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阅读教学让学生的智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闪光» 正文

让学生的智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闪光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阅读教学   阅读:8405

概要:四、音乐节奏智能即感知、欣赏和创作音乐的才能。音乐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如果把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充分展现其魅力,将会产生不可低估的效果。1、配乐朗读,升华情感。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配乐朗诵课文,既可以渲染气氛,又可以通过音乐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加以理解和把握。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运用了配乐朗读课文。低沉的语调,悲沉的音乐,把全班学生带入了作者的情感氛围之中。在随后的理解课文中,我又多次让学生欣赏配音朗读录音。这堂课中所使用的音乐起到的不仅仅只是辅助作用,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巨大力量,哀乐的旋律也一定在学生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2、音乐渲染,加深理解。在《王小二》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抗日战争时硝烟弥漫的年代非常陌生。教学时,以一曲《歌唱王小二》渲染气氛,引导学生入境悟情的。压抑沉闷的长笛声和忧伤的歌声使孩子们一下子就静了下来。学生在歌声中仿佛看到那个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的少年英雄,对他的英雄品质产生崇敬之情,随之产生了对敌人的憎恨与对王小二的惋惜、怀念、敬佩之情。 3、音乐结尾,画龙点睛。在学生被课文的语言文字所感动时,用一段和课文内容相协调...
让学生的智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闪光,标签:阅读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四、音乐节奏智能即感知、欣赏和创作音乐的才能。音乐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如果把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充分展现其魅力,将会产生不可低估的效果。

1、配乐朗读,升华情感。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配乐朗诵课文,既可以渲染气氛,又可以通过音乐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加以理解和把握。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运用了配乐朗读课文。低沉的语调,悲沉的音乐,把全班学生带入了作者的情感氛围之中。在随后的理解课文中,我又多次让学生欣赏配音朗读录音。这堂课中所使用的音乐起到的不仅仅只是辅助作用,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巨大力量,哀乐的旋律也一定在学生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2、音乐渲染,加深理解。在《王小二》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抗日战争时硝烟弥漫的年代非常陌生。教学时,以一曲《歌唱王小二》渲染气氛,引导学生入境悟情的。压抑沉闷的长笛声和忧伤的歌声使孩子们一下子就静了下来。学生在歌声中仿佛看到那个机智勇敢,视死如归的少年英雄,对他的英雄品质产生崇敬之情,随之产生了对敌人的憎恨与对王小二的惋惜、怀念、敬佩之情。
    3、音乐结尾,画龙点睛。在学生被课文的语言文字所感动时,用一段和课文内容相协调的音乐来升华情感体验,得到的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给老师的一封信》是一首赞美老师的文章。学习中,学生深为教师崇高的人格所感动,此时,我播放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学生送给老师的首歌。学生们优美的音乐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内心充满了对老师的爱。

五、肢体运觉智能是运用身体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才能。把肢体运作活动和语文科联系起来,让学生搭一搭、动一动、演一演,将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是容易的事。

1、做一做,体会用词的准确。《当飞机遇险的时候》讲的是周总理得知小杨眉没有降落伞包时,毅然把自己的降落伞包让给了小杨眉。课文中有这样一些周总理的动作。“立刻站起来”、“几步跨到”、“马上解开”、“亲切地鼓励”、“命令的口吻”等。在教学时让学生做一做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周恩来同志在生死攸关之际,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可贵精神。

2、演一演,深入地理解课文。特级教师靳家彦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就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三五结合,分别排练“古代”“现代” 两幕,分角色扮演陶、铁二罐、众人、旁白者,人人参与,当堂练习。然后又推举一组到讲台前表演,头戴不同头饰区分人物,学生表演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话,表达流畅、风趣。学生自我的表演过程不仅涉及处于核心地位的语言智能的发展,还调动了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等等的协调参与。

六、人际交往智能主要指与人相处、交往、合作,表现为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的才能。创设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思想。小组合作学习,给爱动、爱玩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表现的机会,并通过彼此沟通、相互合作,使组内每个成员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起到优化阅读教学的作用。在合作学习中,要求学生既要学习他人长处,又要帮助他人解难,以达到真正交流思想、互相学习的目的。小组合作也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人际交往的平台,使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起来。

2、在对话过程中发展智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对话其实也是发展学生交际智能的有效途径。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我向学生提问:“既然桥险难夺,红军能不能用别的方法过大渡河呢?”学生纷纷献计,有的说可以划船,有的说可以架桥,有的说可以用飞机。计谋一出,当场就有学生反驳。我结合学生的反驳介绍了当时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背景,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夺桥的意义。这样的对话教学不仅为以后理解红军奋勇夺桥表现出的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英勇气概作好了铺垫,而且发展了学生的交际智能。

七、自知内省智能主要指接近自己内在生活情感的才能,是有关人的内心世界的认知。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1、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可以提些问题,如: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你会怎么做?提高学生的内省智能,同时还要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比如我在教《草船借箭》一课后,鼓励学生质疑,有学生提出:周瑜为什么要派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消息?我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有的说:有的说:“周瑜也知道鲁肃忠厚老实,以为会听他的话。”也有的说:“周瑜太笨,看错了人。”我又相机地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两个问题:(1)你认为课题《草船借箭》的“借”用得合适吗?(2)你认为鲁肃是吃里扒外同,还是忠厚老实?设计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拓展思维。

2、教育学生敢于坚持意见。在语文教学中,常常有很多学生不够自信,喜欢“人云亦云”,从而造成了不会自知内省,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必须鼓励学生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比如在上《落花生》一文时,出现了好几种与课文不同的观点:①父亲的话不对,桃子、石榴、苹果高挂枝头,是它们的生长特点;②桃子、石榴、苹果一对人类也有好处,它们的价值不比花生小;③桃子、石榴、苹果把自己美丽的外表展示出来有什么错呢?应该说这些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没有谁是谁非。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是发展学生内知内省智能的很好机会,这时老师不要把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以此促进学生的内知内省智能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不是学生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学生在哪方面聪明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实施教学,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能优势,挖掘其多元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语文课堂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我想我们就成功了。
 

参考文献:

1、刘竑波著 《多元智能与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年

2、吴志宏等著 《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

3、[美]Thomas Armstrong《课堂中的多元智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

注:此文获台州市2007年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二等奖

上一页  [1] [2] 


Tag: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