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阅读教学探寻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接口”» 正文

探寻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接口”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阅读教学   阅读:8369

概要:探寻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接口” 文本解读是近年来语文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重视对文本的微观细读,探讨文本解读的多种途径与方法,沉入到语言的意义世界,强调教师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感悟,有“自我之思”,而不是人云亦云,照搬教参。正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教师必备的能力,是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对此已基本形成共识。文本解读能力的高下优劣,考量的是教师本体性知识的丰厚与肤浅,凸显的是教师文学鉴赏能力水平。但应该看到,具备文本解读能力仅仅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基础和前提,这只是教师专业性构成的核心元素之一。而更能体现出教师专业不可替代性的是,你如何把解读文本的所得:意义的理解、生命的感悟、审美的体验、语言的品味等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体现出文本解读的教学价值,实现解读与教学的连接,寻找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接口”。教师需要把解读文本所感所悟有效地转化、生成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问题与语文训练活动,设计以学生的“学”为基点的教学活动,充分考虑文本的教学价值,它对于学生情感熏染、人格提升的意义和语文能力培养的独特作用。 如何把文本解读有效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
探寻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接口”,标签:阅读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探寻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接口”

    文本解读是近年来语文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重视对文本的微观细读,探讨文本解读的多种途径与方法,沉入到语言的意义世界,强调教师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感悟,有“自我之思”,而不是人云亦云,照搬教参。正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教师必备的能力,是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前提,对此已基本形成共识。文本解读能力的高下优劣,考量的是教师本体性知识的丰厚与肤浅,凸显的是教师文学鉴赏能力水平。但应该看到,具备文本解读能力仅仅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基础和前提,这只是教师专业性构成的核心元素之一。而更能体现出教师专业不可替代性的是,你如何把解读文本的所得:意义的理解、生命的感悟、审美的体验、语言的品味等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体现出文本解读的教学价值,实现解读与教学的连接,寻找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接口”。教师需要把解读文本所感所悟有效地转化、生成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问题与语文训练活动,设计以学生的“学”为基点的教学活动,充分考虑文本的教学价值,它对于学生情感熏染、人格提升的意义和语文能力培养的独特作用。
    如何把文本解读有效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呢?
    【取舍与鉴选】文本解读虽然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但文本解读不会自动生成阅读教学的内容。教师在解读文本中的创见、深刻丰富的体验没必要,也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教学内容。哪些解读是应该纳入到教学设计之中,并对其进行梳理、重构、整合,再通过恰当的方式加以呈现,这就需要取舍与鉴别、比较与选择,需要教师对文本解读作教材化、教学化处理。取舍与鉴选实际上就是对课文教学内容的把握与教学目标的设定,这是确保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的前提条件之一。取舍与鉴选的标准是学生的现实起点与实际需求、文本的特点与语文核心教学价值。具体说来就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认知水平,分析学生的阅读初始体验以及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寻找到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可能途径与接口。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教师对文本可能有以下理解和体验:(1)这是一个关于人生启悟的故事: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孩子如何正确看待与认识父母的爱;孩子的成长需要来自父母的两种力量,且寻求平衡,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对孩子的人格塑造;追求全面、和谐、民主的教育,既不能只是一味地“赏识”,也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味“批评”,表扬与批评都要留有余地。(2)语言形式方面: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准确传神,心理刻画真实而细腻,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文章语言灵动多变,表达方式多样,既有具体细致的描写,又有概括的叙述,还有富于哲理的抒情与议论。立意谋篇构思巧妙,选材以小见大,引申拓展自然而不露雕琢的痕迹,等等。那么,这些文本的价值、丰富的解读是否都要作为教学目标与内容纳入到教学设计中呢?当然不行。对此应该有所选择,有所舍弃。本文人文性的核心价值凸显的是“爱”,表达的是作者对父母不同方式的爱的理性思辨和情感升华。因此,尽管教师有很多深刻、丰富、独特的感悟,但都不能偏离这一主题。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能把从文章的片言只语所得的感悟(它可能是独到的、新颖的、有创见的、陌生化的)确立为课文的教学目标,而应该从整体把握文本传达出的主旨与价值意义,同时要考虑主流、普遍的价值准则。据此,本文的人文性目标可以这样界定:正确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及其这两种“爱”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体味珍惜父母对自己的“爱”。至于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选择的标准不外乎这样几个维度,文本的体式特点与突出的描写方法,学生实际的语文能力和学习需求,课程标准及年段目标,等等,从教学的角度思考确定教学重难点与训练点。就本文来说,其语文能力训练点很多,但突出的一点,那就是“能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及结构特点”。这既有语文知识的教学,更有语文能力的培养。把文本解读化为实际的教学利用,寻找到文本解读与教学内容的接口,进而把文本解读生成为适切的教学内容,这是确保教学设计成功的前提,选择与转化需要教师的眼光与学养,对学科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展开】教学展开是指根据教学目标的指向来展开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层层推进,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文本解读是否准确、全面、深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创意。优秀的教师往往能从别人不经意的地方发现新的亮点,并赋予其独特教学价值,因而能设计出与众不同教学方案来。在教学展开环节,在处理文本解读与教学价值的关系时,要关注这样几点。
    第一,在微观细读与宏观把握文本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来考虑教学思路,设计教学问题,为教学寻找到一个支点。需要教师把解读文本浓缩后的精华,从教学的角度进行重构与整合,找准切口,还原为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与讨论。这样的问题往往是高屋建瓴、统领全文的,思维跨度比较大,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能引向对部分的深入探究,形成教学板块,它是文章的关键所在,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这需要大视野、大境界、大手笔,更需要一种教学的灵感与直觉。如赵志祥老师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在学生初读课文,理清了文章结构线索,把握了基本内容之后,教师抛出了“这位父亲究竟有没有失常”的问题,“失常”一词不难理解,教师一般不会去关注它,而赵老师却独具慧眼,使其成为了教学的一大亮点。此问题颇具争议性,看似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其实是关涉及到文章的核心情感内容,对人物情感形象的理解、感悟与评价。教师通过恰当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促使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从文章字里行间中寻找依据,从整个课文的前后联系中去寻求理解。最后,教师水到渠成地对父亲“爱”与“信念”的情感与精神力量作了理性的升华,一个伟大的父爱形象悄然烙刻在学生的心里。这样独到的设计得宜于教师对文本的精彩解读,对“失常”一词的深刻追问、理性思辨和独特感悟,以及对其教学价值的准确把握与巧妙呈现。因而实现了文本解读向教学设计的有效转换。

[1] [2]  下一页


Tag: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
《探寻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接口”》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