可以“改变”成完全合乎道德规范的人。而“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之句更是突出了学习者必须“善学”之义。“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不仅含有博学义,而且提醒人们学习需要选择最佳途径,包含“善学”之义,即“木”须“受绳”才会“直”,“金”需“就砺”才会“利”,而“金受绳”“木就砺”就会事与愿违;“博学而日参省”的对象应该是“自己”,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自觉而严格要求,绝不是对他人的要求,这也包含着“善学”之义。之后作者径直亮明“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观点,但“须臾之所学”却是颇有讲究的,尤其要“善假于物”,这样才能真正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论述学习...
《劝学》的另一种上法,标签:阅读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第三是探究“荀子在此文中是怎样勉励人们'学不可以已`,并且必须是`善学'的”这一问题。《劝学》围绕“学不可以已” 层层推进,前后呼应,不仅强调要重视学习,擅长“假于物”,讲求积累、坚持、专一,而且始终劝勉学习者必须成为“善学者”。如文中“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中,就强调“輮”的作用,说明即使原来“不善”之人,只要善于“輮”就可以“改变”成完全合乎道德规范的人。而“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之句更是突出了学习者必须“善学”之义。“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不仅含有博学义,而且提醒人们学习需要选择最佳途径,包含“善学”之义,即“木”须“受绳”才会“直”,“金”需“就砺”才会“利”,而“金受绳”“木就砺”就会事与愿违;“博学而日参省”的对象应该是“自己”,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自觉而严格要求,绝不是对他人的要求,这也包含着“善学”之义。之后作者径直亮明“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观点,但“须臾之所学”却是颇有讲究的,尤其要“善假于物”,这样才能真正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论述学习必须贵在积累、坚持不懈、专一不躁时更是处处凸显“善学”之义。《劝学》全篇不只在激励人们永不停息地勤奋学习,而且是以殷殷之情告诫人们如何做到“善学”,只有追求一个“善”字,才能成为君子,具备圣心。通观《劝学》一文,作者旁征博引、铺陈扬厉、娓娓说理所聚焦的就是“善学”。

《劝学》是师生都很喜欢的传统名篇,但如何推陈出新,教出文言文的味儿,让学生读懂文章的精髓所在,悟到文章的“文”“言”之美才是教师所应追求的。教好文言文的关键绝不能面面俱到,而应该有所取也有所舍,要以教师的智慧和胆识来选准一个小的切入点,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把学生领进堂奥,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体悟,这样的教学才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学的言近旨远、意蕴丰厚,才会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来滋润自己,从而培养高尚的人文情怀,提高语文素养。上述“善”字的切入不失为有趣有味又有效的尝试,这样的课不仅给人以全新的审美意趣,而且为经典范文的如何精讲找到了举重若轻的突破口,更为重要的是把探究性学习落到了实处,从而让语文课恢复了其应有的独特的魅力、内在的文化蕴涵及情感动力。

上一页  [1] [2] 


Tag: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