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写作教学2017年高考福建卷材料点评题备考方略» 正文

2017年高考福建卷材料点评题备考方略

[04-19 21:55:37]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写作教学   阅读:8879

概要:2013年高考福建卷材料点评题备考方略 林承雄 【考情概览】自2009年以来,高考语文福建卷的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出现了一种新题型——材料点评,又称“时文评说”。该题型旨在“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它要求考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简要阐述”。请看下表:2009-2012年材料点评题取材内容、设题形式与赋分情况一览表年别取材内容设题形式赋分评论字数2009清明节祭奠亲友方式的变化(双则材料)⑴概括内容⑵阐述看法2道小题,⑴2分,⑵5分100字2010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交融(双则材料)⑴概括内容⑵阐述看法2道小题,⑴3分,⑵7分150字2011外国名的中国翻译(单则材料)⑴概括观点⑵阐述看法2道小题,⑴3分,⑵7分150字2012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单则材料)表明看法,简要阐述1道小题,7分150字 过去四年间,材料点评题在设题形式、赋分方面有所变化。前三年都设两小题,一小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一小题考查对材料的评说。2012年调整为一小题,即材料评说,减少了概括题。该题型结构由材料与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
2017年高考福建卷材料点评题备考方略,标签:写作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2013年高考福建卷材料点评题备考方略

                     林承雄

 

【考情概览】

自2009年以来,高考语文福建卷的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出现了一种新题型——材料点评,又称“时文评说”。该题型旨在“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它要求考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简要阐述”。请看下表:

2009-2012年材料点评题取材内容、设题形式与赋分情况一览表

年别

取材内容

设题形式

赋分

评论字数

2009

清明节祭奠亲友方式的变化(双则材料)

⑴概括内容

⑵阐述看法

2道小题,⑴2分,⑵5分

100字

2010

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交融

(双则材料)

⑴概括内容

⑵阐述看法

2道小题,⑴3分,⑵7分

150字

2011

外国名的中国翻译

(单则材料)

⑴概括观点

⑵阐述看法

2道小题,⑴3分,⑵7分

150字

2012

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

(单则材料)

表明看法,简要阐述

1道小题,7分

150字

    过去四年间,材料点评题在设题形式、赋分方面有所变化。前三年都设两小题,一小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一小题考查对材料的评说。2012年调整为一小题,即材料评说,减少了概括题。

该题型结构由材料与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内容主要是新近发生的与中学生学习、生活具有较高相关性的社会热点现象、问题,并且有能够让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的开放空间。要求原来体现为两道试题,一是对试题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概括,这与语言运用的“压缩”相同;二是要求考生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评判,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阐述理由。

材料点评题考查重点是针对某个问题表明观点、阐述理由,合理地推断材料与材料以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能力。提供考生阅读的材料可以是单则的,也可以是多则组合的。

【高考链接】

(2012年福建卷第17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 分).

    数字时代的书写方式.纸笔书写已不再是主流,电脑输入越来越普及。“笔”是输入法,“墨”分RGB(红绿蓝色彩模式),“纸”有doc、txt.行楷草隶篆的转换也不过是鼠标轻轻一点。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保持纸笔书写的习惯。

    对于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答:                                  

〖解题指津〗

这道材料评说试题提供给考生的是单则材料。材料描述的是数字时代书写方式:纸笔书写不再是主流,电脑输入日渐普及;在这样的变革中,依然有人保持纸笔书写的习惯。这则材料内容与当下学生学习实际关联密切。题干要求部分限定了考生评说的角度——对纸笔书写与电脑输入的看法,立论平易,考生可从二者择其一来展开理由阐述,将纸笔书写、电脑输入各自的利弊、价值等予以扼要解说。答案组织时,应先亮明观点,后阐明道理。因为字数限定在150字左右,所以语言表达要简洁、鲜明、概括、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示例一] 数字时代,要重视纸笔书写。纸笔书写是一种原生态的记录方式,手稿具有私人意义,留存许多记忆;纸笔书写动作是下意识的,有助于思维连贯,写作过程会比较美好。坚持纸笔书写习惯,可以增进对汉字的喜爱;追求纸笔书写之美,可以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示例二] 电脑输入,总体效率更高。经验告诉我们,初成的文稿一般还要反复进行文字修改和段落调整,如果是在纸上,修改和调整既不方便,还会浪费纸张。如果写作还需要参考或引述网上的电子文本,与纸笔书写相比,电脑输入的优势更明显。在网络实时通讯方面。电脑愉入可以大显身手,纸笔书写则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技法指导】

如何解答材料点评题?

