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教材研究试析《鸿门宴》中的项羽英雄心理» 正文

试析《鸿门宴》中的项羽英雄心理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教材研究   阅读:8634

概要:试析《鸿门宴》中的项羽英雄心理江苏省宿迁中学 李彬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点燃了反抗暴秦的熊熊烈火。两个月后,在会稽郡的项羽“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史记·项羽本纪》)。然而这样一个叱咤风云、勇冠三军的英雄一路凯歌之时,却在鸿门宴这场暗藏杀机、险象迭出的政治角力中,输给并不显山漏水,却又善用权谋的刘邦。千百年来,鸿门宴不杀刘邦,项羽几乎被众口一词地批评为“自矜功伐”“刚愎自用”“妇人之仁”“优柔寡断”“目光短浅”“有勇无谋”等等。“鸿门释刘”仅从结果上看,似乎是项羽失策,但岂能以成败论英雄,项羽究竟是由于什么原因放掉刘邦的?为了廓清历史的真实,本文对《鸿门宴》上项羽的内在心理作一探讨。英雄心理之一:诚信守义项羽出身于楚国项氏望族,他的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个宗族社会。上层的贵族文化培养了他诚信守义、知恩图报、光明磊落的品质。譬如他在夺取天下后,凡有恩于项氏家族的人一概得到重用;在楚汉相争之际,刘邦派侯公劝说项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
试析《鸿门宴》中的项羽英雄心理,标签:教材研究资料,http://www.suxue6.com

试析《鸿门宴》中的项羽英雄心理

江苏省宿迁中学   李彬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点燃了反抗暴秦的熊熊烈火。两个月后,在会稽郡的项羽“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史记·项羽本纪》)。然而这样一个叱咤风云、勇冠三军的英雄一路凯歌之时,却在鸿门宴这场暗藏杀机、险象迭出的政治角力中,输给并不显山漏水,却又善用权谋的刘邦。千百年来,鸿门宴不杀刘邦,项羽几乎被众口一词地批评为“自矜功伐”“刚愎自用”“妇人之仁”“优柔寡断”“目光短浅”“有勇无谋”等等。“鸿门释刘”仅从结果上看,似乎是项羽失策,但岂能以成败论英雄,项羽究竟是由于什么原因放掉刘邦的?为了廓清历史的真实,本文对《鸿门宴》上项羽的内在心理作一探讨。

英雄心理之一:诚信守义

项羽出身于楚国项氏望族,他的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个宗族社会。上层的贵族文化培养了他诚信守义、知恩图报、光明磊落的品质。譬如他在夺取天下后,凡有恩于项氏家族的人一概得到重用;在楚汉相争之际,刘邦派侯公劝说项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答应后,便归还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并带兵解围离去。也许有人会指责项羽的轻信,但正因为项羽的这种信义之举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古代真正的英雄豪杰都是义薄云天之人,如关云长之义释曹操就是典型的一例。直到今天,坚守信义仍然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刘邦自项梁起事,便紧随项氏集团南征北战,抗击秦军。刘邦曾和项羽联手攻打城阳、定陶、雍丘、外黄……可谓是经过血与火考验的“战友”。在项羽看来,刘邦在灭秦战争中是有功的;况且,怀王曾与诸侯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尽管灭秦的真正功臣是项羽,但毕竟是刘邦先入咸阳。项羽欲攻刘邦已是背离信义,如今(《鸿门宴》)刘邦前来谢罪,俯首称臣,若再杀刘邦更是有违良心,这是诚信守义的项羽心理上所不能承受的。再说,在宴会之前项羽曾答应叔父项伯,君子一言九鼎,杀刘邦则失信于叔父,这也是项羽心理上不能跨越的一个障碍。同样缘于这个当初的约定,鸿门宴上当樊哙以“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为理由责备项羽时,才会有“项王未有以应”的尴尬局面。项羽宁可在战场上与刘邦真刀真枪地拼命,也不愿玩弄这种不仁不义的阴谋。因此,他才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并宽容了樊哙的不敬,甚至产生了英雄相惜的情感。明代史论家赵弼在《雪航肤见》中说:“项羽不杀沛公有人君之度……项羽获太公、吕后三年,无yin杀之心,闻吾翁即若翁之言,即舍太公,则笃于朋友之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是公正的评价。

