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阅读教学《过零丁洋》教学实录(附教学简案)» 正文

《过零丁洋》教学实录(附教学简案)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阅读教学   阅读:8174

概要:《过零丁洋》教学实录亭湖新区实验学校 高云兵今天去区里上了一节语文课,上课的课题是《过零丁洋》,由于有三位老师同上这篇课文,所以我在教学板块上做了很大的构思。我主要采用了这样的板块模式:1:激情导入;2:学生展示预习成果;3:朗读课文,诗意译文;4:研读课文,悟情领意。5:字斟句酌,品味赏析。拓展延伸,厚实底蕴。在具体的操作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首现是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轻松背诵。2:品味赏析,领悟情怀。3:掌握方法,学以致用;拓展延伸,厚实底蕴。其次是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赏析,领悟作者的情怀。2:掌握方法,学以致用;拓展延伸,厚实底蕴。再次是教学方法我采用了诵读评析法。文章感人心者莫乎情,我采用了激情导入法:它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瑰宝,它是文学苑中一朵奇葩,他是文学星空中璀璨的明珠,它是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它是让人爱得几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是让无数文人墨客如醉如痴。它有边塞的壮阔雄奇;有田园的恬静幽雅;有山水的风光迤逦;有李白的浪漫;有李清照的婉约;有辛弃疾的豪放,它就是古代诗歌。徜徉其中,让人流连忘返。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
《过零丁洋》教学实录(附教学简案),标签:阅读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过零丁洋》教学实录

亭湖新区实验学校 高云兵

今天去区里上了一节语文课,上课的课题是《过零丁洋》,由于有三位老师同上这篇课文,所以我在教学板块上做了很大的构思。我主要采用了这样的板块模式:1:激情导入;2:学生展示预习成果;3:朗读课文,诗意译文;4:研读课文,悟情领意。5:字斟句酌,品味赏析。拓展延伸,厚实底蕴。

在具体的操作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首现是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轻松背诵。2:品味赏析,领悟情怀。3:掌握方法,学以致用;拓展延伸,厚实底蕴。其次是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赏析,领悟作者的情怀。2:掌握方法,学以致用;拓展延伸,厚实底蕴。再次是教学方法我采用了诵读评析法。

文章感人心者莫乎情,我采用了激情导入法:它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瑰宝,它是文学苑中一朵奇葩,他是文学星空中璀璨的明珠,它是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它是让人爱得几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是让无数文人墨客如醉如痴。它有边塞的壮阔雄奇;有田园的恬静幽雅;有山水的风光迤逦;有李白的浪漫;有李清照的婉约;有辛弃疾的豪放,它就是古代诗歌。徜徉其中,让人流连忘返。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其次,我放手让学生来简单介绍文天祥,经过三个学生的努力,学生能说出作者简介。而后,我课件展示文天祥的简介和写作背景。紧接着我示范朗读,然后让学生来读课文。再之后,讲律诗的一般的文化常识(1、正音,2、押韵,3、韵脚“经”、“星”、“萍”、“丁”、“青”,4、节奏223,七言律师的特点)

律诗,最要紧的是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想领悟作者的情感,我感觉首先要了解词语的意思,特别是要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

我首现请同学逐字来解释首联。

“辛苦是艰苦的生活,遭逢是遭遇提拔,起一经,起于一部儒家经典。干戈是兵器,寥落是稀少,四周星,是四年。”

谁来把诗的首联来翻译一下。

“艰苦的生活经历是从读书做官开始的,以薄落的兵力与元军苦战四年。”语文课本上有这两句话的解释。

“同学们,诗的语言是华美的,我们这样翻译已经不能表现诗的意蕴了,我想用诗意的语言来表现诗的意蕴。如何翻译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1.正确释字,诗意扩充。2.语言凝练、尽量押韵。”我特意再次提醒文章的韵脚那几个字要放到诗意翻译的句子的后面。并且我给大家做了示例。

然后让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诗意,再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接着研读课文,悟情领意。我采用师生对话的方法

请同学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事?

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

文天祥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第二年在殿试中,被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状元。

(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抗元,次年与元军讲和时被扣留。元方多次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只好将他押解北方。

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

“辛苦”、“寥落”。

诗中的“经”具体指哪些儒家经典?

学生沉默

我就补充了这13部书,即:儒家经典主要指儒学十三经。《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

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可以这样说,作者心中充满了------

学生抢着说除了悲苦。

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

(读得感情充沛,读出了一种悲苦的味道。)接着我补充“干”“戈”的意思,并说了本来是兵器,这里指战争。还让学生说带“戈”的成语。谈到星的时候,我让学生说带星的诗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诗歌的哪一联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联。

颔联、它用哪些意象来进行抒情?(饱含情感的物象,一般是自然景物)

“柳絮”、“浮萍”。

柳絮,大家非常熟悉,微风一起,四处飘零,落在地上,任人踩踏。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

因为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所以像风中柳絮。已经无可挽回了!

老师很想说,在那时那地,元兵的铁骑在南宋的土地上恣意的践踏,南宋的大好河山处处受元兵蹂躏。

浮萍是什么?它与柳絮有什么共同之处?

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方向。

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漂泊浮萍本无根”。何况这又是风雨中的浮萍,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国家将亡,自己身陷敌手,孤零一人,,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这两句诗句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以比喻的方式(对偶)写国势和身世,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和身世的惨淡。

那么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国破家亡的悲哀。

如果说首联是悲苦之情,那么颔联就是同学们说的悲哀之情。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

语调低沉,语速要慢。

你能来试试吗?

语速还要慢一点,再来一次。好,这一次真的读出了情感。

哪一联可以看出国家当时的形势险恶,个人境况危苦?找学生读颈联

两个惶恐和零丁一样吗?

第一个惶恐是惶恐滩,第二个惶恐是心情,第一个零丁是零丁洋,第二个零丁是孤苦伶仃。

[1] [2] [3]  下一页


Tag: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