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教材研究从几个维度看语文教材这个“例子”——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 正文

从几个维度看语文教材这个“例子”——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

[10-05 22:00:23]   来源:http://www.suxue6.com  教材研究   阅读:8290

概要:从几个维度看语文教材这个“例子”——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崔国明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在同一课程标准下,是可以有不同体系不同版本的教材的。尽管不是全部,但教材无疑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课程资源。从2005年秋学期开始,作为第二批参加全国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江苏省高中课程改革在全省推开,全省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也就应运而生。截至目前,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使用也已走过了整整八年,并且也早已走出了江苏,为别的省份所采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包括必修教材5本,配套读本5本,选修教材14本,量不可谓不大。就我个人喜好而言,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尽管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不断更新,但总感觉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此我就在想,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更多的可能应该要关注下面的几个“维度”。维度之一:梯度毋庸讳言,在所有学科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可能是最没有明显梯度的;而在所有学科教材中,语文教材也可能是最没有梯度的。从理论上来说,教材的编排都应该有一个由低到高的逐步递进和提升的过程,无...
从几个维度看语文教材这个“例子”——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标签:教材研究资料,http://www.suxue6.com

从几个维度看语文教材这个“例子”——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

崔国明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在同一课程标准下,是可以有不同体系不同版本的教材的。尽管不是全部,但教材无疑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课程资源。

从2005年秋学期开始,作为第二批参加全国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江苏省高中课程改革在全省推开,全省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也就应运而生。截至目前,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使用也已走过了整整八年,并且也早已走出了江苏,为别的省份所采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包括必修教材5本,配套读本5本,选修教材14本,量不可谓不大。就我个人喜好而言,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尽管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不断更新,但总感觉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由此我就在想,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更多的可能应该要关注下面的几个“维度”。

维度之一:梯度

毋庸讳言,在所有学科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可能是最没有明显梯度的;而在所有学科教材中,语文教材也可能是最没有梯度的。

从理论上来说,教材的编排都应该有一个由低到高的逐步递进和提升的过程,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也无论是情感态度还是价值观。但是,这种现象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很难觅其踪影,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同样也不例外。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语文学科又有其特殊性,不像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那样,有比较清晰的渐进思路,但大致行进的方向应该总还是有的。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以人文话题为主线,以专题组织学习材料为重点,将与话题相关的若干篇课文组合成一个学习的专题,这种单元组合的方式与传统的将文体相同的几篇课文组合成一个单元的教材编排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除了思想内涵较为接近外,同一专题的课文与课文之间似乎再没有任何联系,且文白混杂。这无形中就加大了教师对专题教学把握的难度,也很难使学生在知识或能力上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除了思想内涵。而且,即使是同一专题中思想内涵较为接近的几篇文章,其深浅、难易也参差不齐,教学时总是觉得 “深一脚浅一脚”。

这里不妨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为例”。本专题共收录了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海因里希·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节选)和《图片两组》等四篇课文。尽管都表现战争的主题,但其中学习难易度的落差却是很大的。《一个人的遭遇》一文中蕴含着细腻的心理描写、深刻的情感体验,所有这些,都会给学生在理解文本时造成困难;同样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文中悬念的设置、浓墨重彩的学校环境描写的用意等,也都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而《安妮日记》则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在上一个世纪40年代所写的,表现的是“二战”时期德军占领下的人民的苦难生活,而这篇文章面对的却是现在已经十六七岁的高中生。如果抛开教材编写梯度的问题,那么,单从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上来讲,《安妮日记》似乎更适合给小学五六年级至多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去学习,放到高一来学,似乎又浅了一些,教师普遍的反应是“没什么东西可讲”,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浓厚。

同样的现象在其他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可能也并不鲜见。就如庄子的《逍遥游》,很多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都收录了这篇课文,但实事求是地说,难度实在太大了,已经远远超出了高中阶段“浅易文言文”的范畴,不用说高中生,即便是教师本身,能够真正弄懂弄通的又有几人呢?反正我是不大弄得清的。苏教版将其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的必修五中,它和同一本教材中的《项脊轩志》《陈情表》等文章相比,难易度相差何止一个等级!

所以,教材的编写在兼顾人文、时代、作者等的同时,可能还要适当照顾到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选文的难易,使教材在整个高中阶段体现出一个由低到高的循序渐进的上升过程,尽可能呈现出语文教材的梯度,不能顾此失彼,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是也,因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在选文典范的基础之上,教材的编写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变化,能够让学生“读得进”并能“读得出”。

维度之二:信度

既然语文教材是个“例子”,那么,其最大的特点就应该是典范。

语文教材建设“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样,难易适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因此,语文教材建设首先要处理好的就是经典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所谓经典,应当是指那些经过长时间的淘洗并对众多读者产生过深刻影响的作品,但是经典作品又往往因其时间的久远而与当前的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的距离。同时,当代的语文课程,必然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当代文化现象相接触,而当代作品又纷纭复杂,令人目不暇接。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语文教材建设中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钱理群教授认为,“经典作品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占据一个特殊的重要的地位”。以苏教版高中语文为例,教材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很“时尚”。在必修部分的教材中,第一次入选教材的“全新面目”的课文就超过了一半,使学生有了尽可能多地获得文化熏陶的机会;同时,教材还从新的文化视角与不同的阅读层面对一些传统课文作了独到的解读和新的开掘,将其整合到相关的专题中,赋予这些文本以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这些都是很有“时尚感”的,但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给人的总体感觉却是“经典丧失”。

另外,苏教版选文的“布局”却并不十分合理。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两册教材中,共收录文章42篇,但文言文只有区区8篇,其中还有2首诗和词,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文言文只有6篇,不足总量的15%;而读本中文言文所占的比重则更是小得可怜。如此选文,不仅与文言文所起的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不相吻合,也与目前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不够协调。在这一点上,人教版语文教材一直处理得比较好,将文言文的位置摆放得比较恰当,其比重基本稳定在40%左右。

[1] [2]  下一页


Tag:教材研究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 - 教材研究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