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计划总结小学教学计划总结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正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1-15 03:51:2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小学教学计划总结   阅读:8537

概要:文 章www.suxue6.com 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的 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 学 准备一 第一单元 乘法 1.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笔算和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自己计算、交流,获得一般算法 ◆末尾有 0 的乘法让学生尝试、思考 ◆利用题组练习学会新的口算 2.注意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 ◆通过比较体验乘法的一些计算规律 ◆通过比较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通过比较体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分两段安排:先安排例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安排例2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包括口算几百乘几十或几十几、几百几十乘几十)。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相应的口算,即能正确迅速口算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电教、演示、教具)投影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二 第二单元 升和毫升 1.联系具体实际体验容量和认识容量单位 ◆结合实例在具体比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了解“升”的实际意义◆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毫升”的实际意义 ◆结合实践在具体操作中认...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标签:小学美术教学计划,小学音乐教学计划,http://www.suxue6.com
文 章www.suxue6.com

教学计划

单元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 学 准备 一 第一单元 乘法 1.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笔算和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自己计算、交流,获得一般算法 ◆末尾有 0 的乘法让学生尝试、思考 ◆利用题组练习学会新的口算 2.注意通过比较让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 ◆通过比较体验乘法的一些计算规律 ◆通过比较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通过比较体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分两段安排:先安排例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安排例2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包括口算几百乘几十或几十几、几百几十乘几十)。 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相应的口算,即能正确迅速口算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

电教、演示、教具)投影片

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 二 第二单元 升和毫升 1.联系具体实际体验容量和认识容量单位 ◆结合实例在具体比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了解“升”的实际意义◆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毫升”的实际意义 ◆结合实践在具体操作中认识升和毫升间的进率 2.联系现实生活和加强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观察一些容器感受“升”是常见的量 ◆制作 1 升的量器和进行测量,强化 1 升的感知 ◆观察常见器皿感受毫升是很小的单位 3.重视估计容量多少,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 1 升的认识进行估计,加强 1 升的空间知觉 ◆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联系实际感受不同容器的容量多少 4.实践活动突出实践性,注意综合性 ◆通过实践体验容器质地不同、盛水多少,敲击出的音也不同  ◆通过制作“杯琴”并演奏、演唱,体现内容的综合。 本单元内容主要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这部分内容在传统的教材中,都安排在体积计算之后。考虑到容量与容量单位在生活里经常出现,学生会经常接触,同时也和长度、质量的含义及计量单位一样,单独认识和学习是可行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容量,通过容量的多少又可以认识容量单位。因此在四年级单独列出一个单元教学。事实上如果学生具有了容量的概念,对于体积这一抽象的概念的认识,是十分有利的,将成为认识“体积”的基础。本单元分三段安排:先通过例1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容量的含义;再通过例2~例4分别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最后通过例5学习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换算。 本单元之后,还结合安排实践活动“美妙的杯琴”,让学生调整水杯里的水,制作“杯琴”,演奏简单的乐曲。 体会容量的含义,认识计量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换算。

(电教、演示、教具)投影片

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

量杯

容器 三 第三单元 三角形 1.联系现实情景和实际操作认识三角形及其基本特征。◆联系现实世界具体感知——形成表象——抽象出图形。◆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三角形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联系实例并测量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让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 ◆让学生自己观察三角形内角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分类并体验各类三角形特征。◆在操作、画图中掌握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3.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探索、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 ◆计算出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和,并引发联想。◆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确认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应用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和解释相关问题 4.亲身感知并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性 ◆通过量一量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利用对折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角的特点。◆注意三角形知识的内在联系 5.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观察、举例、做图形感受三角形。◆学生在看、围、折、剪等活动中获得各类三角形特征的直接体验。◆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直观形象。 本单元教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过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内容分四段安排:第一段通过例1、例2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第二段通过例3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第三段通过例4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四段通过例5、例6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及其特征,三角形的分类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电教、演示、教具)投影片

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

小棒

小卡片 四 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1.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和已有认识学习运算顺序 ◆联系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解运算顺序。◆利用已有知识学习和掌握运算顺序。◆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引入中括号并理解其作用 2.适当安排比较,引导学生切实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比较中沟通新旧内容的联系 ◆ 比较中感受运算顺序、增强数感。◆比较中感受按顺序运算的重要性。◆比较中掌握相应的运算顺序 3.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感受分析问题的思路 。◆以题组形式沟通类似问题解题思路的联系。◆注意举一反三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本单元教学整数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这是在四上学习了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基础上安排的,也是整数混合运算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内容分三段安排:第一段通过例1教学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二段通过例2教学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三段通过例3教学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材结合混合运算,安排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识中括号,学会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1] [2] [3]  下一页


Tag:小学教学计划总结小学美术教学计划,小学音乐教学计划计划总结 - 小学教学计划总结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