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写作教学线性不足:作文常见的危险区域» 正文

线性不足:作文常见的危险区域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写作教学   阅读:8626

概要:线性不足:作文常见的危险区域崔国明随着近年来高考作文对审题要求的逐步放宽,作文的审题已不再成为一道使学生难以逾越的坎。但是,在扫除了审题的障碍之后,如何组织好一篇文章,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而“线性不足”,则可能是学生作文中较为常见的一个误区,也是学生作文的一大危险区域。所谓“线性不足”,是指在行文的过程中不能紧扣文章的中心使整篇文章始终沿一条直线向前推进,而出现莫名的“拐弯”现象,使文章偏离了应有的“航向”。“线性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源自行文的思路不清或思路不畅。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作文中存在着的“线性不足”的现象相当普遍,既存在于记叙类文章中,也散见于议论性文章中。“线性不足”主要表现为行文的过程中因节外生枝而造成的“中途易辙”和“晚节不保”两种情形,使作文本来应该扣住中心去做的“直线运动”变成了“曲线运动”或另一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实事求是地说,有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一开始也确实能够紧紧围绕命题的中心来着笔,但在行文的中间过程中,会一步一步往外延伸,使文章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偏离了既定的“航向”,这就是典型的“中途易辙”或“晚节...
线性不足:作文常见的危险区域,标签:写作教学大全,http://www.suxue6.com

线性不足:作文常见的危险区域

崔国明

随着近年来高考作文对审题要求的逐步放宽,作文的审题已不再成为一道使学生难以逾越的坎。但是,在扫除了审题的障碍之后,如何组织好一篇文章,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仍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而“线性不足”,则可能是学生作文中较为常见的一个误区,也是学生作文的一大危险区域。

所谓“线性不足”,是指在行文的过程中不能紧扣文章的中心使整篇文章始终沿一条直线向前推进,而出现莫名的“拐弯”现象,使文章偏离了应有的“航向”。“线性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源自行文的思路不清或思路不畅。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作文中存在着的“线性不足”的现象相当普遍,既存在于记叙类文章中,也散见于议论性文章中。

“线性不足”主要表现为行文的过程中因节外生枝而造成的“中途易辙”和“晚节不保”两种情形,使作文本来应该扣住中心去做的“直线运动”变成了“曲线运动”或另一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实事求是地说,有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一开始也确实能够紧紧围绕命题的中心来着笔,但在行文的中间过程中,会一步一步往外延伸,使文章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偏离了既定的“航向”,这就是典型的“中途易辙”或“晚节不保”现象。区别在于,有些学生在行文“跑”了不久之后尚能“拉回头”回归“正道”,而有些学生的作文却越“跑”越远,最后则完全“顾左右而言他”了。

“中途易辙”和“晚节不保”的“线性不足”现象,是作文过程中偏题、跑题的典型表现,也是作文常见的危险区域。

从记叙文来看,“线性不足”主要表现为横生枝节。客观地说,记叙文的确需要有一点波澜,有一点变化,甚至有时候也需要借助一点枝节来营造“漩涡”。但是,其前提条件是要能有效地服务于文章的主线,或烘托或映衬,而不能冲淡或掩盖了主线。记叙文的“线性不足”多半是由行文过程中记叙头绪的“分叉”造成的。只是有的学生在“岔路”上“小跑”一会能够回到“大路”上来,而有的学生则在“小路”上“一路狂奔”。

不久前,扬州、镇江、无锡、常州四市的四所“四星级高中”进行了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作文试题是“提示语+命题”式的《理解》。在批阅的过程我们发现,“线性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这里试举一例说明。

