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庄平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主要特色,了解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学习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领会小说高超的讽刺艺术。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重复自读中不断深化对别里科夫的认识;通过讨论,领会小说的象征意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专制独裁统治下扭曲的灵魂和反动政府忠实卫道士们的卑劣的嘴脸,培养学生勇于反抗、坚持正义的精神品质。
二、设计理念
初中已学过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这就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这个认知结构,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就能加深对契诃夫小说的认识,也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相应的扩充和优化。因此,学习塑造人物的手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领会小说的象征意味、高超的讽刺艺术以及认识扭曲的灵魂则是难点。
本课拟引导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话题的谈论、对话,掌握小说中人物刻画的表现手法,领会讽刺艺术,加深认识和感悟,提升精神品质。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辨别、判断、领悟,提高生存智慧。
第一课时
要点:
1、了解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
2、领会小说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
一、引导学生复述初中学过的小说《变色龙》,谈谈对小说家契诃夫的了解。
明确:小说《变色龙》写的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上,面对狗主人的不同身份显示出多变的态度,从而揭示出沙皇专制独裁统治下人物扭曲的灵魂。
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小说家和剧作家。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王”。他的一生共有470多篇小说。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下人们的不幸命运和人物的扭曲灵魂。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又译为《套中人》)、剧本《樱桃园》等。
二、整体感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领会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
1、初读课文,初步感受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
明确:这是初步感知阶段,学生对别里科夫的认识可能还很肤浅,理解也困难很不准确。但,只要他们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就行。
2、再读课文,结合相关的语句,谈谈对别里科夫的认识。
相关的语句举例如下:
①“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
明确:这里用的是暗喻。“雨鞋、雨伞”对他来说就是与现实生活隔开的一个“套子”,古代语言也是远离现实的一个“套子”。这句话就表明了他逃避现实、思想守旧、顽固落后、胆怯、懦弱。
②“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会溜进来。”
明确:多疑、怯弱。
③“他所去的那个挤满了人的学校,分明使得他满心害怕和憎恶。”
明确:自我封闭,心胸狭窄,胆怯,多疑。
④“跟我并排走路,对他那么一个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是苦事。”
明确:不论怎么走,并排走也好,一前一后走也好,只要是和别人一起走,对他来说就是苦事。这说明他对人不信任,胆小怕事,多疑。
3、三读课文,谈谈小说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塑造别里科夫的?
明确:①肖像描写。小说第一段主要就是写别里科夫的肖像,写了他的穿着打扮;小说还多次写了他的“脸色”。
②语言描写。别里科夫典型而又标志性的语言就是:“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③环境描写。小说写了他的住房及卧室,以此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④行为描写。小说集中了主要的笔墨写了他的恋爱以及他对柯瓦连科的所谓的忠告。
4、这些塑造人物的手法在别的小说里同样也有,可是把这些手法用在别里科夫身上,我们就觉得他非常可笑。这是为什么?
明确:这是因为作者运用了讽刺的语言艺术。具体的讲,就是运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来描绘和刻画人物,使之丑态百出,以达到彻底否定和贬斥的效果。如,小说写他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以及他那标志性的语言“千万别出什么乱子”等等,就是漫画式刻画。又如,他对柯瓦连科的忠告,则又充分显示了他荒谬的生活逻辑,反映了他顽固落后、腐朽懦弱、喜欢以己律人的性格特征。
三、布置作业
自读课文。思考:①别里科夫到柯瓦连科家拜访的目的,②小说中“套子”的类型,③别里科夫的象征意味,④柯瓦连科的象征意味。
四、板书
装在套子里的人
别里科夫:逃避现实 胆小怕事 多疑怯懦 顽固守旧
心胸狭窄 以己律人 对人不信任
表现手法:讽刺艺术(漫画式的语言勾勒出荒谬的生活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