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字词教学不妨这样玩
字词学习重要乎?
当然重要!语
我看未必。表面上看,字词学习很重要。小学,自不必说。初高中,生字词教学仍然是语文知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考高考字词是必考内容,占分还不低,大家当然重视。从实践上看,大家并不十分重视字词教学,特别是初中,往往把字词学习当做教学“零食”,偶尔“吃一吃”。从教学方式上看,字词教学有待商榷。查查字词典,甚至拿来教辅读物或者网上拷贝一课件,将生字生词罗列,大家读一读,念一念,记一记,写一写,完事。如此方法,小学初中九年如一日坚持,师生不产生审美疲劳才怪。师生都对字词教学味同嚼蜡。
其实,字词教学真的很重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语言词汇表”是“基本的语文教学大纲”。 尤其是汉语言,对词汇语义的理解往往比对句法的理解更加重要。学生在读写实践中出现的障碍,常常与词语掌握的数量和质量优直接关系,所以
对字词教学的重视,跟古人相比,我们的思考和实践都有较大差距。
传统语文教育,遵循了字词学习的规律。学生发蒙,就开始读背《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进行字词的识记积累。在循序渐进进行书写训练,达到能读会写的基本要求。这样集中的字词教学下来,字词问题就基本上搞定了。
现代人聪明,觉得集中识字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好吧,就分散教学吧。要命的是,一分散,就散得一个个学生脑花散,十二年都脱不了字词学习这张皮。更糟糕的是,字词学习相当低效,大多局限于识记层面,很少有运用意识。说话作文,语句不通不止初高中学生,就是大学生,甚至博士生语句狗屁不通,错别字连篇也不是一个两个,就是明证。
字词知识的学习不是以概念的解释为主,而是以识记和运用为主。因此,重视学生对字词的学习、识记和运用,是母语教学最基本价值的体现,也是优秀语文教师教学内容的第一要务。(张彬福《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9页)
语言学习的最大规律就是在运用中学习,不论是听说,还是读写。道理很简单,凡是技能性学习,最重要的就是下水去实践。就像一个木匠师傅带徒弟,这个师傅水平超乎寻常,故宫级家具都不在话下。师傅不仅会做,还会讲,他每天都为徒弟示范一种家具的制作流程,可就是不让徒弟练习过手,看啊听啊,徒弟感觉收获多多。那一天让徒弟做一件家具出来,徒弟就翻白眼了,他哪里会呀,他没有训练,哪来技能呢。所以,语
我们不妨转换一下思维,在识记和运用字词上下一点功夫,来一点创新。
我最先的想法是能不能借鉴《三字经》《百家姓》,用常用的2500汉字和3500汉字写成一篇文章,反复朗读,将字音字形一步到位。可转念一想,字音字形可在一篇文章里解决,词语呢?怕搞不定吧!
搞定3500汉字,其实类似搞定英语的26个字母。认识26个字母就懂英语了吗?搞定3500常用汉字,就搞定了汉语了吗?答案不言自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200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收录了现当代社会生活中比较稳定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普通话常用词语,就达五万六千余个。26个字母,3500汉字,只是语言繁衍子孙的那些酵母。如此看来,古人真英明,除了《三字经》,还有《百家姓》《千家诗》,字、词、文化“多位一体”,体系科学,实践效果也特别好。
创意,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无源之水。活用教材生字词写话,应是可行的一种办法。
最开始的玩法,就是运用单元生字词,写一篇与单元主题一致的文章,同时尽可能地和单元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既是对生字词的运用,也是对单元内容的总结,一箭双雕。
比如七上第一单元内容以“人生”为话题,按照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的时间顺序,写童年时,揉进《山的那一边》和《童趣》生字词和课文内容,写青年时,将《蝉》、《贝壳》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