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古诗词学习古诗文教学《劝学》中两个“而”的用法» 正文

《劝学》中两个“而”的用法

[12-26 17:49:53]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古诗文教学   阅读:8141

概要:《劝学》中两个“而”的用法高亮一、“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而”的用法对于这个句子中“而”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看上去似乎都能够讲得通,如理解为表并列,表递进,表因果等。究竟哪个用法更合理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这几种用法中“而”的位置来分析判断。表示并列关系的“而”,前后两个词的地位是相同的,两个词可以互换位置且不改变原句的意思;表示递进关系的“而”,前后两个词应该有意义上的深化和发展,且不能互换位置;表示因果关系的“而”, 前后两个词应该构成原因和结果,也不能互换位置,否则会改变原句的含意。根据上面的用法,“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而”的用法应该理解为并列关系。尽管该句中“而”可译为“并且”,但其前后的词所表达的内容都是上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这一前提的结果,并没有意义上的深化和发展,且“而”完全可译为“同时”,故此句中的“而”应理解为并列关系。至于因果关系,从上下句来看,本句不能构成因果关系,因为作者强调的是前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二、“锲而舍之”“锲而不舍”中“而”的用法这里两个“而”的用法,目前能查到的资料多避而不谈。有的把“锲而舍之”中的...
《劝学》中两个“而”的用法,标签:古诗文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劝学》中两个“而”的用法

高亮

一、“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而”的用法

对于这个句子中“而”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看上去似乎都能够讲得通,如理解为表并列,表递进,表因果等。究竟哪个用法更合理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这几种用法中“而”的位置来分析判断。

表示并列关系的“而”,前后两个词的地位是相同的,两个词可以互换位置且不改变原句的意思;表示递进关系的“而”,前后两个词应该有意义上的深化和发展,且不能互换位置;表示因果关系的“而”, 前后两个词应该构成原因和结果,也不能互换位置,否则会改变原句的含意。

根据上面的用法,“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而”的用法应该理解为并列关系。尽管该句中“而”可译为“并且”,但其前后的词所表达的内容都是上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这一前提的结果,并没有意义上的深化和发展,且“而”完全可译为“同时”,故此句中的“而”应理解为并列关系。至于因果关系,从上下句来看,本句不能构成因果关系,因为作者强调的是前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二、“锲而舍之”“锲而不舍”中“而”的用法

这里两个“而”的用法,目前能查到的资料多避而不谈。有的把“锲而舍之”中的“而”解释为“就”,但是到了下一句“锲而不舍”再这么翻译的话,就说不通了。那么为什么资料中多避而不谈呢?可能是因为“锲”字是个动词,不好判断与“舍之”的关系。而事实上,这里的“锲”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指雕刻这件事。“而”用在主谓之间,作假设连词,是合情合理的。所以,这里的“而”,应该是假设连词“如果”,那么原句就应该翻译为:雕刻几下如果就停下来,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这个用法同样适用于“锲而不舍”一句中,即雕刻如果不停止,那么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Tag: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古诗词学习 - 古诗文教学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