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如果你是沈复,你会怎样拍手叫好呢?(生拍手,哦哦的热闹),仅此而已吗?如果你是导演,要为这个场面设计几句台词,你会怎么设计?
生1:好好玩啊!
生2:果然像一群白鹤。
生3:我说的是改编版的,可以吗?
师:当然!
生3:此图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妙哉!妙哉!
生4:善哉!善哉!妙极了!妙极了!
生5:小鹤鹤,再陪我玩会嘛,再陪我玩会嘛,不要走,不要走——(场面热闹)
师:孩子,当沈复如此神醉神往的时候,他说的怡然称快会是一种怎样的语气呢?
生:很有力度,很感叹的语气。
师:但是课文的标点——
生:我觉得应该用感叹号,不应该用句号,因为这里表达的是一种畅快的心理,声音该是很高亢的!
师:有道理,你能示读一下吗?
生读得很不错,再让全班读。
生:我觉得这里该是一种感叹的语气,声音可以轻一点,但要读出陶醉的感觉。
师:请示读。
生读陶醉之感,全班再读。
师:孩子们,通过两种朗读处理方式,你知道什么规律了吗?
生1:一句话的读法要根据感情来确定.
生2:一句话在不同的情景下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只要符合人物的情感都是可以的。
……
对“怡然称快”的咀嚼,使学生懂得了一种读书的方法——用想象与联想丰满文字的空间,只有走进文字,放飞思维,文字才会散发出迷人的光芒;让学生懂得了文字是有生命的,但需要用心和它亲近,用心去品读,否则,这个生命就会枯萎;让学生懂得了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尽信书,不如无书。”面对本来就没有标点的古文,不只是编辑可以加标点,我们也可以用心去给它重新标点,也可以让它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芒。这里,学生获得了一种读书的乐趣,懂得了一种读书的方法,更感受到了用心读文的价值所在。
此“拔”非彼“跋”——看似错误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