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古诗词学习古诗文教学南怀瑾:谜一样的国学大家» 正文

南怀瑾:谜一样的国学大家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古诗文教学   阅读:8509

概要:-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南怀瑾 南怀瑾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谜。他集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各种称呼于一身,成为一名为“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国学大师。有人称他为易学大师、佛学大师;有人称他为禅宗大师、密宗上师;也有人称他为当代道家或现代隐士;还有人形容他是一位世界上第一流、最高明的江湖术士……在台湾,他还曾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 青年时曾自称“北汉王” 南怀瑾的故乡是浙江温州乐清,1918年他出生在乐清靠海边的一个叫南宅的古村。南怀瑾从小接受严格的私塾教育,后来在他家附近的一座庙里自学,这让他一辈子与佛结下不解之缘。在这幽静的古庙里,南怀瑾除精研四书五经外,涉猎已遍及诸子百家,在这遗世独立的世界里过着宁...
南怀瑾:谜一样的国学大家,标签:古诗文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南怀瑾
  
  南怀瑾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谜。他集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各种称呼于一身,成为一名为“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国学大师。有人称他为易学大师、佛学大师;有人称他为禅宗大师、密宗上师;也有人称他为当代道家或现代隐士;还有人形容他是一位世界上第一流、最高明的江湖术士……在台湾,他还曾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
  青年时曾自称“北汉王”
  南怀瑾的故乡是浙江温州乐清,1918年他出生在乐清靠海边的一个叫南宅的古村。南怀瑾从小接受严格的私塾教育,后来在他家附近的一座庙里自学,这让他一辈子与佛结下不解之缘。在这幽静的古庙里,南怀瑾除精研四书五经外,涉猎已遍及诸子百家,在这遗世独立的世界里过着宁静的读书生活。
   十七岁那年,南怀瑾得知浙江国术馆是公费,还管吃住,从小喜读《水浒传》之类侠义故事的他,离开家乡满腔热血地奔赴杭州,去西子湖畔的浙江国术馆去习武。国术馆的老师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南怀瑾除了学习学校里安排的拳脚之术外,还经常在西湖边寻访奇人异士。1937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浙江国术馆,获得武术教官资格。
   这时,抗战烽烟四起。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南怀瑾也想凭借自己的一身武艺去杀敌报国。那时南京已经沦陷,国民党的临时陪都在重庆。他毅然辞亲远游入川。在成都,他结识了一个志同道合的还俗和尚钱吉,他们一起到了川康边界的大小凉山地区,办起了一个“大小凉山垦殖公司”,自任总经理兼自卫团总指挥,队伍也日益壮大。他那时还很年轻,在蛮荒之地,竟拉起了一支近万人的流亡之众。大概古书读多了,他后来像《三国演义》一样, “挂印封金”,当时他自称北汉王,自称总司令。一个偏野之地突然冒出来这么一股武装,自然不为地方军阀和国民党政府所容,南怀瑾迫于各方压力不得不辞职,去宜宾《金岷日报》当了编辑。后来他从宜宾回到成都,谋到了在成都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担任武术教官和政治指导员的公职,并在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
