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章:因为他这个思想正好符合了康熙皇帝的思想,那么重用汉族知识分子,重视儒学,推广儒学,这都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明珠周围是有一批汉族知识分子得到提拔。这就影响到了纳兰性德。
记者:对
解说5:纳兰性德生在腊月,小名唤作冬郎。他出生时,满洲贵族入关不过几十年,八旗军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所有的八旗子弟都被要求从年幼时开始练习骑射。冬郎自然也不例外,只是在习武之余,他花了更多的时间读书写字。
张宝章:你像明珠这几个孩子,他们从小就是专致于汉学的研究,儒学的研究。你像纳兰性德还没有成人的时候,他就阅读了那么大量的东西,他让那个最好的汉族知识分子徐元文、徐乾学向他们学习。
记者:对
张宝章:所以他的汉学的基础,他的造诣是非常之深厚的,可见他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汉族的文化。所以他才能够真正地和这些汉族的大知识分子们有这么密切的交往。
字幕放在画面上用滚屏: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
解说6:这首《木兰花令》是纳兰性德所有词作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其中“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最为经典,它完全可以从已经消逝的三百多年历史中抽离出来,随时随地诉说人们的心绪。而这也恰恰正是古典诗词美好而珍贵的地方。这首渗透着淡淡忧伤与无奈的《木兰花令》,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在感伤爱情,但据说它其实是纳兰性德写给自己的文人好友、清初著名词人顾贞观的,至于词中种种美人与爱情的典故究竟指得是何人何事,恐怕只有词人自己和他的好友顾贞观知道。
串场2:纳兰性德本名纳兰成德,“成德”这两字的出处是《易经?乾卦》中的“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据说是他的父亲纳兰明珠请一位高僧给取的,成德这个名字一用就是二十多年。后来康熙皇帝立了第二子为皇太子,皇太子乳名保成,和纳兰成德的名字里都有一个“成”字,为了避皇太子的名讳,“成德”便改名为“性德”。这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这个名字。到了第二年,太子保成改名为胤礽,“性德”才又恢复为“成德”,所以“性德”这个名字其实只用了一年而已,我们今天叫他纳兰性德也只是约定俗成。至于词人自己,每每在署名的时候总是写“成德”,或者效法汉人的称谓,以“成”为姓,另取“容若”为字,因此也会在他的文章、诗词后署名“成容若”,他的文友也往往用“成容若”这个名字来称呼他。 与纳兰性德相交至深的知识分子
“狂生”,是顾贞观。这一年纳兰性德二十二岁,这一年纳兰性德词名大噪,正是因为这首《金缕曲》,它是写给顾贞观的。顾贞观号梁汾,清初文学家,著名词人,顾贞观比纳兰性德年长十八岁,纳兰性德对顾贞观仰慕已久。两人初一相识,便觉相见恨晚。相识见天之后,纳兰性德便填了这首词送给顾贞观。
张宝章:因为他们俩的交情特别好。这天晚上他们到楼上去,看着周围的环境。
记者:在三层楼上,当时应该看过去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张宝章:对
记者:应该当时候这个三层楼够高的了已经是。
张宝章:太阳已经落山了,农户的牛羊都在往家里赶,一片这个点点的炊火都在闪亮,古寺传来的钟声和念经的声音有高有低,他们在那儿听着,俩人一面喝酒一面聊天,可以说整个忘记了世事的纷扰,忘记了个人的政治途程上的曲折,完全沉浸在友谊之中。因为纳兰性德是不太喝酒的,但是顾贞观的酒量很大,一面喝酒,一面聊天,顾贞观喝得酩酊大醉,和衣而卧。纳兰写了一首诗,就叫《桑榆墅同梁汾夜望》,就是刚才我说那个情景。
记者:那个情景,都写到诗里头了。
张宝章:写出来了。
字幕:季子平安否?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
顾贞观《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
曾不减、夜郎潺僽。
……
顾贞观《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
解说8:“季子”就是吴兆骞,这两首《金缕曲》是顾贞观以词代信,写给他的好友吴兆骞的,但词的第一个读者却是纳兰性德。吴兆骞是江南才子,受顺治年间著名的“丁酉科场案”牵连,含冤入狱,后虽幸免一死,但被举家流放东北宁古塔。顾贞观为救好友脱困,前后奔波运筹二十年,依然无果。在结识纳兰性德之后,顾贞观将蕴积了他二十年辛酸悲苦的这两首词,寄给吴兆骞的同时,抄录了一份给纳兰性德。
张宝章:顾贞观把他自个写的一首《金缕曲》给纳兰看,纳兰看了以后,觉得这词写得太好了,但是这阙词写的什么东西呢,就是写的吴兆骞被贬这件事。当这个纳兰知道这个事以后,他说10年之内我要把他救回来。顾梁汾说一个人的一生有几个十年?太长了,
记者:他又说五年。
张宝章:五年,结果他就借助他有权势的父亲干预了这件事,当然还有一些别的知识分子,一些官员也在努力,所以吴兆骞就回来了。
记者:提前从宁古塔回来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