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好,看同学们讨论得多热烈,谁把自己精彩的品读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说得很精彩。
生:我喜欢第二小节,读了这节诗后,我的脑子里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春雨细细密密的从天际飘下,就好象是丝线把天和地连在一起,春雨温柔的召唤着孩子们。
师:说得好,继续!
生:“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说明春雨的特点是和其他季节的雨不一样的,她是那么温柔可亲,没有电闪雷鸣。
师: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啊,那么,谁能说说其他季节的雨是什么样的呢?
生:夏天的雨是急骤的,伴随着电闪雷鸣,让人觉得恐怖。
生:冬天的雨是寒冷的,冷雨凄风让人不敢出门。
师:能这样品读,很好。
生:读了这几句,让我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朱自清先生的《春》里写雨的句子:“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师:能注意知识的迁移,融会贯通,很好。
(评:注重知识的迁移和积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生:我喜欢第五节,读了这节后我仿佛和小伙伴一起在细微的春雨中嬉戏,看见放牧的草场已经绿绿的了,溪水叮咚作响,雨点打在池塘里,泛起了一圈一圈的涟漪,鱼儿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柳丝垂在水面,美丽极了。
(学生为他精彩的描述情不自禁的鼓掌)
师:你说得太有诗情画意了,让老师也为之陶醉。继续,老师相信会有更加精彩的描述。
生:我喜欢第七节,我觉得这一节用拟人手法,写得很形象。
师:说具体。
生:“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弯”字形象的写出了柳条在春雨中随风飘动的样子,“石狮子笑出了泪”是说石狮子沾满了雨点,“小燕子笑斜了翅膀”一个“斜”字形象的写出了小燕子在雨中斜飞的样子。
师:能够抓住重点词语品析,好。老师想考考大家,能不能仿照这段句式,另写一种事物,体现春雨中该事物的情态?
(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
生:桃花儿见了我笑红了脸啊。
生:田野见了我笑彩了衣啊。
生:禾苗见了我笑出了头啊。
(评:学以致用,突出创造性思维,加强口头表述能力的培养。)
师:能够联想,灵活运用,很好。还有没有谈自己的理解的?
生:我读了第一节,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冬天,大地都被霜冻了,水面结了冰,看不见鱼儿灵活游动的身姿,草都枯黄枯黄的没有一丝生机。
师:是呀,所有的一切,在寒冷的冬季最盼望什么?
生齐答:春天。
师:对,在这样的时刻,春雨来了,来探访四月的大地,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杜甫的哪句诗?
生齐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师:那么,你心目中的春雨到底是怎样的呢?请用“……的春雨”说说你对
文 章来生:我心目中的春雨是善解人意的春雨。
生:是温柔亲切的春雨。
生:是乐观勇敢的春雨。
生:是活泼快乐的春雨。
师:哦,原来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春雨是这么的惹人喜爱啊,她就像是一位爱的使者,悄悄的给大地带来生机,给孩子带来欢乐,诗的题目是《雨说》,雨对谁说的?
生:对人说的。
生:刚才这个同学回答的不够具体,应该是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说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雨告诉你的吗?
生:标题下面有副标题。
师:这位同学很细心的,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
(评:通过学生评说,展现春雨的多层面意义,培养学生多方面感受、认识事物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师:雨对我们说了这么多话,那么,也让我们对雨说几句话吧。
生:我想对雨说,你是爱的天使,你给大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花儿有了你才娇艳,树木有了你才茂盛,杜甫用诗赞美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生:我想对雨说,我想投进你细腻的怀抱,接受你温柔的抚摩。
……
师:同学们的发言本身就是一首首的诗,让老师陶醉了。
师:经过了以上对诗的品读,大家一定已经了解了读诗的方法,诗歌重在朗读,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应该透过凝练的语言体味丰富的意象,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人的情感。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另外一首诗的朗读。
(多媒体显示《再别康桥》朗读)
(学生被其声情并茂的朗诵所折服,听完后自觉鼓起了掌)
师:读得怎么样?
生(异口同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