首先,细读材料,找出联系。要对材料中反映的现象或问题、蕴含的观点做出恰当的评论,首先得认真读懂材料,抓准材料的内涵,理清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材料所阐述的特定现象或事件的本质,才能在评论时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探究意图,亮明观点。试题所供材料都是针对某个社会现象、现实问题来表明某种观点的载体,都体现了该材料信息报道者(或传布者)一定的意图,或带有明显的主观的赞扬或批评的色彩,或只是客观中立地呈现某一值得大家关注与思考、争议的现象,以引发读者的回应与讨论。考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应该体察到蕴含于材料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倾向,然后根据自己对这一现象或事件的认识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或态度。

再者,具体分析,阐述理由。考生在解答材料点评题时,对自己提出的观点必须有必要的分析论证,阐述理由应具体、辩证,论据可靠;提出对策应有针对性,符合材料实际,这样才能使读者信服与接受。

最后,理清脉络,精炼语言。材料点评要注意条理分明,脉络清晰。有观点、有论据,有概括、有阐述,言之有据,析之入理。高考要求短评一般150字左右,评述的语言要精炼、准确、连贯,不拖泥带水,不模棱两可。

材料点评题答题步骤:

首先根据自己对材料所反应现象与所揭示问题的理解,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支持”或“反对”,要求态度明确);其次,应紧扣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的道理分析;再者,要作结论性点题。

材料点评题应避免的误区:

⒈观点含混不明,大量转引原材料,没有分析,说理不透。

⒉观点偏激,强词夺理,令人无法接受。

⒊评析条理不清,语无伦次。

⒋语言表达拖沓,语句破碎,用词不当。

⒌字数明显不足或严重超标。

【冲关演练】

⒈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 分)

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7月15日发行,新版收录了“给力”、“雷人”、“宅男宅女”等网络热词,但也有部分网友自创词被拒。主持修订工作的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表示,“剩男剩女”等词因不够尊重人未被收录。(7月15日中央电视台)

对于词典拒收“剩男剩女”等词,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                                  

⒈《现代汉语词典》是规范类工具书,在收录新词时,应慎重。字典、词典收录网络热词,要考虑这些词语的通用性、普遍性,也要考虑其生命力,即稳定性。结婚不结婚、生育不生育,是绝对不可侵犯的个人自由,部分年轻男女成为“剩男剩女”,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一律以“剩男剩女”这类词语称呼,不够尊重人,词典拒收,可以理解。

⒉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 分)

近日,“厦门大学微博协会”发布微博称,厦大将开设“爬树课”。在这门课上,可以学习如何安全爬上任何树,并在上面自由移动,甚至“在树木之间灵活穿梭”。厦门大学要开设爬树课一事不是传言,是事实。事情的起因是厦大校长希望借鉴美国部分大学开设爬树课的经验,教会学生一些特殊逃生技能。(7月25日人民网)

对于大学开设“爬树课”,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⒉大学不仅需要开设“爬树课”,还应当教授各种救生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大学生是即将走上社会的公民,不仅需要谋生的专业与技能,同时需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在各种环境求生和救人的能力。大学开设“爬树课”,本意是教会学生逃生技能,这体现了对生命的珍惜、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不仅是大学管理者的一种觉醒,也是对中小学教育的一种启迪。

⒊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一条微博: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题目中有一道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参看附图)引众多网友热议,一天时间里就被转发近2000次,评论400多条。这是来自东方网4月18日《新闻晚报》的报道 。