有一位学生采用了小说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对父亲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故事这样来展开:在小水出生不久,妈妈就跟另一个男人跑了,妈妈什么也没带,还把自己陪嫁的一对金耳环留给了父亲。父亲腿不好,只能在工地上打杂,好不容易把小水拉扯到了高三。小水不明白,为什么明知自己的女儿过不了高考这道坎,还坚持让小水连续两年走进补习班去苦苦煎熬;小水也不明白,为什么妈妈抛弃了他们父女,在如此艰难的生活中父亲也不变卖那对金耳环。一天,小水趁父亲不在家,偷偷把那对金耳环当了,然后把钱放在原先装耳环的盒子里。父亲回来后发现了,一语不发,拿着盒子阴着脸出了门。回来时,手里依旧拿着那只盒子,而且手里还多了一瓶酒。平日滴酒不沾的父亲喝着酒,这令小水非常不安。第二天,父亲依然出门打工,但很快小水便在学校里听到了父亲出事的消息。小水疯了一般赶到父亲出事的工地……

应该说,作者的文笔非常优美,而且行文至此,文章的主线非常清晰而突出,也将事件写得摇曳多姿,同时也含蓄地交代了小水对父亲的诸多“不理解”。但是,遗憾的是,文章的主线在由“不理解”向“理解”转化的过程中开始了“分叉”,“线性不足”的问题开始显现,记叙的头绪忽然多了起来:

小水赶到父亲出事的工地,看到了“那个女人”;回家整理父亲的遗物时,看到了盛放金耳环的盒子里的保险单,明白了父亲之死的意味。父亲死后,小水退学了,并在一个昏暗的夜晚把盒子给了“那个女人”;同时,她也理解了父亲对母亲的沉重的爱,理解了父亲对自己的沉重的爱,理解了同样作为女人的母亲,加倍的爱与理解压在小水单薄的肩上……

文章至此戛然而止。对于文章的“后半程”,我有一丝疑惑,也有一点想法,那就是小水的妈妈“这个女人”来得突然了些,小水对“这个女人”的理解显得突兀了些,“保险单”的出现则又牵强了些。这些头绪的出现,于无形中冲淡了文章的主线,削弱了文章的表现力,貌似纵横交错、摇曳多变,实则分散精力,将本来应该是单向理解的“父亲对母亲的那份爱”人为地平添出了多向交织的“父亲对女儿的爱”“父亲对母亲的爱”“女儿对母亲的爱”。

我一直在想,假如小水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在盒子发现的不是保险单,而仍然是母亲当年留下的那一对金耳环;假如“那个女人”没有出现,或者即使“那个女人”出现了,而小水不是如此迅速地就理解了她;假如文章就是为了体现小水最终理解了父亲对母亲的那一份一直珍藏于心底的爱这唯一的内容;假如……那么,这篇文章是多么的感人,内涵是多么的厚重,线索又是多么的清晰!

从议论文来看,“线性不足”主要表现为用例不当。议论文讲求“摆事实,讲道理”,用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观点是学生最拿手的论证方法,而“中途易辙”的现象也恰恰就产生在这里,一是选例不当,二是分析不当。因为很多材料具有多面性,既可以说明此,也能够适用于彼,如果选例时扣题不紧或用例时分析不当,就极容易出现“线性不足”的现象。

不久前也写过一篇材料作文《换一个角度》。其实,很多学生都明白文章的中心应该是“从不同的立足点、不同的思维方法、不同的心情等等去看待同样的现象和问题,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或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但在具体行文时有的学生却不能沿着这个点去做“直线运动”。有同学在提出观点后,举出了“一个老婆婆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开染坊的,一个嫁给卖伞的,晴天为小女儿担心,雨天替大女儿忧愁,整天郁闷不堪;经过邻居的开导,老婆婆像换了个人似的,整天变得乐观开朗”的事例来加以证明。应该说,这个事例不可谓不典型,尽管陈旧,但很能说明中心。但在接下来的分析中,该同学却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完全是老婆婆的心态不同。可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人来讲是多么的重要”。于是,在下面的篇幅中,就紧紧抓住了“如何保持一个好心情”来写,中途易辙的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还有同学提出观点后,运用1990年的高考作文材料“一对孪生姐妹走进玫瑰园”的事例来证明,这应该说也很典型,也有说服力。但该同学却由此出发,引申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要学会全面看问题”。于是接下去就大谈“如何全面看问题”,下笔千言,自然也就离题万里了。

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如何围绕一个中心向前做“直线运动”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Tag:写作教学写作教学大全语文学习 - 写作教学
《线性不足:作文常见的危险区域》相关文章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