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阅读教学宁愿做一朵不听话的蒲公英——《蒲公英》教后反思» 正文

宁愿做一朵不听话的蒲公英——《蒲公英》教后反思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阅读教学   阅读:8544

概要:宁愿做一朵不听话的蒲公英——《蒲公英》教后反思文/郭学萍 《蒲公英》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事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知为何,在备课时,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和文本价值观相背的东西。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像文中的那两颗不听话的小种子一样,有着自己独立的梦想呢?那片黑黝黝的泥土固然是沃土良田,在那里生长,安逸而舒适。可是,如果人人都选择这样一种毫无悬念的人生,那将是一件多么乏味无趣的事情!这个时候,我宁愿自己是那两颗不听话的小种子,在传统价值观念以外做出另类的选择,纵使这种选择逼近死亡。想起一个叫林义杰的台湾小伙子,他曾穿越过被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智利的阿他加马寒漠,与死神擦肩而过;横越撒哈拉地雷余留区,差点被劫匪枪杀;穿越越亚马逊河时,用瑞士军刀刮下小腿肚上的腐肉……他就是著名的超级马拉松竞赛运动员,他的赛场始终是地球上最为危险的地区。他父亲也曾像文中的太阳公公一样,含泪劝他:...
宁愿做一朵不听话的蒲公英——《蒲公英》教后反思,标签:阅读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宁愿做一朵不听话的蒲公英——《蒲公英》教后反思

文/郭学萍

《蒲公英》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事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不知为何,在备课时,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和文本价值观相背的东西。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像文中的那两颗不听话的小种子一样,有着自己独立的梦想呢?那片黑黝黝的泥土固然是沃土良田,在那里生长,安逸而舒适。可是,如果人人都选择这样一种毫无悬念的人生,那将是一件多么乏味无趣的事情!这个时候,我宁愿自己是那两颗不听话的小种子,在传统价值观念以外做出另类的选择,纵使这种选择逼近死亡。

想起一个叫林义杰的台湾小伙子,他曾穿越过被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智利的阿他加马寒漠,与死神擦肩而过;横越撒哈拉地雷余留区,差点被劫匪枪杀;穿越越亚马逊河时,用瑞士军刀刮下小腿肚上的腐肉……他就是著名的超级马拉松竞赛运动员,他的赛场始终是地球上最为危险的地区。

他父亲也曾像文中的太阳公公一样,含泪劝他:“阿杰,学体育没出息的!你好好听我劝。”在这个没上过大学的老维修工心里,好好读书,上大学,做个拿笔杆子的文化人,才是正途。然而林义杰却像那两颗不听话的蒲公英种子,选择了在多数人看来无法接受的冒险人生。“没有旅行过,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不曾冒险,就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后来的林义杰接连在世界上几个大型马拉松赛事中夺冠,实现了人生的另一种辉煌。

热情、动力、创意……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白日梦的创造能力。什么叫不切实际的幻想?莱特兄弟的飞翔梦,在当时人的眼中是切合实际的吗?哥伦布如果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能发现新大陆吗?追溯一下,一切伟大的发明创造,有几个不是冲破藩篱的幻想结果?

事实是:在地中海东岸的沙漠中就生长着一种蒲公英,它们不是按季节来舒展自己的生命的,如果没有雨,它们一生一世都不开花。但是只要有一场小雨,无论这场雨在什么时候落下,它们都会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迅速推出自己的花朵,并在雨水被蒸发干之前,做完受孕、结子、传播等所有的事情。

这种蒲公英看起来有点像药店里卖的野山参,以色列人主要把它当礼物送给拥有智慧而又贫穷的人。他们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穷人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像沙漠蒲公英一样少,但只要有沙漠蒲公英的品性,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果断地抓住,大胆地去做事,同样会成为一个富裕且了不起的人。

而我们的课文,总是习惯于教化。即使在这样一个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我们的周围,依然有太多像太阳公公一样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的教化者,习惯于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用一元思维来进行传统的价值判断。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有这样一段阐述:“中国文化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最灿烂的时代。但是从那个时代之后,中国文化就被儒家所控制。到了东汉,政府有个规定,每一个知识分子的发言、辩论、写文章,都不能超出他老师告诉他的范围,这叫做‘师承’。如果超出师承,不但学说不能成立,而且还违犯法条。这样下来之后,把中国知识分子的想像力和思考力,全都扼杀、僵化。就像用塑胶口袋往大脑上一套,滴水不进。”

我们的孩子就像这些小小的蒲公英种子,刚开始会飞翔,就被告诫他们这儿不能飞,那儿不能降,只能落在某一个他们认为正确的地方,否则只有死路一条。这样一种长期的教化,对孩子思维的束缚是可想而知的。试想想:连梦都不敢有的人生,究竟能飞多远?

有这样一句名言:“理性的人让自己适应世界,不理性的人试图让世界去适应自己。所以进步来自不理性的人。”文中,那两颗与众不同的小种子代表着不理性的人,他们一个向往财富,一个追求快乐。用柏杨的话说,谋利有啥不对?用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来说,追求快乐是每一个人的权利……

我当然不可能把我的这些“歪理”讲给三年级孩子听。他们比我更能理解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老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不听老人言,吹亏在眼前!”一个叫邵玉杰的孩子在下课铃即将敲响的时候,一语中的地道出了全文的主旨。另一个叫诸晨的孩子则不失时机地补充道:“这些老人有很多丰富的人生经验,他们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饭还要多,他们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还要长,所以我们如果不听他们的提醒,就会像那两颗蒲公英的小种子一样,只有死路一条。”

和这些超级懂事明理的孩子们比,我这个不识时务的老师着实应该汗颜。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现实。


Tag: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