    对“我不会让梨”这一回答被判错,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⒊“我不会让梨”被判错,折射出当下语文教育的僵化与刻板的弊端。尽管“不让”流露出自私的心理,但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不让”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敢于说真话是做人的基本素养,应予以必要的尊重。固然,小学生的礼让、为公等美德教育须臾不可或缺,但是简单粗暴的“标准答案”的灌输式教育无疑是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的。

⒋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日,一张“恩施状元游街”的微博图片引起关注——4名身穿校服的小伙子扛着一块大幅“喜报”,一名胸戴大红花的男生站立在一辆小车中,紧随其后的是数十人组成的腰鼓队。日前,相关学校已证实此事。

材料二:来凤县高级中学校长周曼向记者证实,该校学生杨元以668分的高考成绩,成为全县以及恩施州的理科状元。6月25日,高考成绩发布当天,学校组织师生举行了庆祝活动,鼓乐队是学校花钱从外面请的,当天载着杨元游街的黑色轿车,是他向朋友借的,初衷只是帮杨元庆祝。周校长还称,参加此次庆祝活动的有数百名师生,大家多是自发参与的。

对高考状元游街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⒋高考状元游街是一种功利性商业化的高调炒作,是不合理的,不值得提倡。首先,现代教育倡导的是人才的全面发展,而非“唯分数论英雄”,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其次,高考仅仅是一场考试而已,高考状元也仅仅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的成绩突出者;高考成绩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不能对其进行盲目追捧和“过度消费”。再者,这种炒作也可能助长高考状元的虚荣心,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生时颠沛流离、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在去世一千多年之后突然变得很忙,忙着四下赶场参演“COSPLAY”,一会儿是送水工、肌肉男,一会儿是火影忍者、高达战士,那一脸忧思严肃的固定表情和各种夸张、反常的身份扮相之间的巨大反差,让人顿生奇特的滑稽感。

这就是网络上暴发性流行的“杜甫很忙”。高中语文教科书里的“诗圣”画像,被在读的或是曾经的学生们利用来再创作、涂鸦拓展成了各种形象,据说总数达200多种,原本只以诗歌传留后世的诗人,在网友们的恶搞里跨越了时空,进入现实或幻想,成了无所不能的人物。
    有人开始担心,学生们随意拿文化名人消遣娱乐,会失了分寸,辱没传统。
    对“杜甫很忙”这一“恶搞”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⒌示例一:“杜甫很忙”这一“恶搞”现象令人忧虑。当下中国,“穿越”、“戏说”、“恶搞”等在电视等各种传媒上盛行一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历史虚无主义的倾向,其单薄肤浅、游戏历史、解构传统的浮躁心态,对青少年有着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杜甫很忙”折射出人们对文化的淡漠、精神的缺失与素养的不足,应引起全社会的反思,我们应尊重历史文化名人和精神偶像。

示例二:“杜甫很忙”这一“恶搞”现象不必过虑。这是人们对于已然过分坚硬的历史或社会现实的一种娱乐化的精神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它有着解构权威、破除长期僵化的教条观念和强迫性思维定式的作用,能让人们在荒谬搞笑里获得心理的暂时的轻松自在。“杜甫很忙”之类的涂鸦恶搞事件应引起广大教育或文化从业者的反思:我们的文化教育传播方式究竟该如何调整,才能正面满足年轻一代的精神和心理的需要。

⒍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学生现在从小学开始就学习英语,考高中、考大学、考研究生,英语都是必考科目。汉语却不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更不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查科目。据一位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老师说,他的已读大学三年级的儿子,写一则百余字的申请书,竟有28个错别字。在复旦大学举办的一次汉语比赛中,中国学生输给了外国留学生组成的队伍。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⒍示例:母语学习不容轻视。当下中国英语学习热潮涌动,这充分体现了国人走向世界的美好愿望。但是,重英文、轻汉语的“一边倒”现象也日趋明显。国人母语水平的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应该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该重视母语教学,明确教学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帮助学生切实提高母语应用能力。