英雄心理之二:仁而爱人

在一般人看来,项羽是个性格残暴、动辄杀人的武将。但项羽杀人有他的原则:他杀的都是阻挡他灭秦兴楚的复仇大业和冒犯他尊严的人。号称卿子冠军的宋义奉命救赵,却徘徊观望四十余日,使抗秦事业岌岌可危,于是项羽果断地杀掉了宋义,排除了进军的障碍;当他发现秦国降卒“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史记·项羽本纪》)时,便毫不犹豫地下令“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于新安城南”(《史记·项羽本纪》)。但是,项羽还有至情至性的另一面。如范增对项庄所言“项王为人不忍”(《史记·鸿门宴》),韩信曾对刘邦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史记·淮阴侯列传》)作为一名横刀立马、驰骋疆场的武将,项羽本是性情中人,他不是政客,不会像刘邦那样惺惺作态、翻云覆雨,也不会干出刘邦那种让两千妇女穿上铠甲引诱项军,自己乘机逃脱的卑劣行径,更不会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像刘邦一样把亲生儿女推下马车……项羽仁而爱人,敢爱敢恨,因此才会有分食推饮的举动,才会见伤病者而落泪,才会流传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楚汉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虽然他的这种想法未免幼稚,但爱民之心天地可鉴。而鸿门宴上刘邦一无破坏他的大计之行,二无忤逆他的意志之言,刘邦是那么样“诚惶诚恐”地谢罪,那么样“诚心诚意”地解释,项羽有什么理由置他于死地?又怎能下得了手呢?再说刘邦已经把自己包装成道德的完人,亲切的战友,一切滴水不漏,若此时项羽再杀掉刘邦,势必失去众多诸侯的信任,势必影响自己的威望,也没法向怀王交代。“杯酒释沛公,殊有君人量。”(清·吴伟业《下相怀古》)

后代的有识之士对项羽的仁爱是十分推崇的。“休将神圣例英雄,抔土残碑已不同。埋伏拌当韩十面,宽仁宜似舜重瞳。”(清·史恩培《楚霸王墓》)清代著名诗人孙原湘说项羽“无心杀季真仁度,并力除秦是本谋。独弃关中酬故将,平分天下与诸侯”(《题仲瞿西楚霸王之墓诗后》)。这些评论,可谓高屋建瓴。

英雄心理之三:高度自信

项羽不杀刘邦是建立在他对自身勇气和实力充分自信的基础上的。“君不见当年项王之力能拔山,驱除天下犹转圜。”(宋·曹勋《前有一樽酒》)“项羽提戈来救赵,暴雷惊电连天扫。臣报君仇子报父,杀尽秦兵如杀草。快战气盛声喧呼,诸侯壁上惊魂逋……”(清·郑板桥《悲项羽》)。钜鹿大战中“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史记·项羽本纪》)。这种惟我独尊、谁与争锋的气势,撼三军,动天地。虎狼之秦尚不在他眼里,区区刘邦又岂在话下。即使在楚汉战争爆发后,项羽仍有多次消灭刘邦的机会。一次是在彭城之战中,汉军大败。楚军将刘邦团团围住,眼看刘邦插翅难逃,谁知“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砂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史记·项羽本纪》)。这一役刘邦虽然侥幸保住了性命,却差点儿女不保,而太公、吕后则被楚军生擒。又一次是项羽为救彭城,追刘邦至荥阳,并夺取汉军供粮通道。虽然刘邦用陈平计离间了项羽与范增,仍被楚军重重围困,最后刘邦只有牺牲城内两千女子及将军纪信,带数十骑从城西门悄悄出逃。鸿门宴发生时,项羽不仅携巨鹿之战胜利之威势,而且与刘邦实力悬殊(“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由此看来,鸿门宴上项羽完全没有必要采用暗杀的手段来消灭刘邦。如果不是他在其他方面的失策,他完全有能力控制全局,清除刘邦。他的自信心理是有雄厚实力做基础的,并非妄自尊大。也许,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还有政治上的考虑。在项羽看来,至少在当时刘邦还算不上是他的对手,再说当时秦患未除,他还需要刘邦的配合,如果随意杀了刘邦会引起诸侯的不满和恐慌,造成抗秦联盟的瓦解。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上项伯的撮合和刘邦降贵纡尊的登门谢罪,项羽终于放弃剿灭刘邦的打算。应当说,这不是项羽的妄自尊大,而是他深思熟虑的明智选择。

[1] [2]  下一页


Tag:教材研究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 - 教材研究
《试析《鸿门宴》中的项羽英雄心理》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