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中多维呈现的对比艺术
张金明
《氓》是公认的经典。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其通过一个妇女的泣诉,生动完整地叙述了她“恋爱——结婚——被骗——悔恨——遭弃——决绝”的过程,情真意切地抒发了她的悲愤与怨恨,塑造了一个形象突出、个性鲜明的弃妇形象;而且还在于它在叙述中成功地运用了独具特色的多维呈现的对比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真研习并借鉴《氓》中多维呈现的对比艺术。
一、男女主人公婚前婚后情感、行为与态度的纵向对比
《氓》全篇都以女主人公的视角和口吻谋篇构思,在回忆中运用大量对比手法多角度地呈现了男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在情感、行为与态度等方面的变化过程。
1.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情感及态度形成了明显对比。
婚前,女主人公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她对感情渴望而执著,表现了她作为恋爱中的少女特有的纯真善良、执著活泼的性格特点。婚后,女主人公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她辛辛苦苦操持家务,时时刻刻不忘妇道,最终却蒙受了耻辱。更为突出的是,蒙受耻辱后的她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些恋爱前后、婚后生活及思想感情变化的对比,不仅再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变化过程和性格特点,还把她的人生教训上升到了对后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警示高度。
2.男主人公婚前婚后行为与态度的对比。
婚前,男主人公氓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他是那样忠厚老实,呈现出的完全是一副憨厚、诚实、可靠的外表,而且还迷惑了少女的眼睛;婚后,男主人公氓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而且还“二三其德”——他已经全然没有先前忠厚老实的样子,而是完全换了一副嘴脸,甚至于还对妻子凶暴起来。就这样,在恋爱及婚后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逐渐认识到恋爱与婚姻生活中男女不平等,并从痛苦生活的经历中得出了痛彻心扉的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充分说明她的悔恨多于哀伤,并表现了她面对不幸婚姻决绝而不留恋的态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更是表现了她清醒刚烈、觉醒决绝的性格特点。
由以上分析可知,《氓》正是通过对人物行为、态度的前后对比,不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氓的虚伪奸诈,还让女主人公这一纯朴热情、善良勤劳的“弃妇”形象活灵活现地站在了我们面前,进而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女子用情专一与男子背情变心的横向对比
《氓》全篇共六章,前两章着重写了氓婚前向女主人公求爱时的态度,后四章主要写了婚后氓的态度与行为的种种变化。前两章,由氓“来即我谋”时笑容可掬的“蚩蚩”样子,以及他知道婚事可能推迟时的态度立变,还有女主人公劝他“将子无怒”等情节,都可以看出氓的虚伪与多变。这为后面写氓的背情变心作了充分的铺垫。第三、四两章先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喻指女主人公婚后相貌的变化并形成了对比;一句“女之耽兮”又把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沉迷与氓“二三其德”的德行作了对比。这两组对比不仅共同深刻地揭示了氓背情变心的根本原因,还刻画了一个喜新厌旧、背信弃义的无情男人形象。后两章,先通过“及尔偕老,老使我怨”等心理独诉,将女主人公婚前的美好愿望与婚后的不幸遭遇进行了对比,表现了她对自己这段情感和婚姻的悔恨;接着用河水有岸与氓心无法捉摸作对比,反衬了氓的卑鄙无耻;之后又用婚前女主人公与氓两小无猜的欢乐和婚后氓的背盟弃誓作对比,表现了她对负心汉氓的怨愤。就这样,女主人公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接受了教训,认清了氓的本质,并在全诗的最后用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达了她快刀断麻、坚决与氓分手的决心。
由以上分析可知,《氓》正是通过女主人公对氓和爱情前后态度的变化塑造了一个忠于爱情、坚强果断的女子形象。
三、对比手法的多维呈现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与丰满
《氓》中大量多角度的对比手法的运用为故事的推演、人物性格的凸显和叙事主人公形象的塑造等,都起到了决定性的点染和支撑作用。《氓》中,男女主人公思想行为的前后变化有着清晰的运动轨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氓的一言一行以结婚为界线,表现为“信誓旦旦”与“至于暴矣”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这样,就通过前后对比在相互照映中一步一步地揭露了其虚伪凶狠的本质。女主人公的一言一行则以她被休遭弃为界线出现了明显的转折性变化——由单纯、天真、热情而略带几分软弱逐渐转变为成熟、冷静、理智而坚强。这一转变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活,而且还揭示了生活环境与人物性格之间的辩证关系。
总之,是多维呈现的对比手法给《氓》增添了无限的艺术魅力,使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甘肃武山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