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教材研究关于《指南录自序》的几点疑问» 正文

关于《指南录自序》的几点疑问

[10-05 22:00:23]   来源:http://www.suxue6.com  教材研究   阅读:8360

概要:关于《指南录自序》的几点疑问郑义广拙作《“后序”正解》刊出后,承蒙不弃,得到了老师们的多方指正,见刊者,前有王忠贤先生的《<“后序”正解>商榷》((见《语文学习》2010年第7期)),近有孙富中先生的《<指南录自序>真的不存在吗?——兼与郑义广先生商榷》(见《中学语文》2011年7-8合刊),感激、惶恐之余,我又进行了一番思考,觉得情况或许并不那么简单。首先,为了批驳我的“后序大致相当于如今的跋”的观点,王忠贤先生花了大量篇幅对“序”与“跋”做了仔细的甄别,说“在前者为‘序’而在后者为‘跋’,‘序’详而‘跋’简”。对于这种常识性的问题本不需过多着墨,但既为立论的基础,也是马虎不得的。然而我想说的是,王先生在谈了很多二者之间的区别之后,仍然没有把“后序”与“跋”区分开来。他在文中写到:“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生前编的一部《金石录》,前头早已写有《自序》,晚年的李清照抚今追昔又写了篇悲愤哀婉的‘序’,当然只能称为‘后序’而置之于书后了。”恕我鲁钝,在此弱弱地问一句,既然说“后序”还是“序”,又承认《金石录后序》是置于书后的,那它究竟属于“序”,还是属...
关于《指南录自序》的几点疑问,标签:教材研究资料,http://www.suxue6.com

关于《指南录自序》的几点疑问

郑义广

拙作《“后序”正解》刊出后,承蒙不弃,得到了老师们的多方指正,见刊者,前有王忠贤先生的《<“后序”正解>商榷》((见《语文学习》2010年第7期)),近有孙富中先生的《<指南录自序>真的不存在吗?——兼与郑义广先生商榷》(见《中学语文》2011年7-8合刊),感激、惶恐之余,我又进行了一番思考,觉得情况或许并不那么简单。

首先,为了批驳我的“后序大致相当于如今的跋”的观点,王忠贤先生花了大量篇幅对“序”与“跋”做了仔细的甄别,说“在前者为‘序’而在后者为‘跋’,‘序’详而‘跋’简”。对于这种常识性的问题本不需过多着墨,但既为立论的基础,也是马虎不得的。然而我想说的是,王先生在谈了很多二者之间的区别之后,仍然没有把“后序”与“跋”区分开来。他在文中写到:“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生前编的一部《金石录》,前头早已写有《自序》,晚年的李清照抚今追昔又写了篇悲愤哀婉的‘序’,当然只能称为‘后序’而置之于书后了。”恕我鲁钝,在此弱弱地问一句,既然说“后序”还是“序”,又承认《金石录后序》是置于书后的,那它究竟属于“序”,还是属于“跋”呢?

其次,孙富中先生有个和王先生一样的“铁证”,就是《指南录自序》赫然在目,有案可稽。我承认,写《“后序”正解》之前并没有看过《自序》这篇文章,有失察之处,但是找到之后,细读之余,我发现该文词句窒碍,豪气全无,与《后序》文风大不相类,且全篇无一句提及《指南录》创作,颇不合“序”之文法,于是对他是否真的出自文天祥之手很感怀疑。我看了王忠贤、孙富中两先生提供的文献资料,最早的也只是近代的《四部丛刊》,其他资料也都只是层层相因,并无独具见解的地方,均可理解为据《四部丛刊》而来,了无新意。那么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那就是,《指南录后序》写出后,时人或后人不了解其“古风”之意,以为《后序》之外,尚有《自序》,惜其不传,故伪托之,时间一久,大家就信以为真了。

最后,王、孙二先生都对《自序》最后的“德祐二年闰月日,庐陵文天祥自序”作了解释,王先生根据《指南录》组诗中《发通州》一首的“小序”,以及近人黄兰坡先生的《文天祥诗选》注释得出了这篇《自序》实在《后序》的前两个月写成的。而这正是我疑惑的第三个方面:我在浏览《文天祥全集》时发现,所谓的《自序》中的很多内容,在《指南录》组诗的各篇“小序”中都有述及,有的在文字上甚至几于雷同。既然小序中都有交代,总序中再来不厌其烦的叙述还有意思吗?还有必要吗?由此我提出一个猜想,会不会各诗开头的小序就是后人伪托这篇《自序》的材料和依据。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我认为《指南录自序》的真伪问题可以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但是一则不才学术根基不厚,难当重任,再则条件有限,资料阙如,三则整日忙于课务,又无闲暇,因此这个问题一直在心中悬而未决,希望在此把它提出来,供大家思考,如果将来能够得到完满的解决,那么我想,无论结果证明了我猜想的正确,或者是痴人说梦式的无知,于我都是感到高兴的事情。


Tag:教材研究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 - 教材研究
《关于《指南录自序》的几点疑问》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