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
和
媒
体
教师用:凸透镜、凹透镜、光具盘、光源。
学生用:凸透镜、凹透镜、小平行玻璃板、光源、白纸。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实录】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戴过老花镜没有?戴过的同学能说一下有什么感觉吗?
(说明:此次发问并不要求学生作出准确回答,只是为本课作引,唤醒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记忆,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
师:(手持老花镜)如果没有,老师提供你一次机会,谁愿意来试一试?
(学生争先尝试)
师:能不能说一下,你戴上老花镜的感觉与不戴时以及戴近视镜有什么不同?
(学生争先发言)
师:刚才没戴过的同学肯定也想试试!桌上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三块玻璃,请同学们亲身体验一下。
(学生尝试、讨论)
师:通过刚才和同学们一起的亲身的尝试,我就想:同样是玻璃制成的镜片,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们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说明:创设情景,利用初中生较强的好奇心,使学生与本节课实验器材充分接触,注意到三个镜片形状上的差异。)
(学生可对照实物回答)
生:三个镜片有一个中间厚、边缘薄,一个各处等厚,一个中间薄、边缘厚。
二、引入课题
师:(鼓励)同学们的观察十分仔细!
板书:第二节透镜
一、透镜的分类
(出示投影1)
(说明:此环节重点突出凸透镜,凹透镜的概念形成。)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光线在经过三个玻璃片后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出示投影2)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光在通过三块玻璃后的传播情况。今天讨论最简单情况:平行光射的情况: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提出假设、建立课题。
(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我们组认为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可以聚拢,经过凹透镜后应该散开,而平行玻璃板对光线没有什么作用。
生2:我们组跟刚才的同学意见略有不同。我们认为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可以聚拢,经过凸透镜后应该散开,而平行玻璃板我们同意刚才的意见。
生3:
(说明:对学生所有的大胆猜想给予支持。)
师:刚才同学们的猜想,我感觉都动了脑筋,那么谁的意见是正确的呢?
生:应该通过实验验证!
师:今天阳光明媚,我们今天的实验就到校园中去做!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我们可以认为是平行光,请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记录阳光在经过透镜后留下光斑的大小,并且考虑一下:光斑的大小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回来后,我们看哪组同学的实验记录最详细!
(学生露天实验,教师跟随并解决学生实践中产生的质疑)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亲身实验,能把你们的实验现象踉其他同学交流一下吗?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出示实验记录)
师:(多请几组学生到讲台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师:还有同学找到不同的实验现象吗?……如果没有,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总结一下,你认为三种镜片对光线应该有怎样的作用?
(学生讨论并自己进行总结、教师作必要规范)
(出示投影3)
板书:第二节透镜
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平行玻璃板不改变(垂直入射)光线传播方向。
(说明:此环节重点突出透镜对光的作用。本实验中,让学生离开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学生实验兴趣高,实验效果好。)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得到了正确的答案!老师很高兴!可是老师想知道,你们是如何建立结论和实验现象之间关系的?
(学生组内讨论)
生:通过观察光线经过透镜后留下光斑的大小,利用这种转换的方法,将光的传播路径间接地表示了出来。(说明:教学过程中,授之以鱼,也要接之以渔)
师:另外关于透镜还有几个重要的名词,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5页。看能否自己解决这几个小问题。如果看不懂,可以和周边同学或跟我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