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数学学习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思辨式阅读教学特色创建的实践与思考» 正文

小学数学思辨式阅读教学特色创建的实践与思考

[06-02 05:36:04]   来源:http://www.suxue6.com  数学课堂   阅读:8325

概要:但是,不可否认,在我们所观察到的数学阅读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指导仅仅停留在“看”和“划”上,由此带来的是学生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浮光掠影、草草而过,读不出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精髓,没有思考、没有辨析、没有交流,得不出独到的体会及创新见解。学生自以为“读”懂了,不接受教师的意见,影响了听课效果,数学阅读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数学阅读,陷入了一种隔靴搔痒的尴尬境地。 2、让“思辨式阅读”引领课堂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有许多答案,但就其理性的一面来讲,离不开思考。如果仅是体现教科书的价值、仅是让学生阅读到更多的数学史、数学文化,这远远不是我们所想要的。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阅读,有其逻辑性、精准性、思考性、转化性,数学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证明对象内部规律的真实性,以精密的数学语言准确对其进行描述的科学。并且数学思维起于对数学对象的阅读,因为阅读问题时,必须弄清知识的生成过程,要说明很多的“因为”、“所以”,从而达到彻悟,这便是思维的结果。可以说数学阅读的过程即数学思维的过程。我们的数学阅读,应紧紧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因此,“思辨式阅读”就成为我们深入下去研究的主题。我...
小学数学思辨式阅读教学特色创建的实践与思考,标签:数学课堂大全,http://www.suxue6.com

但是,不可否认,在我们所观察到的数学阅读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阅读指导仅仅停留在“看”和“划”上,由此带来的是学生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浮光掠影、草草而过,读不出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精髓,没有思考、没有辨析、没有交流,得不出独到的体会及创新见解。学生自以为“读”懂了,不接受教师的意见,影响了听课效果,数学阅读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

数学阅读,陷入了一种隔靴搔痒的尴尬境地。

2、让“思辨式阅读”引领课堂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有许多答案,但就其理性的一面来讲,离不开思考。如果仅是体现教科书的价值、仅是让学生阅读到更多的数学史、数学文化,这远远不是我们所想要的。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阅读,有其逻辑性、精准性、思考性、转化性,数学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证明对象内部规律的真实性,以精密的数学语言准确对其进行描述的科学。并且数学思维起于对数学对象的阅读,因为阅读问题时,必须弄清知识的生成过程,要说明很多的“因为”、“所以”,从而达到彻悟,这便是思维的结果。可以说数学阅读的过程即数学思维的过程。我们的数学阅读,应紧紧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因此,“思辨式阅读”就成为我们深入下去研究的主题。

我们将数学阅读研究与平时的教研活动相结合起来,借助课例式培训,进行“同课异构”活动。学期初结合数学阅读这一主题分年级定下课题,分别选择概念教学、计算教学、数学实践活动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课,让同年级的老师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第一轮由两位年轻教师作尝试,接着通过对两节课的对比评点进行教学的新设计,在这基础上,第二轮则由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再引领。三个年级尝试下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数学课本的作用在教学中得到了重视,数学文化通过阅读逐步传呈,用独立阅读来解决难点也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对“思辨式阅读”的研究由少数人转变为多个人,由多数人转变为整个集体,对“思辨式阅读”的认识也逐渐清晰。

3、构建“思辨式阅读”课型

“思辨式阅读”就是指围绕教学中呈现的数学情景、数学资料、数学问题,主动阅读或搜寻相关阅读资源,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对问题进行辨析和解释,用数学的方法、观念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的学习习得活动。从心理层面看,思辨式阅读是用已知的经验和思维能力来理解数学语言、符号、图表、逻辑和领会数学文化的过程。

从信息观角度看,它既是学习个体获得越来越多的外部信息的过程,也是越来越多地认识和理解事物的程序。它强调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强调阅读与辨析相结合,强调数学阅读是一种过程,即“需读——导读——自读——议读”的过程.

(1)“需读”就是在学生开始数学阅读前,教师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阅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机械阅读为意义阅读。如:障碍性情境、冲突性情境、问题性情境、趣味性情境。

(2)“导读”即构建导读提纲,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任务,相应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导读提纲,除了能“导读”以外,还应具备以下功能:导思:要有利学生用多元的思维方式参与数学阅读;导行:要提示学生在阅读整合尝试、活动、操作、实验等多种学习方式;导练:要有利于学生及时将阅读成果进行初步尝试、应用;导创:要营造宽松多层的导读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创生出不同的数学智慧。

(3)“自读”就是给足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和阅读自由度,让学生在宽松的时空环境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引发对阅读材料不同的发现和表达,提升出更有价值的阅读发现。

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重视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如:化——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的互化。思——规律、定理的得出是否还有其它的推导方法?数学结论是否可以推广?是否能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品——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品读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串——将数学阅读内容与以前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构建网络结构。写——及时将数学阅读中概括归纳出的观点,如数学思路、思考方法、知识结构框图等记录下来。

(4)尽管在自读感悟中,学生已经解决了一些浅层次的基本问题,但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分析,他们依然期待把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或个人见解在课堂上发表,以此来获得老师与学习同伴的帮助。因此,“议读”阶段就是在数学阅读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辩论等

方式,帮助学生将阅读中获得的处于“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将阅读时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条理化。

 以上一些环节,来自于教师们平时的教学点滴,我们将之整合,形成了一个具普遍意义上的课型框架。这一课型,抓住数学教学的本质,将阅读与思辨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数学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思辨式阅读”学科特色创建的反思

通过“思辨式阅读”的研究,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数学素养,专业成长意识得到了催生;丰富的数学阅读内容让孩子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学习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对数学学习也变得越来越有兴趣,至少取得了以下成果:

●从阅读的角度来研究课堂教学,则学生学习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课堂呈现了新的一面;从思辨的角度来研究数学阅读,则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强,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习得通过独立阅读来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

●构建了“思辨式阅读”课型的基本框架,为继续探究数学阅读提供了借鉴。

●数学教材的阅读与使用在课堂中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充分关注;

●数学文化的传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数学味道、数学情趣和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数学课堂数学课堂大全数学学习 - 数学课堂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