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阅读教学感悟· 联想· 质疑——《孤独之旅》的师生对话» 正文

感悟· 联想· 质疑——《孤独之旅》的师生对话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阅读教学   阅读:8740

概要:生6:第一部分的尾部对芦荡里空气的清香和水边芦叶里无数萤火虫的描写是十分欢快的,这与本文所渲染的气氛不协调,这是为什么?生1:我认为:这为了表现杜小康对周围新事物的好奇心。陈:对。这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生3:本文对鸭群的成长描写得很生动,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生4:我这样理解:结尾写“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下蛋了”这是写鸭群同主人一起经历风风雨雨成长起来。尤其语句中的“也”字承接了上文杜小康所经受的磨练、坚强和成熟。因此,这里不仅是写鸭群,而且暗示人“长大了”。陈:很有见地。我认为作用有二:其一,这是写主人的辛苦得到回报,有了收获。其二,这是借物写人,托物寓人。这也是一种拟人的手法。这样写,人、物合一,相得益彰,生动形象。生5:小说尾部写到:“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的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这是什么描写?删掉好不好?陈:这是细节描写,写得非常巧妙:它照应了上文杜小康风雨寻鸭中“芦苇旧茬戳破了他的脚”“他感到钻心得疼痛”;同时再现了杜小康的坚强、成长与收获。那带血的父亲的脚印,那带血的群鸭的羽毛...
感悟· 联想· 质疑——《孤独之旅》的师生对话,标签:阅读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生6:第一部分的尾部对芦荡里空气的清香和水边芦叶里无数萤火虫的描写是十分欢快的,这与本文所渲染的气氛不协调,这是为什么?

生1:我认为:这为了表现杜小康对周围新事物的好奇心。

陈:对。这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

生3:本文对鸭群的成长描写得很生动,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生4:我这样理解:结尾写“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下蛋了”这是写鸭群同主人一起经历风风雨雨成长起来。尤其语句中的“也”字承接了上文杜小康所经受的磨练、坚强和成熟。因此,这里不仅是写鸭群,而且暗示人“长大了”。

陈:很有见地。我认为作用有二:其一,这是写主人的辛苦得到回报,有了收获。其二,这是借物写人,托物寓人。这也是一种拟人的手法。这样写,人、物合一,相得益彰,生动形象。

生5:小说尾部写到:“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的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这是什么描写?删掉好不好?

陈:这是细节描写,写得非常巧妙:它照应了上文杜小康风雨寻鸭中“芦苇旧茬戳破了他的脚”“他感到钻心得疼痛”;同时再现了杜小康的坚强、成长与收获。那带血的父亲的脚印,那带血的群鸭的羽毛,栩栩如生,余味无穷,让读者浮想联翩。

上一页  [1] [2] 


Tag: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阅读教学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