⒎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在草案形成过程中有较大争议的“常回家看看”精神慰藉条款,写进了草案。草案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新京报》6月27日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⒎用法律来规范某些道德义务,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很多时候道德与法律无法截然分开。将“常回家看看”这样的道德义务规定到法律中,可将这种道德义务上升到法律义务。由于法律本身具有指引、评价、预测、强制等作用,因此它能让子女们更广泛更深入地履行这一义务,让“常回家看看”、给予老年人精神需求等在现实中更容易得以实现,能促进传统美德的继续发扬光大。

⒏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名为刘闻雯的女孩称去年12月份加入了湖北省作协,她参加节目时将李白诗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下句接成“一江春水向东流”备受争议。网友质疑“现在凭一张脸就能进作协了?”面对质疑刘闻雯粗口回应,“放你全家的屁,你丫把唐诗三百首全背出来听听……。”(5月13日《京华时报》)

      材料二:省作协作家竟然对不上一句广为流传的李白诗词,刘闻雯因此遭到网友嘲讽,甚至有不少人质疑其作家身份;也有网友认为情有可原,不必其穷追猛打。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⒏示例一:面对批评与质疑,应该不失豁达淡定的风度。美女作家刘闻雯接错诗词,面对网友质疑粗口回应,不仅是网络失德,同时也有损个人形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全知全能,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这是为人求真的表现。因此,承认自身的错误、不足,并勇于自我批评,扬长弃短,长善救失,才能逐步完善自我。

示例二:少一点苛责,多一些宽容。美女作家接错诗词,这是常识性错误,也是偶然性错误,在特定场合出现这样错误,可以原谅。对此,网友固然可以嘲讽、调侃,但若口出污言秽语,上纲上线,乱扣帽子,予以打压,实施人身攻击,这未免太过暴戾。社会需要合乎理性逻辑与道德标准的质疑与批评,不可以让戾气、偏执、浮躁填埋了宽容与真爱。

⒐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3月20日,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为刘路颁发奖金100万元。当日,中南大学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校长张尧学宣布,破格聘任攻克国际数学难题的在校学生刘路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今年22岁的刘路成为我国目前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

材料二:中南大学的这一举措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表示:“破格聘用刘路是基于对仅为本科学生的他能够破解世界级难题所表现出来的科研能力的肯定,这不是一般学者能够做到的。中南大学将会为他提供好的科研平台和环境,希望他能将自己的天赋充分展现。”也有人发出质疑,22岁的正教授级研究员,有点草率吧?

你对22岁的刘路被评为正教授级研究员这一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⒐示例:22岁的刘路被评为正教授级研究员,这充分体现了中南大学“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远见睿识。中南大学敢于打破陈规陋矩,破除年龄和资历对年轻人的束缚,让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脱颖而出,这一举措在全社会树立起了榜样。建设创新型国家,就需要有大批的创新型人才。而发现、选拔、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与之相关的促进创新型人才迅速成长、壮大的与时俱进、灵活开放的政策。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硕士生当城管队员,这不是浪费吗?”昨日,有消息称常州城管一线执法部门一共有12名硕士研究生,而且这些硕士城管队员中有的就是从事沿街巡查工作。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网友热议。面对热议,这些硕士城管队员和城管部门表示,他们一点都不觉得浪费,城管工作需要了解法律、技术等方面知识,越来越需要高素质人才。而据了解,常州目前正式的城管队员中,大部分是本科学历。

你对硕士生当城管的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⒑示例:硕士生当城管,为提升城市管理品质奠定了优质人才的基础。城市管理要真正实现质的飞跃,必须变执法为服务。进行城市管理理念转变,人是关键因素。引进高学历人才是提高管理队伍素质,提升执法水平的有益尝试。硕士生当城管,可充分发挥其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的优势,给城市管理带来新观念、新方法、新气象,增加更多的人文色彩和弹性空间。


Tag:写作教学写作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写作教学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