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第一套1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塞下曲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 (许浑)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1)这两首诗的基调有什么不同?分别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明显不同,一首情景交融,一首仅用白描,却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效果。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第二套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昭君怨 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谢。两地不同栽,一般开。(1)这是一首咏物词,所咏为何物?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它的?请简要分析。(4分)(2)词的下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写了什么思想?(4分)第三套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台城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4分)(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4分)第四套12....
高考冲刺诗歌鉴赏分类汇总(8套),标签:古典诗文学练堂大全,http://www.suxue6.com
第一套
1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1)这两首诗的基调有什么不同?分别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明显不同,一首情景交融,一首仅用白描,却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效果。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第二套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谢。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是一首咏物词,所咏为何物?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它的?请简要分析。(4分)
(2)词的下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写了什么思想?(4分)
第三套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4分)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4分)
第四套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4分)(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第五套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释】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驿,写下这首诗。这时,诗人正患着病,身体十分虚弱。
(1)古人论诗有“诗眼”之说,你觉得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歌的内容作简要的分析。(4分)
(2)古典诗词中常借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举你所知的一句印证你的观点。(4分)
第六套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秋蕊香 张耒
帘暮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如旧。
(1)请写出词的上片写景的层次,并简要分析。(4分)
(2)结合全词,简要赏析“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如旧”一句。(4分)
(1)上阕寓情于景,请从“动”与“静”的角度分析景中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2)下阕“浓于酒”三字取譬甚妙,试简要说明其含意。
第七套
12.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 殿前欢·观音山眠松 陈再思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②。岁寒心不肯为栋梁,翠蜿蜒俯仰相从。
秦皇旧日封③,靖节何年种④,丁固当时梦⑤?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注释】①观音山:指今扬州的观音山。 ②避乖:与世迕离,避离世乱。乖,抵触。 ③秦皇旧日封:秦始皇曾登泰山,在松下避雨,封其树为五大夫。 ④靖节:指陶渊明,私谥“靖节”。其《归去来兮辞》有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⑤丁固:三国吴人,任尚书时曾梦到松树生其腹上,后封大司徒。
(1)末句“一枕清风”的“枕”字用得很特别,请联系全曲,说说这个“枕”字的妙处。
(2)这首元曲整体上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第八套
12.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在写法上有何异同?(4分)
(2)两首诗词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第一套答案
12.(1)①王诗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核心是一个“归”字,牛羊徐徐归村巷,老人拄杖等候牧童归,雉鸡鸣叫归巢,蚕儿吐丝作茧,农夫荷锄归来,万物皆有所归。②看到万物皆有所归,唯独自己彷徨中路,既羡慕又惆怅,吟咏《式微》,以表归隐田园的心情。(答对l点即可以得2分)潘诗写自己客居他乡,奔波劳碌,异常孤独,终于得以自异地归家,一路所见景物,无不表现急切的思归心情。(2分)
(2)①王诗属田园诗,牛羊、雉鸡、桑蚕,是村落中典型的充满浓郁乡间气息的意象,诗人以它们的自然、亲切、素朴,表现万物皆有所归的安详、恬静、闲逸。②反衬自己混迹官场、归隐太迟的孤单、怅惘,寄托归隐田园的志趣。(2分)雁是群飞候鸟,随季节迁徙,有漂泊寓意,有念群寓意,潘诗写自己独自乘舟途中,暮潮兴起,风劲水急,阻隔归程,只好夜泊渔浦,此时听到归巢大雁声声鸣叫,更加剧了孤独的漂泊旅人浓烈的思归之情。(结合诗歌解释出意象意义即可得2分)
第二套答案
12.(1)①开头三句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渲染离愁别绪。②三、四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抒写离愁。离愁像一溪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
(2)这两句借助想象写楼头思妇凝目远望,越过春山的阻隔,伴随着渐行渐远的游子飞向天涯的情景,抒写了游子、思妇对对方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套答案
12.(1)选用松楸荒冢、禾黍残宫、石燕拂云、江豚吹浪等画面,抒发了对风云变幻、王朝兴替的感慨。
(2)首联追述隋兵灭陈的史实,并抓住了金陵由胜转衰的关键:颔联从大处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尾联照应开头,抒发诗人对于繁华易逝的感慨。
第四套答案[1] [2] 下一页
Tag:古典诗文学练堂,古典诗文学练堂大全,语文学习 - 古诗词学习 - 古典诗文学练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