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计划总结小学教学计划总结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正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11-15 03:51:2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小学教学计划总结   阅读:8537

概要:投影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卡片五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相应的图形及各部分名称 ◆感知实例 → 形成表象 → 做出图形 → 抽象图形 ◆测量平行线间距离 → 认识高和底 →介绍相关名称 → 量相应长度加深认识 ◆通过测量,感知、认识等腰梯形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留给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特征的空间 ◆通过比较突出梯形的本质属性 3.重视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拼出相应的图形强化图形的空间形象 ◆通过图形的变换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 ◆为以后用图形转换学习面积计算作适当准备 本单元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是在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包括直观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之后,主要以平行线的认识为基础学习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这些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内容分两段安排:第一段例1、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征;第二段例3、例4,认识梯形和梯形的特征依次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为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打好基础投影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图片图形六 第六单元 找规律 1。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找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提供现实情境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标签:小学美术教学计划,小学音乐教学计划,http://www.suxue6.com
投影片

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

卡片 五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相应的图形及各部分名称 ◆感知实例 → 形成表象 → 做出图形 → 抽象图形 ◆测量平行线间距离 → 认识高和底 →介绍相关名称 → 量相应长度加深认识 ◆通过测量,感知、认识等腰梯形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留给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特征的空间 ◆通过比较突出梯形的本质属性 3.重视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拼出相应的图形强化图形的空间形象 ◆通过图形的变换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 ◆为以后用图形转换学习面积计算作适当准备 本单元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是在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包括直观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之后,主要以平行线的认识为基础学习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这些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内容分两段安排:第一段例1、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征;第二段例3、例4,认识梯形和梯形的特征 依次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为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打好基础

投影片

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

图片

图形 六 第六单元 找规律 1。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找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提供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搭配方法。◆启发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找出搭配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符号总结搭配规律,找出答案 ◆引导学生发现个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通过现实问题的简单应用巩固规律 2。引导学生通过直观表示找简单排列、组合问题中的规律 ◆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找排列方法 ◆用符号直观表示发现排列方法的规律 ◆变化条件引导学生联系已有认识,找出相应的排列方法 ◆通过直接画图解决简单的组合问题 与四年级上册一样,本册教材单独设置找规律的单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找出事物里的一些数学规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考。本单元内容主要是从全部元素中按要求选取某些元素,发现选取方法的规律,找出有多少种选法,分两部分安排:第一,通过例1认识搭配现象中的规律;第二,通过例2认识简单的排列、组合现象中的规律 教学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解决简单的搭配问题,同时学习并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中的规律。

投影片

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 七 第七单元 运算律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 ◆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两道算式的相等关系。◆举出同类例子计算,发现其中的规律。◆用字母式子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用恰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切实掌握乘法分配律 2.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的简便算法 ◆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受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通过解决问题的不同算法让学生体验简便算法的基本思路。◆让学生计算并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让学生“试一试”,学会逆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3.安排有效练习提高学生合理计算的能力。 ◆基本练习突出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的算式的特点。◆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运算的类似规律。◆引导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题组比较和练习,促进学生合理应用知识 4.以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落实知识的综合应用。◆设置感兴趣的情境并解决问题,体验春游中的数学问题。◆设计春游和解决春游中的数学问题。◆通过问题解决体验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本单元教学乘法分配律及相应的简便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运算的认识和灵活运算的能力。内容分两段安排:先通过例1教学乘法分配律,再通过例2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另外还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安排综合应用“我们去春游”。 教学乘法分配律,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在练习中进一步安排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投影片

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 八 第八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 1.用折纸的方法认识和确定对称轴,学习画对称轴 ◆对折长方形和正方形,并通过交流认识和学会画对称轴 ◆折出并画出学过图形的对称轴 ◆画出图案或简单图形对称轴 ◆利用对称轴完成轴对称图形 2.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会平移简单图形的方法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平移方法 ◆在观察、平移活动中掌握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平移的方法 ◆理解应用平移画平行线的方法 3.联系现实情景体验旋转和学会把方格纸上图形旋转90° ◆联系现实情景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方格纸上把三角尺旋转90°,体验旋转90°的方法 ◆通过观察、旋转等实践掌握把简单图形旋转90° 4.灵活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欣赏图案并思考图案的形成 ◆用平移或旋转的方法做出图案] ◆灵活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图案 本单元教学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相关内容,这是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具体内容分三段安排:例1教学对称和对称轴,例2教学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例3、例4进一步认识旋转,教学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结合图形的变换,最后安排了实践活动“图案的欣赏与设计”。 “对称、平移与旋转”,进一步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确定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再沿垂直(或水平)方向平移;了解旋转90°,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投影片

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

挂图 方格纸 九 第九单元 倍数和因数 1.重建知识体系,通过操作并依据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摆出图形,通过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利用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通过解决问题加深体验倍数与因数关系和理解找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 ◆找出 2、5 的倍数分别观察、分析,发现相应的特征并在交流中确认。◆依据倍数概念认识偶数和奇数。◆通过自己的活动发展数学思考 3.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 3 的倍数的特征 ◆通过观察3的倍数产生认知冲突 ◆在计数器上表示和观察3的倍数,获得初步结论。◆通过验证确认结论的正确性 4.通过学生的活动和思考,认识素数和合数 ◆让学生自己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并引导分类。◆研究同类数的因数的特征,概括素数和合数的意义 ◆安排试一试,加深对素数、合数的认识。◆注意让学生体验数学方法的奇妙 5.通过综合性练习加深学生的认识 本单元教学倍数和因数,包括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素数和合数。这是在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基础。内容分三段安排:例1~例3教学认识倍数和因数;例4、例5教学2、5、3 的倍数的特征;例6教学素数和合数 教学倍数与因数的含义,2、5和3的倍数的特征,素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关于公倍数和公因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小学教学计划总结小学美术教学计划,小学音乐教学计划计划总结 - 小学教学计划总结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