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双基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 正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

[12-26 15:52:1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双基教学   阅读:8941

概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戴志梅本课题从2008年6月份开始准备申报,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查、鉴定,于2008年10月被确定为2008年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其编号为“ka0003”。在一多的课题研究中,我按照既定计划,边研究边实践边思考,已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一、内容提要本课题探索了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关于朗读的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等。文中先从几方面列举了教授现代文时教师就不太注重学生朗读的现象:教授“长文”,“朗读”被忽略;教授“短文”,“朗读”走过场;朗读形式机械单一,学生兴趣不浓;朗读评价浅尝辄止,缺乏针对性。然后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通过学习、实践、分析,依据理论,聚焦课堂,提出了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明确朗读目的;注重多样朗读;指导评价恰当。近一年的研究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促进了师生的和谐发展。有效朗读注重了学生培养的语感;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教师也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标签:双基教学资料,http://www.suxue6.com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

戴志梅

本课题从2008年6月份开始准备申报,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查、鉴定,于2008年10月被确定为2008年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其编号为“ka0003”。在一多的课题研究中,我按照既定计划,边研究边实践边思考,已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内容提要

本课题探索了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关于朗读的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等。文中先从几方面列举了教授现代文时教师就不太注重学生朗读的现象:教授“长文”,“朗读”被忽略;教授“短文”,“朗读”走过场;朗读形式机械单一,学生兴趣不浓;朗读评价浅尝辄止,缺乏针对性。然后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通过学习、实践、分析,依据理论,聚焦课堂,提出了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明确朗读目的;注重多样朗读;指导评价恰当。近一年的研究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促进了师生的和谐发展。有效朗读注重了学生培养的语感;促进对文本的理解;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教师也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形成了以科研促教研的教学思路,课题研究期间研究者有多篇论文和教学案例分别在区、省内的论文评比中获奖,并开设了两节区级公开课,为今后更好地进行有效朗读教学提供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经验。

二、课题的界定

1.“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着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有效朗读”: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有效朗读,指学生通过朗读和文本及文本作者(也可能包括教材编者)对话,能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准确探求隐藏在文本中的内涵,朗读目的是为了更准确有效地理解文本。

3.“教学策略”:指教学策略有一定的目标,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包括教学活动中方法的选择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指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为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眼、口、耳、脑协同作用和文本及文本作者(也可能包括教材编者)对话,对话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方法进行引导,能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准确探求隐藏在文本中的内涵,引导学生朗读目的是为了更准确有效地理解文本。

三、课题的理论(政策)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接受美学:接受是读者的审美经验创造作品的过程,它发掘出作品中的种种意蕴。艺术品不具有永恒性,只具有被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不断接受的历史性。经典作品也只有当其被接受时才存在。读者的接受活动受自身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受作品范围规定,因而不能随心所欲。作者通过作品与读者建立起对话关系。当一部作品出现时,就产生了期待水平,即期待从作品中读到什么。读者的期待建立起一个参照条,读者的经验依此与作者的经验相交往。

3.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因为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多种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和成功与否。教育和指导必须根据智能发展的轨迹来评价,以准确地了解学习者的智能状态为先决条件,评价在教育中扮演中心角色,只有适合学生的特定发展阶段,才能使学生获利。

4.认知主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Piaget)提出的著名的“认知结构说”认为认识是主体转变客体过程中形成的结构性动作和活动,认识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又推动认识的发展,强调认识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新知识与以前形成的知识结构相联系的过程,表明了只有学习者把外来刺激同化进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人类学习才会发生

5.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四、课题论证

(一)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语文教育专家对加强朗读教学发表了许多讲话和文章。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朱自清先生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对朗读教学十分重视,曾撰写了《研读:一个正向我们走来的课题》等系列文章。特级教师王崧舟开展了“小学课堂语感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提出朗读教学要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泳、切己体察、展开想象。宁波市东海实验小学开展了“研读型变式”语文教学法课题研究,提出了“初读感知→细读深究→精读顿悟→熟读涵泳”的变式朗读教学结构。诸暨市赵家学校开展了“朗读教学在语文课中运用微探”课题研究。省内的不少学校在这方面也已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的“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课题研究、江苏省东台市琼港学校的“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课题研究等。所有这些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增强了研究者开展好课题研究的信心,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给初中语文现代文朗读教学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1] [2] [3]  下一页


Tag:双基教学双基教学资料语文学习 - 双基教学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