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天娇说:“秦王怕死,因为他是一
邱泽爽说:“秦王怕死,因为他吞并六国的愿望还没有实现,他的梦想还没实现,他不甘心死。”
还有同学说:“他没做好死的准备,没想过死,所以害怕!”
“他感觉自己如果死在唐雎之手,太不划算了!”
……
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我很激动,也很兴奋。对着刚回答完问题的李连春同学说:“你的回答很好,老师看得出你有了很大的进步,你已经喜欢上语文课了,是吗?”然后我又“扬言”到:“同学们,我敢保证,只要你们上课的时候更认真一些,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语文的!我有这个信心!呵呵!”
教室里充满了快乐的空气。
三、开展辩论赛,分析人物形象。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话。文中的对话有力的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生动的刻画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巧妙的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我便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话,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开展辩论赛,说说自己更喜欢谁?
通过分析学生得出秦王是一个色厉内荏、骄横狂暴、阴险狡诈、前倨后恭的人。也得出了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爱
辩论中大部分学生都说喜欢唐雎,并阐述了喜欢的理由。这个和我的课前预设十分相似。没想到付丙阳的回答,使课堂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付丙阳同学说:“老师,课文中的秦王是有几分可恶,但我喜欢历史上的秦王。可以说吗?”我点点头,我喜欢课堂上能有精彩的生成,鼓励他说下去。
“在文中的这场战争中,秦王太轻敌了,让我们感觉他有点可恶,但是历史上的秦始皇却是我心中的英雄,我很喜欢他。因为他是中国的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他统一了全国、统一了文字、统一了货币、统一了度量衡,他废帝国、立郡县、统一思想、兴建水利、修建都江堰、开凿郑国渠……还留下了举手文明的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说到这,同学们都大笑了起来,对于秦始皇,历史已对他有太多的评价,他虽残暴,但也是功劳显赫。我立刻对他进行了大大的表扬。为他丰富的历史知识、为他能说阐述自己的理由、更为他的进步而欣喜!
接下来,我告诉学生:“我的老师说过,你崇拜谁,就说明你想成为谁。老师希望你们都有崇拜的对象,但更要付诸于行动。有时候做比说更重要。就像文中的唐雎,他拔剑而起的瞬间远比他的语言更有射伤力!”
课文中,秦王的失败,的确是因为轻视了唐雎,其实他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但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他“以大易小”其实想不用一兵一卒,便达到吞并安陵的目的,我们在憎恶他的骄横狂暴、阴险狡诈的同时,也应该理解他不想通过战争而获胜的另一层深意。“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只要有战争,就会有杀戮,只要有战争,受苦的就会是百姓。只有真正的“铸剑为犁”,世界才会和平永驻!
《唐雎不辱使命》在精彩的喝彩声中结束了,学生很快乐,我也很开心!开心之余,留给我更多是思考!