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阅读教学成语为线,贯穿解读——《桃花源记》教学叙事» 正文

成语为线,贯穿解读——《桃花源记》教学叙事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阅读教学   阅读:8984

概要:作者很清楚,这样的世界如果存在,必然是与世隔绝,不与外面的世界相联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就是这种隔绝的最好表现。“乃”是竟然的意思,表现了渔人的惊异,也是表现了外界世界与桃花源的格格不入。老子阐述的理想世界就是这样:“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无所欲求。”(《道德经》第八十章)民众与世隔绝,同样也隔绝了外界的贪欲与名利,从而可以安然渡过一生。这也就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所说的“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的意义所在。于是,渔人的迷失是必然的,因为这个世界如果与外界发生了联系,也就不再成为桃花源了。这里的桃花源,又成为了道家理想世界的化身。陶渊明也曾经渴望出仕,但现实使他无能为力,于是他又回归了道家的理想,将自己与这个世界隔绝。“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就是其生命反思的表现。“无人问津”这一成语出现在最后,同样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态度。他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世界不存在,而且在今天的时代也不再有人会去追寻这个世界。刘子骥在《晋书》中与陶渊明同...
成语为线,贯穿解读——《桃花源记》教学叙事,标签:阅读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作者很清楚,这样的世界如果存在,必然是与世隔绝,不与外面的世界相联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就是这种隔绝的最好表现。“乃”是竟然的意思,表现了渔人的惊异,也是表现了外界世界与桃花源的格格不入。老子阐述的理想世界就是这样:“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无所欲求。”(《道德经》第八十章)民众与世隔绝,同样也隔绝了外界的贪欲与名利,从而可以安然渡过一生。这也就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所说的“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的意义所在。于是,渔人的迷失是必然的,因为这个世界如果与外界发生了联系,也就不再成为桃花源了。这里的桃花源,又成为了道家理想世界的化身。陶渊明也曾经渴望出仕,但现实使他无能为力,于是他又回归了道家的理想,将自己与这个世界隔绝。“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就是其生命反思的表现。

“无人问津”这一成语出现在最后,同样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态度。他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世界不存在,而且在今天的时代也不再有人会去追寻这个世界。刘子骥在《晋书》中与陶渊明同列入《隐逸传》,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条奇怪的故事:“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囷闭,一囷开,水深广不得过。欲还失道,遇伐弓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灵方药诸杂物,驎之欲更寻索,终不复知处也。”我想这是当时流传很广的一个传说,同样也会对陶渊明有所触动,世间的事就如同故事中刘子骥所遇的石囷一样,错过了就不再出现。“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那个美好的理想时代一旦消逝了,也不会再出现,甚至也不会有人再追求了。“无人问津”表现的就是对这个早已湮灭的理想的哀叹。

上一页  [1] [2] 


Tag: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