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速学网教学教育语文学习古诗词学习古典诗文学练堂琴碎情更深——《人琴俱亡》与《伯牙摔琴谢知音》比较阅读» 正文

琴碎情更深——《人琴俱亡》与《伯牙摔琴谢知音》比较阅读

[10-05 21:58:40]   来源:http://www.suxue6.com  古典诗文学练堂   阅读:8783

概要:文/李子龙人琴俱亡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世说新语·伤逝》)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吕氏春秋·本味》)【比较赏析】《人琴俱亡》来自于《世说新语》,《伯牙摔琴谢知音》来自于《吕氏春秋》,它们篇幅短小,但都在短小的篇幅里叙述了完整的故事,而且情节波澜起伏,跌宕生姿。古人的生活中缺少不了琴的踪迹,琴往往与高雅相伴,琴声里有着人物的喜怒哀乐,有着演奏者的志趣爱好,可以说琴就是人物的生命。这两篇文章都和琴有关,《人琴俱亡》中,子敬好琴,他去世了,作为他的兄弟,子猷用亡者的琴演奏了一曲,把琴摔在他的灵前。人去琴亡,琴随人在。《伯牙摔琴谢知音》中,伯牙弹得一手好琴,却只有钟子期能够听懂他。后来钟子...
琴碎情更深——《人琴俱亡》与《伯牙摔琴谢知音》比较阅读,标签:古典诗文学练堂大全,http://www.suxue6.com

文/李子龙

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世说新语·伤逝》)

伯牙摔琴谢知音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吕氏春秋·本味》)

【比较赏析】

《人琴俱亡》来自于《世说新语》,《伯牙摔琴谢知音》来自于《吕氏春秋》,它们篇幅短小,但都在短小的篇幅里叙述了完整的故事,而且情节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古人的生活中缺少不了琴的踪迹,琴往往与高雅相伴,琴声里有着人物的喜怒哀乐,有着演奏者的志趣爱好,可以说琴就是人物的生命。这两篇文章都和琴有关,《人琴俱亡》中,子敬好琴,他去世了,作为他的兄弟,子猷用亡者的琴演奏了一曲,把琴摔在他的灵前。人去琴亡,琴随人在。《伯牙摔琴谢知音》中,伯牙弹得一手好琴,却只有钟子期能够听懂他。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也把琴摔碎了,终生不再弹琴。在两篇文章中,琴都是祭奠亡者的道具,也是人物高雅活动的象征。

同是一摔,被摔碎的两把琴所代表的意义却不完全相同。《人琴俱亡》中,子猷和子敬是亲兄弟,他们朝夕相处,对双方有着深刻的了解。兄弟去世了,另一方能感觉到,他亲自来到兄弟的灵前,用亡者的琴弹奏了一曲,然后用力一摔,兄弟一生的爱好就随他而去了。在这一摔中,多少兄弟的情谊随之迸发,激荡得子猷也“恸绝良久”。《伯牙摔琴谢知音》中,伯牙的一手好琴只有钟子期能够听懂,可以说,他一生就只为钟子期一个人弹琴。一旦得知知音已逝,伯牙决绝地一摔,琴碎了,他也终生不再弹奏。他摔的是对知音的祭奠,也是对再无人知己的绝望。同是摔琴,一个是对兄弟的祭奠,是亲情的表达,一个是对知音的祭奠,也是对自己的哀鸣。


Tag:古典诗文学练堂古典诗文学练堂大全语文学习 - 古诗词学习 - 古典诗文学练堂

Copyright 速学网 ©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