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教材研究我们需要什么的语文教材?——兼及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批判» 正文

我们需要什么的语文教材?——兼及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批判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教材研究   阅读:8690

概要:试问,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多少经编辑精心编选的内容而被一线教师束之高阁呢?所以,教材内容的过于丰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的积极性,削减了教师的课程者意识,束缚了教师的自主性。可以这样说,内容畸多,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一大问题,属于“好心办了坏事”。(二)选文偏“正”。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偏正”,表现在,一是少数篇目仍有政治教化痕迹,二是以内容主题为单元形式,三是在选文式的模式上缺乏突破。中国中小学教材的国家行为一直是十分明显地,似乎非常害怕中小学教师自作主张,自行其是,把下一代教坏,教得反国家反社会,于是乎,首先在教材选文上控制住,一定要选择一些政治道德性很强的文章,让教师不教也得教,学生不学也得学。不错,教材应该担负起正确引导下一代的作用,但是,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教材,它是学生学语文的材料,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材料。我们说,学生学习语文,无疑是要熏陶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德行、修养等,但这些不是语文课的第一性,起码说学习语言与提升思想是一块硬币的两个面而已,要说有正反面之分的话,那学习语言也是应该属于正面的。应该说,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这方面已经做...
我们需要什么的语文教材?——兼及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批判,标签:教材研究资料,http://www.suxue6.com

试问,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多少经编辑精心编选的内容而被一线教师束之高阁呢?

所以,教材内容的过于丰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的积极性,削减了教师的课程者意识,束缚了教师的自主性。可以这样说,内容畸多,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一大问题,属于“好心办了坏事”。

(二)选文偏“正”。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偏正”,表现在,一是少数篇目仍有政治教化痕迹,二是以内容主题为单元形式,三是在选文式的模式上缺乏突破。

中国中小学教材的国家行为一直是十分明显地,似乎非常害怕中小学教师自作主张,自行其是,把下一代教坏,教得反国家反社会,于是乎,首先在教材选文上控制住,一定要选择一些政治道德性很强的文章,让教师不教也得教,学生不学也得学。

不错,教材应该担负起正确引导下一代的作用,但是,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教材,它是学生学语文的材料,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材料。我们说,学生学习语文,无疑是要熏陶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德行、修养等,但这些不是语文课的第一性,起码说学习语言与提升思想是一块硬币的两个面而已,要说有正反面之分的话,那学习语言也是应该属于正面的。应该说,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这类文章,还是有的,比如,像《纪念白求恩》这样的文章。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偏“正”,依我的理解,主要表现在传统的文章还是偏多的,还是缺少与时代发展与学生实际紧密相连的新活文章。

单元编排以内容主题的形式出现。主题教学,是近些年来教材编写或者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生物。这样的以内容主题为单元或课堂教学形式,确实有其优点,但是,教材的这种编排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语文学习的语用性的特点,不知不觉地就会把教师与学生的视线引导“主题”或“人文”的思域去,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语文学习的实效性。

教材编写的选文式,这是中国教材编写的传统,也是问题。不管什么样的文章,只要一选入教材就一定是整篇的。其实,从教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尽合理的。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语文学习的需要,根据文章的特点,“截取”文章中对语文教与学最有价值的部分。这样灵活地筛选与编排,似乎应该是语文教材的一种新样式。

(三)导引偏“浅”。这里所说的导引,主要是指阅读课文后的“探究练习”。我们说,编教材有这么几个要点,一是编制序列,二是筛选文章,三是对选文的导引。对选文的导引,对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而言,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文章后的“探究练习”上。

说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导引太浅,主要是参照了《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而得到的感受。

说实在的,在没有看到《美国语文》之前,还是觉得文章后面的这些“探究练习”似乎也是不错的。笔者也在几年前写过一篇论文,题目叫《实践性:洪氏教材的重要支点》,获江苏省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2001年6月)。但是,对照《美国语文》文章后面的导引,就会明显觉得我们的语文教材后面的导引真的是太无味无趣也无深刻性了。也许并不是这些探究的问题太浅,而是导引的方式。我们看到,总体上说,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与中国多版教材一样,大多是就文论文的问答式问题,问题本身,设计形式单一,缺乏引导学生思想碰撞,缺乏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缺乏引导学生深刻思考,总之,从两种语文教材课后导引的设计上,中国教材的“简浅”是显而易见,难怪中国的许多语文课缺乏理趣,缺乏厚重。

笔者不妨大致转述一位学者对《美国语文》中“思考与练习”的分析,以说明这个问题。

------思考练习的丰富与多元

------国际上一般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4个层面:第一层,关注并提取明确陈述的信息;第二层,直接推论;第三层,解释并整合观点和信息;第四层,检视并评价内容、语言和文本的要点。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有一套比较固定的模式:解词释句---朗读默读---归纳文章大意---提炼文章中心。这种模式关注第一、二层次比较多,老师也多扣住教材内容来提问,但这并不是高层次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的重要目的是让读者把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最好能跳出文本进行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问的目的更多是激发学生从不同方向思考、讨论甚至争论,而不是作为结论记下来。在《美国语文》每篇课文后的思考题中,编者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强迫学生认同某个观点,它甚至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

-----课后的思考练习分为“问题指南”和“作品累积”两个部分,其下又各分为一些小项目,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和开放度常常让人拍案叫绝。
-----书中有一篇课文是梭罗《瓦尔登湖》的节选,这篇将自然观察、社会批评和哲学思想融为一体的作品,对学生已经是不小的挑战了,课后的思考题则更是具有挑战性。指导阅读的“问题指南”中,有几道题目是:
梭罗可能对今天快节奏的社会有什么看法?你生活中的什么具体事情可能会特别让他担忧?

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梭罗对于个人主义和遵守常规的态度。

根据梭罗的观点,为什么穷人要比富人好?

你认为梭罗有可能在今天的社会里进行他的“试验”吗?解释原因。

指导写作的“作品累积”部分有几道题是:

写给编辑的信梭罗的哲学观点在今天能怎样应用?给一份报纸的编辑写一封信,宣传人们应该简化自己的生活的观点。

说服性文章梭罗在他感情强烈的观点的写作中表现得很有说服力。选择一个对于你来说很重要的事件,然后写一篇文章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并采取行动。使用一个因果关系的组织结构,来对你的读者表明采取行动的结果或者不采取行动的后果。
------习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原因很复杂。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有:题目太玄虚,“写印象深刻的一个人”之类的题目看似容易,其实不好写;对象不明确,学生不知道写来是给谁看的;缺乏对写作过程和写作方法的具体指导,可操作性不强。《美国语文》中的写作题目,虽然看上去比较难,但因为有具体的写作对象(哪怕是虚拟的),而且对方法的指导非常详细,实用性很强,我想学生应该有比较大的写作兴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教材研究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 - 教材研究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