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教材研究浅谈孔子“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正文

浅谈孔子“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10-05 22:00:23]   来源:http://www.suxue6.com  教材研究   阅读:8431

概要:浅谈孔子“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孔子“仁”的思想是广博的,深厚的,由《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第四单元九则短文就可见一斑。我们可先就九则短文中“仁”的内容来个梳理:第一则: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这则短文,有三层意思:一是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二是要做到“仁”要靠自己,而不是别人;三是“四不”,即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第二则: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这则短文,有这样的核心意思: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 第三则: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
浅谈孔子“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标签:教材研究资料,http://www.suxue6.com

浅谈孔子“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孔子“仁”的思想是广博的,深厚的,由《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第四单元九则短文就可见一斑。

我们可先就九则短文中“仁”的内容来个梳理:

第一则: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这则短文,有三层意思:一是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二是要做到“仁”要靠自己,而不是别人;三是“四不”,即不合乎礼的不看,不合乎礼的不听,不合乎礼的不说,不合乎礼的不做。

第二则: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则短文,有这样的核心意思: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

  第三则: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这则短文中,最重要的一句是“仁”即“爱人”。

第四则: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则短文中,最重要的就是“恕”的思想,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五则: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这则短文告诉:“仁”就是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能够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是实践仁的方法。

第六则: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第七则: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第八则: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第九则: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后四则短文,前三则强调要实践“仁”,就要有坚定信念,要有远大目标,要有宏伟抱负,要有坚强意志,要有高尚节操,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最后一则短文,区分两种人: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处于贫困中,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九则短文,涉及到如下思想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爱人

3、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4、克己复礼

5、 仁者安仁

从中,我们可以对孔子思想中的“仁”作这样的集中概括:

“仁”是在“礼”的外在规范下的生命个体的内在自觉。

孔子“仁”的思想,在笔者看来,具有如下现代价值:

道德价值

孔子“仁”的思想的第一个精华,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

孔子思想中的“仁”或“恕”,就意味着,不愿意儿子施于自己的,自己不要施于父亲;不愿意臣下施于自己的,自己不要施于君上;不愿意弟弟施于自己的,自己不要施于兄长;不愿意朋友施于自己的,自己不要施于朋友。 

“仁”的最低要求是“爱人”,最高境界是“惠施于民而济众”。

 “仁”思想启迪现代人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明白“仁”其实是一种对他人的无私的付出与爱。

 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只因为我们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二、 社会伦理价值

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

孔子“仁”的一个基本内容是对“礼”的自觉,即是“礼”在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实现。孔子告诉我们,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就是“仁”。

“礼”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但是社会人生所必须的。孔子认为,放任人的本性而不立足于“礼”,社会从个人到整体就都会乱了套。

孔子宣扬的那套“礼”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作为现代社会,出于维护社会伦理秩序,需要我们从社会共同利益和共同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动,为建立和谐社会尽一份分内之责。

三、人类自觉精神

“仁”和“礼”是一致的。只不过“礼”是外在的规范,而“仁”则主要是对这种规范的内在自觉而已。

孔子告诉我们,要做到仁,要拥有仁德,关键在自己。自己不追求,自己不努力,再好的目标也等于零。这就需要自觉落实视听言动。

“仁”的境界不容易达到,要行仁却不难,关键看有无这种追求。对每一个人来说,可怕的不是他不具备仁德,而是他丧失了追求仁德的愿望。孔子把“仁”这种境界看得比生命都重要。

这告诉我们现代人,自觉反思和严于律己的精神,是万万不可或缺的。


Tag:教材研究教材研究资料语文学习 - 教材研究
《浅谈孔子“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