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故乡》教学实录» 正文

《故乡》教学实录

[09-09 14:08:38]   来源:http://www.suxue6.com  语文教学反思   阅读:8688

概要:师:哪个字最根本?生:官。师:为什么?生:官管当兵的。(笑)生:官是剥削者。(笑)生:官是最高统治者。(笑)师:有道理,不要笑。只是多了两个字,叫“统治者”就行了。官代表政权,刚才那位同学说根本原因是腐朽的社会制度,而官呢?就是维护着这个腐朽制度的。所以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是很深的,它通过闰土变成木偶人这件事,给我们指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也就是说,辛亥革命未能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关于闰土,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了?那我们来讨论杨二嫂的问题。五、讨论“杨二嫂”生:杨二嫂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生:杨二嫂说话为什么这样刻薄?师:“刻薄”这词用得好。我们看小说看电影,总喜欢说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刚才这同学用了个高级的名词,叫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那么杨二嫂究竟是好还是坏呢?生:她是好人。师:为什么?生:因为杨二嫂是劳动人民,贪小便宜是因为穷。作者是同情她的。师:但作者对她是不是只有同情呢?生:(齐)不是。师:还有什么?生:讽刺、批判。师:从哪儿看出来的呢?生:作者把杨二嫂称为“圆规”。师:对!“圆规”这总不是尊称,是吗?而且连引号都不用,就叫她圆规了。为什么?这是什么写...
《故乡》教学实录,标签: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初中语文教学反思,http://www.suxue6.com

师:哪个字最根本?

生:官。

师:为什么?

生:官管当兵的。(笑)

生:官是剥削者。(笑)

生:官是最高统治者。(笑)

师:有道理,不要笑。只是多了两个字,叫“统治者”就行了。官代表政权,刚才那位同学说根本原因是腐朽的社会制度,而官呢?就是维护着这个腐朽制度的。所以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是很深的,它通过闰土变成木偶人这件事,给我们指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腐朽。也就是说,辛亥革命未能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关于闰土,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了?那我们来讨论杨二嫂的问题。

五、讨论“杨二嫂”

生:杨二嫂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

生:杨二嫂说话为什么这样刻薄?

师:“刻薄”这词用得好。我们看小说看电影,总喜欢说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刚才这同学用了个高级的名词,叫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那么杨二嫂究竟是好还是坏呢?

生:她是好人。

师:为什么?

生:因为杨二嫂是劳动人民,贪小便宜是因为穷。作者是同情她的。

师:但作者对她是不是只有同情呢?

生:(齐)不是。

师:还有什么?

生:讽刺、批判。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生:作者把杨二嫂称为“圆规”。

师:对!“圆规”这总不是尊称,是吗?而且连引号都不用,就叫她圆规了。为什么?这是什么写法?

生:借代。

师:嘿,你怎么知道的?

生:老师从前教到过这种写法。

师:哦,你们的老师给你们的知识真丰富。那么为什么用圆规来借代呢?

生:她两手搭在髀间,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

师:对了,要两样东西有某种相似,才能借代。那么,杨二嫂说“我”阔了,又说“我”有三房姨太太,这样胡说八道,像好人吗?我们还是换一种思想方法吧。是不是一定要讲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生:叫中间人物。

师:对,同学们还很懂得文艺理论呢!其实杨二嫂只是一个刻薄的自私的小市民,作者对她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

生:作者是不是也要写出杨二嫂的变化?

生:杨二嫂是变化了。

师:变得怎样了?

生:颧骨变高了,嘴唇变薄了。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她瘦了。

师:薄嘴唇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呢?

生:嘴厉害。(笑)

师:谁讲的?说得好啊!(笑)好,我们可以小结一下了:这篇小说是为了写出农村经济日趋破产,那么写了闰土不就够了吗?为什么还要写杨二嫂呢?看谁的思维最敏捷。……好,好几个女同学已经举手了。男同学呢?好,请你先说。

生:要反映旧社会的妇女问题。(笑)

师:好啊,他考虑问题可真广,还考虑到了妇女问题!(大笑)这问题很高级。

生:为了写出各阶层的情况,杨二嫂是小市民的代表。

生:说明了当时社会的复杂。

生:从各个阶层来表现中国农村的萧条破产。

生:各个阶层的人民都很痛苦。

师:你看,我们大家七凑八凑把一个高级的问题解决了。是啊,连开豆腐店的杨二嫂都破产了,那就更不用说当雇工的闰土了。而且,我们还可以联系到其它的描写,如:卖掉家具收不起钱来,有的则来拿家具。这就给我们画出了一幅农村破产的图画。还有其它的意见吗?(这时下课时间到了,老师征求学生意见)时间过得真快,大家要休息吗?疲劳吗?

生:(齐)不!

师:为什么?

生:学得有趣。

六、讨论“宏儿和水生”

师:好,今天是星期天,那就往下讨论宏儿和水生的问题。为什么要写宏儿和水生呢?

生:为了写出两代人的友谊。作者只怕宏儿和水生重复上一代生活,又隔膜起来。

师:但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宏儿与水生间又有真挚的友谊啊?

生:小孩对小孩不怕羞。

生:临别时,水生约宏儿去他家玩。

师:但这是不是叫重复呢?

生:这叫“重映”。

生:最好叫“重演”。

师:哪个yǎn字?

生:演戏的“演”。

师:演的什么戏?(笑)

生:悲剧。

师:对,对,人生的悲剧。那么究竟是为什么要写出这一对下一代呢?

生:为了寄托作者对下一代的希望,希望不要再重演这一悲剧。

师:好,提到希望,我们就过渡到第六个问题——离乡途中的“我”。关于希望,同学们有哪些问题?

七、讨论“离乡途中的‘我’”

生:为什么想到希望,又害怕起来了呢?

生:“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是什么意思?

师:是啊,这些问题有相当难度,我倒要看看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多强。先看为什么会害怕起来。

生:群众不觉悟,受毒害深,要创造新生活就很难。

生:“我”害怕下一代又隔膜起来。

师:那么希望能不能实现?

生:不能。

师:对了,要实现希望很难。我再补充一下,作者所希望的究竟是什么?

生:是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的强烈愿望。

师:课文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吗?

生:课文里说“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师:那是什么样的生活?

生:幸福的生活。

师:作者有没有具体告诉我们是怎样幸福的生活?

生:(齐)没有。

师:对,他只是否定了三种生活。哪三种呢?

生:我的辛苦辗转的生活,闰土的辛苦麻木的生活,别人的辛苦恣睢的生活。

师:辛苦恣睢的生活是指谁的?

生:(齐)杨二嫂。

师:对,你们一下子就说对了。这个问题,杂志上好像也争论过,而你们一下子就解决了,所以你们完全有能力写文章到杂志上去发表。(笑)当时鲁迅还不知道新生活是什么样的,鲁迅的思想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的。当时他的希望是什么呢?

生:茫远的。

师:对了,是渺茫的、遥远的希望。这就是“我”想到希望要害怕的原因。下面有一句非常难懂的话(105页第1行):“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吗?”这话怎么理解?我先这样问:闰土为什么崇拜偶像?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 上一篇:睡美人
  • 《《故乡》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