   在成都中央军校当教官时,南怀瑾经常外出寻仙访道,结交名人,如“厚黑教主”李宗吾,后来的民革中央名誉副主席贾亦斌。在他结识的这些人中,对南怀瑾影响最大的要数袁焕仙。袁老先生乃川北禅宗大德,是一个名重一时的江湖高人。他住在离成都不远的灌县青城山灵岩寺里。这个灵岩寺比较闻名,当时不少知名学者如冯友兰、钱穆等都曾住在寺内闭关静修。
  几次晤谈之下,袁焕仙与南怀瑾由忘年之交而成为师生。南怀瑾逐渐对军校教官的工作没兴趣了,而是专心致志跟袁焕仙学佛学禅。袁焕仙闭关结束,下山到成都成立维摩精舍,南怀瑾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追随其左右潜心修佛参禅。袁焕仙在维摩精舍讲学,涉及儒释道三家学问,南怀瑾把它逐字逐句地记录下来,编成“维摩精舍丛书”。当时南怀瑾正二十五岁华年,已深得袁老先生真传。后来,南怀瑾漂泊多年,这本书一直带在身边。等他在台湾有了自己的出版社时,还把恩师这本书出版。
  为求深入研究佛法,南怀瑾奔赴峨眉山的大坪寺闭关。南怀瑾穿上僧衣三年闭关阅藏,斋戒素食,青灯古佛旁日夜苦读经、律、论佛家经典,通读佛教集大成典籍《大藏经》,遂至终生受益无穷。
   南怀瑾出关后,抗战已经胜利,他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宗各派,对佛理有了更为精深的研究。他也得到多位上师的印证,承认他为合格的密宗上师。之后南怀瑾讲学于春城云南大学和四川大学。1947年年底,南怀瑾回到了阔别九年多的故乡,并开始隐居在西子湖畔。
  在台湾的困顿岁月
  1949年,伴随着解放军一路以催枯拉朽之势南下,已经归隐山林的南怀瑾本已闲散入定的心再也无法平静,时年三十一岁的他避乱世于上海虹口区的一个佛教医院里。他住在当家的智方法师给他安排的一间特等病房里独自安静地读书修身。
   南怀瑾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尽管不满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无能,却不会跳出这个营垒反戈一击。
   1949年2月28日,南怀瑾没来得及和家人告别,就匆匆地只身买好去台湾的船票。船到台湾基隆,回想起出逃的狼狈经历,他感慨万千地吟出:“三百年来养士潮,为何文武尽皆逃。”
   其实在1947年他曾回过老家,同家人商量,全家一起走。但南怀瑾最终没有说动父亲。他只好辞别了年迈的双亲和妻儿,离开家乡。他本打算自己先去台湾安顿好,再把全家老小接过去。谁知道这一去之后,亲人分离,生死两茫茫。直到双亲辞世他也没能见上一面。 “父母在,不远游。”深受传统文化教育熏陶的他,对于自己一直未能亲自尽孝,特别是母亲1990年离世时他不在身旁而一直耿耿于怀。
   母亲去世的当年秋冬,南怀瑾充满愧疚地邀请在祖国大陆的妻子王翠凤来香港会面。不思量,自难忘。重逢时南怀瑾对她说:“过去几十年辛苦你了,日子不好过,让你受了许多委屈折磨。”可王翠凤却平静地回答:“过去的事说它干什么,只管未来吧。”南怀瑾的学生们热情地带着这位师母去逛商场、看电影,甚至到美容院烫了头发,还要买高跟鞋送给她。对大家的热情,王翠凤愉快而自然地一一接受,她为了使大家高兴,使事情圆满而默默地承受一切。王翠凤没有留恋香港的灯红酒绿,只住了半个月就提前返回故乡。
   五十多年的夫妻,相聚只有两年,再相逢也只有两周。而南怀瑾在台湾一待就是三十六年,一直到1985年7月才离开。
   在台湾,南怀瑾刚来时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辈。微不足道的南怀瑾当时孤身一人流落台湾,身上带的不是黄金美钞,而是一大堆笨重的书籍。过了而立之年的他,在这儿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生存。
   南怀瑾那时住在基隆。有天基隆一家小旅馆失火,住在旅馆的旅客本来都是从祖国大陆逃出来的,现在又成了无家可归的人。有个叫杨向薇的东北姑娘孤身一人来台湾,她也在这批火灾难民之中。南怀瑾天性慈悲仗义,他的家就成了临时招待所。不久难民们先后都搬出去,只有杨向薇还住在他家。同是天涯沦落人,很快他们碰撞出火花组成了新的家庭。
Tag: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古诗词学习 - 古诗文教学
《南怀瑾:谜一样的国学大家》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