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教材研究简论《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意象» 正文

简论《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意象

[10-05 22:00:23]   来源:http://www.suxue6.com  教材研究   阅读:8761

概要:因此,在他的《桃花源诗》中,桃花的形象就不再出现,而这片美丽的桃林也在那个忘恩负义的渔人面前永远消失了。桃花源中的人听到渔人描述外面世界的变幻时“皆叹惋”,并且自言“不足为外人道也”。这里的“外人”与上文“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的“外人”看似含义不同,实则本质相似。当年桃花源中的人就是为了躲避“外人”的战火而逃至此处,没有想到,事隔数百年,“外人”依旧是这样,外面依然是战火不止,争夺不休,他们当然也就不愿意再见“外人”了。“落英缤纷”一词传达的是作者深深的无奈与叹息,他清楚的知道在“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时代,那个美好的乐土是不可能出现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陶渊明的叹息同样也引发了无数后来者的相同的感叹,苏轼“玉室金堂余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的诗句可以说是后来者的代表作。在陶渊明之前,偶然遇仙的传说在《列仙传》等著作中屡见不鲜,但大都与长生不老之类的传说有关,显然是帝王求仙的翻版。而《桃花源记》后,这类题材的传说又多了一层深刻的含义,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时隔千年,我们仿佛仍...
简论《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意象,标签:教材研究资料,http://www.suxue6.com

因此,在他的《桃花源诗》中,桃花的形象就不再出现,而这片美丽的桃林也在那个忘恩负义的渔人面前永远消失了。桃花源中的人听到渔人描述外面世界的变幻时“皆叹惋”,并且自言“不足为外人道也”。这里的“外人”与上文“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的“外人”看似含义不同,实则本质相似。当年桃花源中的人就是为了躲避“外人”的战火而逃至此处,没有想到,事隔数百年,“外人”依旧是这样,外面依然是战火不止,争夺不休,他们当然也就不愿意再见“外人”了。“落英缤纷”一词传达的是作者深深的无奈与叹息,他清楚的知道在“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时代,那个美好的乐土是不可能出现的。

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陶渊明的叹息同样也引发了无数后来者的相同的感叹,苏轼“玉室金堂余汉士,桃花流水失秦人”的诗句可以说是后来者的代表作。在陶渊明之前,偶然遇仙的传说在《列仙传》等著作中屡见不鲜,但大都与长生不老之类的传说有关,显然是帝王求仙的翻版。而《桃花源记》后,这类题材的传说又多了一层深刻的含义,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时隔千年,我们仿佛仍能听见陶渊明们的一声深深的叹息。

著名的特级教师程少堂老师指出:“语文课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主要通过以下6点来体现:教出情感、美感和语感的同时,积淀传统文化、丰富生存智慧、提升人生境界。”而《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恰好积淀了传统文化、传统美感与作者的情感,是否可以成为我们解读这篇名文的一个视角呢?

上一页  [1] [2] 


Tag:教材研究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 - 教材研究
《简论《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意象》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