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步:逐联体会情感,旨在入情入境。教师在前两联让学生明确:本诗是作者情绪、情感的堆积,而着重把欣赏的重点放在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理解上。教师启发学生:“你读这两句时是否有视觉冲击?”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画简笔画:师生明确全诗是通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组合在一起来表现情感的。为了更好地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教师对比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涉及的九种景物,并适时吟唱这几句元曲,刘老师的吟唱再次将课堂推向高潮。在这种对比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明白了诗歌留给我们的那种极为壮观壮阔的景象,极令我们视野开阔,极易让人激动兴奋的情感,正如王国维评价本诗一样:“千古壮观”。
第六步:师生吟唱诗歌,旨在回归传统。教师兴之所至,又吟唱了一遍《使至塞上》,然后学生开始朗读诗歌,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这次有的同学选择了有感情朗读,有的选择了吟唱。我注意到吟唱诗歌的那名男生语感并不强,也许语文成绩不是很好,可是他能像教师一样唱诗,沉潜到诗意、诗境之中,只凭这种精神就很难能可贵了,这启发我们要相信学生有可以充分挖掘与调动所能产生的潜力,只是我们平时不敢放手或是包办惯了,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
拓展延伸阶段,师生共同赏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师生共同归纳理解到本诗亦取景入情,只是写景的色彩有所不同。
整体升华阶段,教师又念了一段自己写的对于王维感悟深味的文字,并引用后人苏轼对他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和钱钟书先生对他的赞誉“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启发学生课外读一读王维。刘霞老师的发自心灵的文字再一次触动了我。
没有心灵的沉静就不会有诗歌的诞生,没有心灵的吟诵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古诗词教学,甚望诗教回归传统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